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莉莉 楊帆
當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已經(jīng)成為老師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下面以《老王》為例談談課堂中如何具體落實“語用”教學。
一、破譯語言表達密碼,領悟方法
一般而言,任何一篇課文都會有多種寫作方法。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解讀文本,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破解語言表達的藝術密碼,體會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又是如何表達真情實感的;然后依據(jù)課文重點和學生學情,篩選出最值得學生學習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領會、體悟內(nèi)化。
針對《老王》而言,文章平實素樸,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新穎的結構,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修辭,似乎沒有高明的表達技巧可供學習。然而,本文平淡的敘述中包含真摯、深沉的情感,這本身就是最高明的表達方法。所以,要帶領學生細細分析體味波瀾不驚、從容冷靜的文字表面下作者情感的狂瀾,體會語言的深意和高超的表達匠心。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下一些問題:
①文中第一句:“我常坐老王的三輪,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比绻选八牛易眲h去,句子更為通順,為什么還要加上“他蹬,我坐”呢?
②老王臨終來我家送香油的一段:“他面色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老王此時已經(jīng)病入膏肓,但作者寫來好像沒有什么同情心,甚至覺得“可笑”,為什么?
③老王生病了,“開始幾個月老王還能扶病到我家來”,生病幾個月,楊絳為什么沒有去看看老王?
分析這些問題,我們會逐步感到作者的表達是很有深意的。①中一開始就寫出了“我”與老王之間主顧的關系,將自己和老王的身份距離、心理距離有意識地拉開。②則寫出了自己對老王病入膏肓缺乏應有的關心,反應了“我”心靈的遲鈍和麻木;③則寫出了自己對老王長期生病的無視,寫出了自己情感的冷淡。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對老王沒有同情心、缺乏關懷的深深自責,也表達了自己與老王交往過程中不能平等、尊重地理解、對待老王的深深愧疚。這種情感與文中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前后呼應。這樣表達,含而不露、引而不發(fā),卻使全文增加了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的反省、自責的力量。
二、創(chuàng)設語言運用情境,嘗試訓練
心理學家將只理解而不會運用的語言稱為消極語言,能理解又會運用的語言稱為積極語言。從能理解到會運用,是從消極語言向積極語言轉化的一道重要關卡。怎樣才能跨越這級臺階?嘗試訓練、運用是一個重要的方法。所以,嘗試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如《老王》中的第八段: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對于本段中的描寫,可引導學生思考:“打門”“直僵僵”“鑲嵌”“傴著”這些詞語準不準?如果替換成諸如“敲門”“筆直”“站”“彎著”等詞語與原文詞語比較,效果有什么不同?這樣就在比較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結合語境選擇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又理解了作者準確使用詞語的高明方法。
此外,再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一段是作者多年之后,帶著對自己的深深自責、反省,寫自己當時眼中的老王的形象。如果作者當時不是以這樣的心情,而是帶著對老王的始終平等理解、尊重關心的心理來寫,她應該怎么寫?請你嘗試寫一下。
這樣,學生改寫的過程,就是對文本作者情感理解加深的過程,是對文章行文構思、用字造句體悟領會的過程,更是在訓練中鍛煉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
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遷移運用
學生從積累吸收,到嘗試訓練,再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運用,這既是把內(nèi)部語言轉化為外部語言的過程,是有效地形成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所以,在學生課內(nèi)嘗試訓練之后,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有創(chuàng)意地遷移運用,使其由課內(nèi)到課外,從而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終形成夯實基礎。如《老王》學習結束之后,可以布置遷移運用作業(yè):寫一個自己身邊的最熟悉的人,借鑒《老王》一文的結構方式,即通過選取幾件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借鑒《老王》的表達方式,即在平淡的語言中寄寓深情,在含蓄的表達中寄寓深味。這樣通過摹寫、比較,既鞏固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及時地將課內(nèi)的習得轉化為課外的能力。
也許有的老師會說,這樣教學會大大增加文本的教學時間,影響教學進度。這其實需要轉變觀念。因為第一步中“理解語言表達方法”是貫穿在文本內(nèi)容、情感的理解之中的。只要形成咀嚼語用的習慣,理解內(nèi)容情感的同時自然就會理解了語言表達方法。在課堂上真正需要增加時間的是第二步“嘗試訓練”(第三步的“遷移運用”是在課外進行的,與作文訓練連在了一起),這個訓練是培養(yǎng)語用能力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采用壓縮文本內(nèi)容理解時間、課前或課后學案練習等方法來騰出這一部分的訓練時間。從落實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來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經(jīng)歷“閱讀理解——領悟方法——嘗試訓練——遷移運用”四步,“語用型”課堂推進才能逐漸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灌南高級中學;江蘇灌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