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當下高中語文課程中外國文學所占的比例較低,學生對外國文學的學習安排不合理,造成了學生中外文化教育的失衡。當今世界對于文化的要求已經不只是局限于本國文化,而是要求做到中外知識的完美融合。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外國文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逐漸接受到不同的異域文化,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一、強化重視,拓展外國文學教學
漢民族文學一直都是高中生語文學習的重點,相比之下外國的知識和文化僅僅只是一個配角的存在,充當著一個輔助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思想是導致這種情況的另一個因素。由于傳統(tǒng)思想的存在,使得中國的教育一直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封閉的狀態(tài),一味地引入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而忽視國外的知識在中國課堂的重要性,這一現(xiàn)象的存在導致同學們對外國經典知之甚少。因此在授課時難免會有不好把握的時候,這也就是為什么外國文學在中國課堂上難以繼續(xù)的原因。
學生對于本國以外的知識知之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師的教學影響的,所以如果老師對于外國文學知識的學習都不夠重視的話,學生的學習受到阻礙,積極性也勢必逐漸消退,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對外國文學認知不足,理解不到位的現(xiàn)象。此外,由于自身對教育本身的不夠重視,學生對課本以外的知識表現(xiàn)得漠不關心。另外有調查表明,極少有學生會閱讀外國文學著作,這就導致學生對于外國文學知識了解甚少,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施教者在施教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例如在講到革命抗戰(zhàn)類型的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俄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等文學作品來同步教學,讓學生在不同民族背景下體會一樣的奮斗歷程。
二、革新模式,引入外國文學資源
造成外國文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受限制的原因也來自現(xiàn)行的應試教育模式。當下中學教育中,高考是重中之重,任何教育模式都以高考為中心展開的,教育內容也根據(jù)高考時的側重進行取舍,這一原因導致外國文學在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受到阻礙,一個本該好好了解和學習的學科變成了一個附屬品,更為嚴重的是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自身原因,對部分外國文學知識進行刪減或者避而不講,更是縮小了學生們的學習范圍。教育觀念的落后以及沒有及時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師偏離了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鑒賞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因此造成了部分學生對于國外文獻的誤讀,不能理解文獻中的文化內涵,使得教育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fā)揮。
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我們應該增加外國文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比重,并改變施教方法,尊重外國文化,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fā)展。由于每個國家和民族以及個人對于不同的文化認知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理解和對待的態(tài)度上也是各有差異的,這就要求施教者在施教過程中應該注意盡量使教學多元化,要求學生在不同程度和層面上分析和理解國外文化,使之能夠較好地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識,更好地對不同的人物進行更好的分析,然后從中汲取到自己需要的養(yǎng)分,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例如在講到與茶道相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從日本文學作品中搜尋相關內容。雖然日本的茶文化是由我國傳入的,但是日本卻更好地發(fā)揚了這種文化,在《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一書中,作者就詳細分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三、對話遷移,體悟外國文化思想
為了能夠更加積極地指導學生學習,引入“對話”“遷移”理論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能夠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好的強化起來,教師應該對國外作品進行精細的研讀和多視角的理解,這樣才能夠保證其對外國作品的思想有更好的把握。這里的“遷移”是指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的遷移,只有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在不斷的比較中找到中外文化的異同點,也能夠更加方便學生充分展現(xiàn)國外文學教育的作用。
有關施教者自身外國文學素養(yǎng)的問題。外國文學教育的關鍵因素之一便是施教者的自身素質,隨著新的課程教育改革的進行,對于施教者的要求也隨之變得更加的嚴格,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度,做到師生之間良好無障礙的溝通互動,同時教師更應該做好一個指引者,只有師生之間在情感上面形成共鳴,才能確保自己能夠更好地在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這就需要施教者能夠豐富自己的閱歷和提升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更多地掌握豐富的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能夠更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思維,以達到中外文化的融會貫通及學生文學素質提升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大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