王勇
“書是不說話的老師”,“書是沒有圍墻的大學”。的確,讀書能益智,讀書能養(yǎng)性,閱讀可以使人及時接受信息、獲取知識,更可以體味人生、陶冶性情。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人一生受益無窮。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對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考核,已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正確引導并幫助他們在拓寬讀書視野中吸納新知,提高能力,無疑是激活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可是,反觀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實在令人堪憂,就總體而言,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基本上還處于隨意、無序、低效的狀態(tài),存在著以下種種弊端。
弊端一、面對著現今格外活躍的、魚龍混雜的圖書市場,很多中學生缺乏鑒別與選擇的能力,沉湎于某些格調不高的“言情”、“玄幻”或者是一些低俗搞笑的書籍,甚至于只看一些全是插圖而文字很少的漫畫小人書,象《蠟筆小新》、《破壞王》,有些學生不僅課外看,上課也看,這些毫無思想價值和藝術特色的書,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耽誤了學生的學習,而且會將學生引向歧途。
弊端二、很多中學生讀書不是為了豐富自己的頭腦,純粹是作為一種休閑,一種消遣,一種流行,一種談資,從中不吸取養(yǎng)料,是一種無意識的讀書,他們時而瓊瑤,時而古龍。當韓寒熱時,就讀《三重門》,然而從中吸取的卻不是韓寒老到的語言特色,普遍贊同的卻是韓寒的不愛學習,討厭學校,討厭老師,為自己不愛學習找論據,這樣的讀書只能永遠停留在膚淺平庸的層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獲,也不可能有質的飛躍和達到新的境界。
弊端三、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面對著繁重的課業(yè)負擔,有些學生無暇旁騖,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另外不少家長在認識上也存在著誤區(qū),他們認為課外書與考試升學無關,讀了只會浪費時間,因此盡管老師強調課外閱讀很重要,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于孩子的發(fā)展有利,家長也不許孩子去讀。
上述種種弊端的存在,使中學生不宜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大影響了課外閱讀的質量,課外閱讀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語文學習的效果,而高質量的課外閱讀則為學好語文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條件,作為語文老師,有必要加強指導,采取積極的方法,克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種種弊端。
第一.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為提高某些家長和學生的認識,有必要強調語文課外閱讀對激活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一、閱讀可以增強語感。語感是聽說讀寫的核心,我們的語文教育應該以積淀語感為目標,語感的優(yōu)劣來自于讀書的積累,書讀多了,富有積蓄,“感覺”自然靈敏。語感敏銳的人,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豐富內涵,還可以體味到“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諸多妙處,而課外閱讀不拘形式,不受時間限制,不帶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狀態(tài)下閱讀,對閱讀對象更易獲得全面的認識與整體的領悟?;诖?,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學生博覽群書,積累語言材料,增強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閱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閱讀是鍛煉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手段。聚精會神的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的思索、想象、判斷和評價的過程,所以,有人稱閱讀是對原文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余地與空間,更便于發(fā)揮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閱讀可以提高寫作水平。閱讀面拓寬,視野自然開闊,既積累了寫作素材,也學會了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自然科學的理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2001年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可以說是最好的明證了。
由此可見,課外閱讀不僅不會浪費時間,而大大有助于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成為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
第二. 課外閱讀應圍繞課內學習來拓展
課本之外的讀物很精彩,課本之外的讀物也很浩瀚,面對著茫茫書海,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讀的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課外閱讀作為課內學習的延伸和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課文的同時,應當有意識地延伸介紹該作家的其他作品,還可以比較性的介紹其他作家的相同題材的作品,鼓勵學生課內學節(jié)選,學單篇,課外讀全篇,讀選集,甚至讀整部名著。
例如:學了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這篇文章,錢文語言冷峻、尖刻,富于思辨和哲理,讀來特別耐人尋味。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領略錢文的這一特色,教師不妨介紹錢鐘書的著名長篇小說《圍城》,開闊眼界,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學習了《潑留希金》》后,教師應指導學生讀世界名著《慳吝人》、《威尼斯商人》和《阿巴貢》,比一比這四部名著中的四個著名吝嗇鬼有什么異同。這樣的閱讀方法既增強了閱讀興趣,又深化了學習內容。
第三. 指導學生看深層次的書籍
羅曼·羅蘭說過:“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專門讀一些流行的淺層次的書,而且不深入研究 ,正如在鑿一口口沒有水的淺井,永遠也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作為中學生必須把課余的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讀高質量的有益的書籍上,中外古今名著自然不必細說,傳記和科普讀物也是中學生閱讀不可缺少的內容。象《魯迅傳》、《我的父親鄧小平》、 《周恩來傳》等,這些傳記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在科學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閱讀一些科普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頭腦也十分重要。
第四. 引導學生看反映自己生活的書
中學生創(chuàng)作的書,符合中學生的心理,貼近中學生的生活,學生易感興趣,象郁秀的《花季·雨季》、《太陽鳥》、劉冬陽的《雪球滾太陽》、顏暢的《走進北大》、張東旭的《我不騙你,我是天使》, 都是學生愛看的書,作為老師要正確引導,嚴格替他們把關,讓他們讀一些內容健康,格調向上的文章,這樣不僅無害,而且同樣可以提高文學水平。
第五. 介紹優(yōu)秀報刊讓學生閱讀
教師在講解課文的同時,還應當適時推薦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yōu)秀期刊,推介報刊上的精粹時文,社會之窗,人生雜談,歷史故事等。報刊知識含量大,內容新,瀏覽報刊不僅可以了解新聞,還可以及時獲得最新的信息與知識,象《讀者》、《演講與口才》、《世界博覽》、《中學生》、《語文報》,都是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刊物,應常備手邊。
第六. 選用合適的讀書方法
教授一些讀書的方法,來節(jié)省時間,提高讀書效率,例如文學巨匠茅盾的三遍讀書法:鳥瞰――精讀――消化;毛澤東的四多讀書法:多讀,多寫,多想,多記;蘇東坡“八面受敵”讀書法。在諸多方法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習慣的方法,也可以讓學生邊讀書邊總結讀書方法。
第七. 為閱讀創(chuàng)設“交流與共享”的條件
每一周或二周抽出一定的時間,舉行一次閱讀欣賞課,讓學生自主選擇讀物,進行閱讀,然后自主結合互相交流,傳遞思想,情感碰撞。或者進行演講,或者參加征文,或辦報刊,或寫讀書筆記,或舉行美文朗誦會,或以名著為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作。好文共享,收益多多。
綜上所述,高質量的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賞能力,借鑒能力。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