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禎 解波
程裕禎與妻子解波今年結(jié)婚整整50年,他倆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高才生。一個是出身山西太古的農(nóng)家子弟,一個是滬劇名家的掌上明珠。他倆的愛情曾一度不被同學看好。
他倆戀愛之后,到了寒暑假,解波要回滬探親。那時的學生專列,沒有發(fā)車的準確時刻,所以必須早早到車站等待,程裕禎就送她到站等車。解波所乘坐的列車啟動,常常已是夜半時分,公交早已停運,程裕禎一直坐在候車室等待天亮,才乘公交回到學校。
結(jié)婚后的第二年,“文革”爆發(fā),岳父岳母全遭厄運。程裕禎作為國家專門選拔的“出國儲備漢語師資”,正待奉派出國。解波擔心影響丈夫的政治前途,提出分手,但程裕禎說:“既然已有一紙婚約,兩人就是一體,命運共擔,不會分離?!焙髞?,程裕禎因在教育部陷入政治漩渦,接受組織審查,有某位領(lǐng)導(dǎo)找解波談話,讓她揭發(fā)丈夫。解波回答說:“他比我好得多!”
婚后數(shù)十載,他們用真情搭建了一座心與心之間的橋梁?;茧y時,相濡以沫;暢達時,長相知,不相疑。日常也難免有爭執(zhí),有誤解,但一旦別離,卻又相思如縷。1993年夫婦赴意大利執(zhí)教,程裕禎先行一個月,待雙方在羅馬機場重逢,寫在臉上的都是赤裸裸的思念和苦戀。
程裕禎是國家最早專門培養(yǎng)的對外漢語教師之一,工作十分繁忙。從解波懷孕到生產(chǎn)、孩子入園上學,程裕禎都無法施以援手。解波獨自一邊奮力工作,一邊撫育孩子。等到歲月變遷,老伴的各種病痛顯現(xiàn)出來,程裕禎承擔起了照顧妻子的責任和義務(wù)。解波在2003年一度病危,以后又多次住院治療,每次都是程裕禎陪伴照料,連病房醫(yī)護都戲稱他是“年紀最大的護工”。
程裕禎總結(jié)婚姻之道時說,唐代的孔穎達說:“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際,謂之婚姻。”可見“好合”是婚姻的主旨。這里的“好合”,就是夫妻雙方感情和諧,生活幸福。沒有“好合”,徒有婚姻之名,而無婚姻之實。但是,婚姻是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受到社會變化的極大影響。能在社會生活的波濤起伏中,保持婚姻這只小舟始終向前,我們覺得唯有六字:惜緣,重情,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