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黨們的福利終于到了,暑假剛開始,影視劇的“小鮮肉”攻勢越發(fā)的“喪心病狂”,讓女生們躁動澎湃——《盜墓筆記》《小時代》,當然還有《花千骨》。
已經(jīng)沒什么能阻止這場“肆意妄為”的“鮮肉”風暴了,《花千骨》之后某臺依然沒有收手的意思,當《旋風少女》開播時,我們看到了如此赤裸裸地高揚著顏值主義的信仰大旗。青春、動作、戀愛,這些曖昧的標簽飄蕩在這個暑期潮熱的空氣中,令少男少女們心馳神往。這是個戀愛的季節(jié),至少在此之際,來一發(fā)《旋風少女》式的費洛蒙,恰合時宜。
截至目前,《旋風少女》CSM50城平均收視率1.501,創(chuàng)造湖南衛(wèi)視“青春進行時”周劇場最高收視紀錄,同時,該劇CSM全國網(wǎng)收視率2.19,排名同時段第一。
楊洋無疑是該劇的最大看點,“花少”和《盜墓筆記》之后,楊洋的面孔便開始霸占少女們的手機屏保。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就像《左耳》里,楊洋隨便打個醬油也能萌來一眾女粉。而在《旋風少女》,他至少用賣力的肢體表現(xiàn)證明自己不辱男一號的身份,讓女觀眾們大快朵頤。
這樣的劇集,除了眾位主演,劇情幾乎是可以忽略的——三個帥哥愛上一個草根女,互相撕逼的N角戀。至于該劇到底是叫《旋風少女》還是《旋風小子》,我們在看了很多集后,依然十分難以排遣心中的疑惑。盡管劇中那些侮辱智商的打斗場面是如此觸目驚心,但唯一深深烙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記,只有那些鮮亮的“帥出一臉血”的面孔,當然還有那些適當裸露的青春肉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鮮肉是造成觀眾內(nèi)部矛盾的主要挑動者,他們分裂了我們的審美取向,一邊是癡迷,一邊是鄙夷。一邊認為,除了賣臉,這種電視劇到底還有什么看頭;一邊則覺得,顏值是橫掃一切評價體系的終極武器,看臉才是打開此劇的唯一正確方式。對于那些小鮮肉免疫者,再賣力的演出也阻擋不了他們拿起遙控器快進的手指;對于顏值動物來說,再爛的劇情和演技都無法阻止她們“舔屏”的決心。
我們無休止地陷入到“分裂”的爭執(zhí)中,從《流星花園》《小時代》再到《旋風少女》。這些造成評論人人格分裂的影視作品其實是超越技術(shù)評價體系中的BUG,它們的誕生不是為了某種影視美學而來,而是為了迎合某些群體的審美取向。更像是一種私人群體定制,或者是眾籌狂歡的產(chǎn)物。它們的存在簡直就是影評人的災難,它們是審美嚴重分歧的建構(gòu)者,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有如此眾多的反對派,所以每一篇這類的劇評都仿佛是一篇少數(shù)派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