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群 李賈紅
【摘要】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歷史悠久,在歷經(jīng)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演化出許多思想流派,在對中國教育史的研究中,對思想流派的關注必不可少。本文從相關概念為切入點,通過分析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流派的產(chǎn)生原因,旨意在鼓勵現(xiàn)代教育思想從流派爭鋒中“各顯神通”。
【關鍵字】中國古代 教育思想 思想流派
一、引言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豐富多彩,教育思想流派眾多,幾乎每個教育思想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所謂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教育實踐活動認識的概括和總結,同時又是對前人的認識成果的繼承和發(fā)展,而教育思想流派,就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里,一些教育觀點、理想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思想家構成的結合體。[1]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存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發(fā)形成,另種是自覺形成。自發(fā)形成的教育思想流派,是在社會生活與教育實踐中自然形成的,沒有共同組織和理論綱領。而自覺形成的往往先由某些教育思想家成立教育研究社團,制定明確的綱領,發(fā)表宜言,然后吸引更多的教育思想探索者形成教育思想流派。[2]
二、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流派產(chǎn)生的原因
教育思想流派的形成不管是自覺形成還是自發(fā)形成,都須具備如下條件:第一,有思想成就為流派的代表核心或骨髓。第二,要有教育思想家及其在教育思想界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的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第三,要有相當豐富的教育思想或與眾不同的明確的教育主張。第四,要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認可。[3]
1.教育思想流派的產(chǎn)生,都是以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為前提的。在思想禁錮的時代,是不可能出現(xiàn)眾多教育思想流派斗爭的景象。教育思想流派的產(chǎn)生,都是一定社會思潮的反映。
2.教育思想流派的產(chǎn)生,體現(xiàn)了教育思想發(fā)展。教育思想流派的產(chǎn)生是以教育思想發(fā)展的一定水平為基礎的。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教育經(jīng)驗的日益豐富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必然會出現(xiàn)眾多的有成就、有聲望的教育家及其有影響的思想成果。教育思想流派就是在這些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
三、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主要流派
(一)儒家,“禮治”、“德治”、“人治”
儒家以“親親”、“尊尊”的為基本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在幾千的封建社會里面被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奉為正統(tǒng)。
儒家的“禮治”主義,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表現(xiàn)。它的存在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guī)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思想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4]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fā)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并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tǒng)治的思想。
(二)法家,“法治”、“反對禮制”、“好利惡害”
法家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于法律的起源、本質(zhì)、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jīng)濟、國家政權、倫理道德、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極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強調(diào)用重刑來治理國家等。
法家重法而反對儒家的“禮”。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fā)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5]
法家思想和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qū)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這點應該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借鑒、利用。
(三)道家,“無為而治”和“小國寡民”
在中國,儒道經(jīng)常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儒家主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所以,道家的“避世”、“無為”,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柔韌一面,可以說對儒家思想是個補充。
道家以道為世界的本原和普遍法則,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據(jù)此提出無為而治、貴柔守雌、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6]
古代道家的政治思想比儒家還要龐雜。老子的思想主要是“無為而治”和“小國寡民”;莊子逃避政治,并且是無君論的宗師;楊朱是“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黃老道家在繼承老子“無為而治”的同時,又雜糅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如法家的權術;魏晉時期的阮籍和嵇康實踐了政治上的個人不服從主義,此后,道家對政治的看法轉(zhuǎn)化為道教的政治思想。[5]
(四)墨家,“兼愛,非攻”、“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儒家講以德治國,崇尚模范作用;墨家走極權主義治國道路,崇尚服從上級。
墨子的學說對當時的思想界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家學派是儒家學派的主要反對派。
他的“非攻”思想,體現(xiàn)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zhàn)爭的意向。他提出“非樂”、“節(jié)用”、“節(jié)葬”的主張,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的腐朽生活。[6]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墨家思想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并不亞于儒學和道學。
四、結論
古代教育思想流派的發(fā)展不僅極大豐富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且促進古代教育思想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盛世,因而當今處在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社會應當提倡創(chuàng)立教育思想流派,鼓勵各種流派自由交鋒。在交鋒中,一方面會顯示出是非、高低之分,另一方面會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從而促進教育思想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利民.論中國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6(5).
[2]龐學光.教育思想流派淺說[J].教育評論,1991,(2)
[3]朱永新.中國古代教育理念之貢獻與局限[J].教育研究,1998,(10).
[4]巫春英.我國"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價值取向演變評析[D].2007.
[5]丁全忠,谷小龍,鄔淑紅.古代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實踐的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2).
[6]門里牟.中國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