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劉
新一輪課改將倡導能力導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有豐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更多關注教材體系構建及教學教法研究,對于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鮮有深入探議。本文試就中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內(nèi)容,作一些具體的闡述。
一、系統(tǒng)完備的知識積累
1.正確把握漢字的形、音、義
字形。漢字的起源于記事,其構造分類為“六書”,即象形、會意、指示、形聲及轉注、假借等;今天的漢字,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形聲字,我們要能依托偏旁推測漢字的音、義。由于今天我們廣泛運用的是簡化漢字,但相當多的古籍讀本是繁體字,為了能夠讀懂古文,語文教師還要具備能較為流暢地閱讀繁體版古文讀本或古代文獻的能力。再者,語文教師還要能在知曉漢字構造常識基礎上,能正確區(qū)分3500個常用漢字的字形及筆畫,能正確而熟練地書寫這些漢字,并應做到字體美觀大方。
字音。能熟練運用《漢語拼音方案》。能運用拼音方案準確地拼寫出漢字的讀音;能正確讀準3500個常用漢字;較之其他學科老師,有相對標準的普通話,且普通話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二級甲等以上標準。此外,對常見的多音多義字,應能做到把“字音”與“字義”結合起來辨析。
字義。漢字是當今世界唯一具有表意特點的文字。因其含義的豐富性、復雜性,所以在理解上有很大難度。作為語文教師,要首先知曉常用字的本義或基本義,并在理解本義或基本義的基礎上,還要能適當分清或把握其引申義或比喻義。除此之外,作為語文教師,還要能了解至少兩本古今工具書的體例特點,并能正確使用。
2.熟悉句法知識
理解句義、解讀文本是語文老師日常教學乃至考試的必備項目,所以語文教師也要具備基本的語法知識,這其中包括現(xiàn)代漢語語法和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要立足“精要”“好用”的原則,教師要能對詞性進行正確的分類,要能對構成的句子成分進行準確的判斷。并在正確分類與判斷的基礎上,能夠辨析并修改表述不當語句。具備這些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對自己而言,課堂教學語言才可能做到符合句法,避免邏輯不當;對學生而言,教學中對學生加以指導,既能夠教會學生正確劃分句子成分,還能夠指導學生寫作文章,表情達意。
古人并沒有系統(tǒng)的語法框架,所謂的古代漢語句法知識,主要是今人參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而對古人的表達作的一些規(guī)律性總結。故而,我們在熟悉現(xiàn)代漢語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完全有能力正確把握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3.基本的文學文化常識
對于文學常識,語文教師應該能夠熟悉古今中外的風格流派、代表作家、經(jīng)典作品等等。比如唐詩,我們要知道“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的特點及代表作家;對于宋詞,我們要能知道“豪放派”與“婉約派”代表作家;如古代散文,我們要知道上起“諸子百家”,中經(jīng)“唐宋八大家”、明代以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后至清代的“桐城派”等等。
一位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雜家。就類別而言,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可能遇到的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歷法與節(jié)氣常識、民俗文化常識、古代刑法常識、古代人名字號常識、古代建筑常識、古代服飾文化常識、古代飲食文化常識、古代科舉文化常識等等。
二、駕輕就熟的專業(yè)表達
1.讀。雖不能說要語文教師“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但語文老師起碼能在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廣泛閱讀作出示范。①閱讀過中外著作若干,并精讀其中的部分作品,中國的如《論語》《孟子》為代表的諸子散文,《史記》為代表的史傳散文,《容齋隨筆》為代表的筆記體作品,《聊齋志異》為代表的文言小說,《紅樓夢》在內(nèi)的四大名著等等;外國的要能閱讀《紅與黑》《老人與?!贰恫萑~集》等歐美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②熟悉古今中外影響較大的文學風格流派的特點。③能及時捕捉新近時期中外文壇上較有影響的作品及特點的信息,如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紅高粱》系列作品,語文老師應該能夠緊跟時代脈搏,及時予以捕捉。④閱讀時文報刊,了解最新的社會知識。⑤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知識,尤其是美學、史學、哲學等方面的知識。
2.說。語文教師雖不能具有《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的本領,但至少要能做到“能說會道”,應該能圍繞某個主題或話題,準確、連貫、有條理地表達,且應口齒清晰,表達得體;即興表達時間上應不少于三分鐘。
3.寫。語文老師成天和文字打交道,應該具有很強的“寫”功,要能寫、善寫、常寫。具體說,“寫”包括“能寫一手好字”“會寫一篇好文”。
三、反芻提煉后的專業(yè)成長
如果說前面兩條的“厚積”是為了“薄發(fā)”,那么怎樣“發(fā)”則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對于廣大教師而言,要想能夠做到有效“薄發(fā)”,迅速做到專業(yè)成長,從而脫離“平庸”,邁向輝煌。
就我們教師而言,我們的“研究”,方法上主要有“反思提煉”“調(diào)查研究”“歸納比對”等;內(nèi)容上主要有“研思教法”“學法指導”“研究教材”等;形式上主要有“書寫反思”“撰寫論文”“研究課題”等。
作為語文教師的“研究”,年輕教師在教授每篇文章之后,應及時寫一篇三百到五百字的教后反思。稍稍有積累的教師,應該在“教后反思”的基礎上,逐步轉向研究教法與學法,并能在此基礎上,逐步提煉出個人的觀點或見解,并形成文字力爭發(fā)表。對于教學經(jīng)驗豐富,積累豐厚的教師,應力求做到每三年研究一個課題。課題不在大小,也不在于級別高低,只要能夠圍繞某個問題,做一番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研究,最終形成研究報告,促進今后的教學即可。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