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張平 白寶成
摘 要:通過對佛寺水庫主壩浸潤線觀測資料進行過程線分析、相關(guān)分析,評價壩體防滲質(zhì)量,為水庫大壩安全評價鑒定提供依據(jù)。
關(guān)鍵詞:佛寺水庫;土壩;滲流觀測;資料分析;評價
1 概述
佛寺水庫位于遼寧省阜新市,總庫容1.45億m3,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養(yǎng)魚等綜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庫主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最大壩高23.05m,粘土心墻頂高程為146.00m。壩基巖性主要是侏羅系吐呼嚕組(J3t)安山巖和安山集塊巖。水庫主壩滲流觀測項目主要為大壩浸潤線觀測,于1984年11月20日開始。大壩浸潤線觀測管布置為“四縱五點式”,共布設(shè)22根觀測管。目前部分觀測管破壞淤堵,為進一步診斷大壩滲流安全,有必要對已有觀測資料進行滲流觀測分析。
2 滲流觀測資料分析
由于壩體滲流觀測序列不連續(xù),本次分析測值序列從2010年1月1日~2011年4月13日,各測點測值與庫水位相關(guān)系數(shù)見表2。
(1)0+095m斷面壩體測壓管水位一直比庫水位還高,估計是測壓管淤堵失效,管水位微幅變化主要受降雨影響所致。軸距30.5m的103測壓管(壩殼砂礫石內(nèi))基本處于無水狀態(tài)。
(2)0+231.1m斷面心墻上游側(cè)的201(壤土內(nèi))測壓管變化主要受庫水位影響,與庫水位成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庫水位上升,測壓管水位降低,反之,庫水位下降,測壓管水位隨之下降,與庫水位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9。心墻下游側(cè)的202測壓管(壤土內(nèi))水位變幅較庫水位大,且僅低于庫水位1~2m,表明心墻防滲效果一般。軸距30.5m的203測壓管(壩殼砂礫石內(nèi))水位受庫水位影響較小,與庫水位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14,水位基本處于壩基砂卵石層內(nèi)。由于佛寺水庫未經(jīng)受高水位運行,建議加強觀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3)0+370.5m斷面心墻上游側(cè)301測壓管(壤土內(nèi))水位與庫水位保持基本一致,與庫水位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8。心墻下游側(cè)的302測壓管(壤土內(nèi))水位降低較多,一般低于庫水位4~6.5m,受庫水位影響較小。軸距30.5m的303測壓管水位較低,水位基本處于壩基砂卵石層內(nèi),測壓管處于無水狀態(tài),說明砂礫石層起到了較好的排水效果。
(4)0+510.1m斷面心墻上游側(cè)401測壓管(壤土內(nèi))水位比庫水位稍低一些,與庫水位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43。心墻下游側(cè)的402、403測壓管水位降低較多,一般低于庫水位4~6m,水位基本處于壩基124.5m高程,說明砂礫石層起到了較好的排水效果。
(5)0+634.5m斷面心墻上游側(cè)501測壓管、心墻下游側(cè)502測壓管水位相近,表明心墻防滲效果一般。軸距30.5m的503測壓管水位較低,符合壩殼砂礫石內(nèi)水位降低較快的規(guī)律。
3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自2005年除險加固后,101號、201號(位于大壩右岸)管水位一直高于庫水位,初步分析淤堵失效,尤其是雨水滲漏加大;403號、502號、503號管水位隨庫水位陡漲陡落明顯,但無滯后,說明大壩主河床段及左岸滲流明顯,壩體防滲質(zhì)量較差。從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看,心墻不均性較大,0+231.1m、0+634.5m斷面防滲效果較差。其他斷面在低水位運行下,削減水頭明顯,心墻能反映出一定的防滲效果。從現(xiàn)場檢查來看,左壩肩(樁號約為0+550m)下游,距離壩體坡腳20m附近有明顯滲水點。因此,存在一定的繞壩滲流問題。由于佛寺水庫未經(jīng)受過高水位運行,建議進一步進行地勘及壓水試驗,檢查壩體、壩基的滲流安全。
參考文獻
[1]SL 258-2000.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dǎo)則[S].
[2]季安,等.大壩測壓管觀測資料分析在北邢家水庫滲流安全評價中的應(yīng)用[J].大壩與安全,2008,5.
[3]劉國慶.對土石壩滲流觀測資料的整理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3.
作者簡介:李志剛(1970,10-),男,工作單位: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水庫管理處,職稱:助理工程師,從事專業(yè):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