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如何追求單位時間內(nèi)的最高價值?在這點上,很多英語教師也已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大量教學現(xiàn)實表明,高投入、低效益的問題確實非常突出:本來設計好的一堂英語課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只能完成1/2或2/3;分析每一個教學時間單位,存在教學強度不夠,教師組織的一些英語教學活動,有些是無效勞動,幾乎與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對某些知識點的講解、引導,分配時間過多,耗費師生精力過大,整個英語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和信息傳遞量較少等現(xiàn)象。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制約著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高中學生也已經(jīng)習慣了接受式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英語教師也缺少對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引導的經(jīng)驗,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習慣使用易于講授和灌輸?shù)慕虒W方法。這顯然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理念相違背。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優(yōu)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高中英語課改過程中轉變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意識到教學的核心是教“學法”,培養(yǎng)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實效性才是關鍵。
葉圣陶先生在上個世紀初就提出“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研究和嘗試運用英語“學案導學”教學法于高中英語課堂,正是為了架設從接受性學習向自主性學習過渡的橋梁,培養(yǎng)高中學生對英語主動求知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指導。為此,我們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嘗試著把傳統(tǒng)的“教案”教學改革為指導高中生逐步自主學習的“學案”教學,以此來改善師生間的教學關系,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實踐與運用“學案導學”,把高中英語教學從傳統(tǒng)的條條框框及千篇一律的程式解放出來。
2)減輕高中學生課業(yè)負擔,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發(fā)展了,英語課堂實效性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得到大面積提高。
3)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通過運用英語學案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互助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參與意識,促進對英語知識的積極構建,促進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及英語自學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英語學案導學法符合建構主義理論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主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即逐漸建構的結果,這便是建構主義理論,這一理論對學習過程的認識是:知識不能傳遞,只能建構,即教師是無法代替學生的學習。教師唯一能做的是幫助學生自己去建構知識體系,這種幫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①激發(fā)學生對高中英語的學習興趣;②提供學生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③提供一些適當?shù)膯栴},組織協(xié)作學習。高中英語學案導學法教學模式利用學案,激發(fā)興趣,提供新知識的背景知識,為高中學生拋錨式建構英語新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可謂與建構主義理論不謀而合。
二、將構建主義學理論應用于學案導學的合理性分析
(一)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簡介
構建主義,也被稱為結構主義,本事源自關于兒童人之發(fā)展的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fā)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構建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fā)生、意義如何構建,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在構建主義思想指導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較有效的認知學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較理想的構建主義學習環(huán)境。以下就從“學習的含義”(即“什么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如何進行學習”)這兩個方面說明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nèi)容。
(二)從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看學案導學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性
(1)什么是學案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nèi)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3)“學案導學,以學定教”
“學案導學,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主要突出“四為主”:“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這一過程和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
因此,從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來看,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體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指導性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協(xié)作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班級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這就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課堂學案導學的指導意義。
四、總結與思考
本課題《“學案導學”提高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作為惠東縣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教研員郭冠東同志組織開展的學案導學課題研究的子課題,一直在郭冠東同志的指導下有序進行。通過運用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于學案導學中,本校高二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成績有了切實的提高。為了進一步提升英語“教”與“學”的水平,筆者正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進一步的工作:
(1)要研究如何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
對知識的意義構建而不是傳遞信息;
(2)要研究如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反思性思維,而不是重復練習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為這種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沒有實際意義;
(3)構建主義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要求學生承擔更多的管理自己學習的機會,教師應當注意使機會永遠處于維果斯基提出的“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導。
【參考文獻】
[1]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2]《TBLT課堂教學設計與教學技巧》,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2年;
[3] 夏飛華,《讓任務更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年;
[4]高洪德:《高中英語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商務印書館,2005年;
[5]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注:此文2012年獲縣一等獎、市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