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超
只要看見拖著拖包的女孩,在“篤篤篤”的響聲中急匆匆地趕路,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女兒。我的女兒,這些年也是這樣拖著拖包走南闖北,拖著拖包,從很遠(yuǎn)的地方,急匆匆地往家里趕。
女兒每次回來,一定會拖著一個大大的拖包。當(dāng)她打開拖包,把東西一件件往外拿,往我們手里遞,我和妻子的心里立刻會塞滿欣喜與歡樂。
這些年,我用的最好的手機(jī),穿的最時尚的衣服,吃的最美味的糕點(diǎn),都是女兒在北京、香港、深圳買,一件件裝在拖包里帶回來的??膳畠旱耐习?,如果僅是裝滿了親情的禮物,我是不會真正滿意的。每次都是要在她的拖包里看到那個我最想看到的東西,我才會暗自松下一口氣。
那個東西就是書。
女兒在北京讀本科,在香港讀研究生,那時候她每次回來,我不擔(dān)心她的拖包里沒有書。自從她畢業(yè)后在深圳工作,我開始擔(dān)心了。我怕女兒在繁忙的工作里丟掉她不該丟掉的東西。所以,從那以后,她每次回來,我都會特別留意她的拖包。有幾次,她把拖包里的東西拿了一半忙別的事去了,而我又沒看見書的影子,一顆心就懸在那里。直到她閑下來,從拖包底層翻出書來讀,我的心才會落下來。
國慶長假回來,她開心地說我去深圳她可以開著小車去車站接我了,說她三年前買的一套小房升值了,說她可以很輕松地應(yīng)對工作了……但直到她最后從拖包里拿出三本她這次回來看的書——《世上的另一個我》《我敢在你懷里孤獨(dú)》《樹,不在了》,我心里的那朵快樂之花,才完完全全地綻放。
女兒每次回來,都是我把她的拖包拎進(jìn)門;每次走,都是我把她的拖包拎上車。我想,只要她的拖包里總有書的位置,這個世界就總有她的位置,只要她的拖包里總有書的重量,她就會不斷活出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