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叢蘭
認識張阿姨源于微博上一只待領養(yǎng)的西施犬圓圓。愛犬餅餅走了以后,我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一度生活得渾渾噩噩,每天無所事事地在各類社交網(wǎng)站上閑逛,一來是打發(fā)時間找點樂子,更主要的是分散精力解除相思之苦。偶然的一天,我突發(fā)奇想在微博的搜索欄里敲入西施、北京領養(yǎng)這幾個字,沒想到圓圓就這么來到我的眼前,它太像小時候的餅餅了,我的眼角悄悄地濕潤了。通過圓圓,我開始在微博上關注張阿姨,關注張阿姨在通縣的小院。
張阿姨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北京人,從多年前她就和女兒斷斷續(xù)續(xù)做著力所能及的救助工作,對于這種純粹的個人救助,完全是張阿姨及其女兒出自于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可愛生靈的喜愛。張阿姨的救助原則是不激進、也不拒絕,只要是見到的需要幫助的生命,她都會負責到底。隨著這幾年救助小狗的增多,張阿姨所居住的單元樓已經(jīng)不適應狗狗的生存條件,為了這些“孩子”們,張阿姨在兩年前租下了通縣的一間小院,自己單獨居住照顧這些狗狗。領養(yǎng)之路是漫長的,通過開設小院,張阿姨嘗盡了人間冷暖,有領養(yǎng)之喜,也有棄養(yǎng)之悲!好在關注流浪動物的愛心人士慢慢增多,這也讓張阿姨倍感欣慰。除了有所見的救助,張阿姨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幫小院的這幫“孩子們”找到屬于自己的家!自從關注了張阿姨的微信,我的朋友圈發(fā)得最多的就是小院狗狗的領養(yǎng)信息,希望可以通過轉(zhuǎn)發(fā)一傳十十傳百,給狗狗一個找家的機會。按張阿姨的話來講:“院子里每一個“孩子”的故事我都清晰地記得,我所做的只是改變了它們流浪的命運,將它們帶到了基地,但更希望的是能讓它們走入一個個靠譜的家庭!”
除了找領養(yǎng)家庭,張阿姨還要為每日小院的開銷操勞。作為個人開設的救助小院,因為規(guī)模小,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張阿姨的退休金及女兒每月的工資補貼,再有就是這幾年通過救助認識的一些朋友們,小院資金吃緊時,這些默默無聞的朋友們總會在第一時間送來溫暖,還會有愛心人士給小院寄來犬糧和生活用品,但對于小院的狗狗來說還是杯水車薪,雖有種種困難,張阿姨和女兒還是在堅持著,目復一日,年復一年,踏踏實實找領養(yǎng),走在平凡的救助路上。我記得張阿姨在微博上有句話——給孩子找家真是太難了,小院里很多貓狗都上了年歲,即便是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狗狗也會被退養(yǎng),我只求在小院的這些毛孩子能在此安穩(wěn)地度過余生。
通過《狗迷》雜志,我希望能給張阿姨小院的狗狗多一條尋家的路,多少能減輕阿姨一些負擔,如果你在北京,有固定住房,不會因搬家、結婚生子等問題棄養(yǎng),遇到有眼緣的狗狗就給它一個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