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羲
從秀麗精巧的江南到瑰美壯麗的湘南,稻田綿延千里,米農不計其數(shù)。米,這種百姓習以為常的主糧,一直是我們家勤儉節(jié)約家風的象征。
記得孩提時代,郁悶地看著碗中剩下的半碗白米飯,年少無知的我坐在鄉(xiāng)下長椅上哭鬧,拒絕咽下這無味的主糧,家里人對我一籌莫展。這剩下半碗我吃不下的米飯,竟引來一貫疼愛我的爺爺一陣呵斥:“全吃掉!”我當時被嚇了一跳,只知道哭著說吃不下,爺爺不由分說讓我把手伸出來,懲罰我的不聽話。
爺爺從桌邊摸出一把木戒尺,一下下抽打我的手,同時教育我:“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為了讓你吃到這口飯,辛勤耕種了一年又一年,豈是讓你浪費的!”
夏至那夜,爺爺坐在飯桌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著我們幾個小輩說著關于米與節(jié)約的家訓。自此以后,我再也沒剩過一口飯。珍惜米飯成了我傳承家訓的具體行動,珍惜農民的辛勤勞動、處處勤儉節(jié)約的理念就這樣銘刻于我成長的人生。
請問你是否有過那么一次,虔誠地品嘗一口香醇的米飯?體味到中國千年沉積下的精華與靈魂在這米粒上舞動?你是否也曾沉思,也曾靜心地去感受每一口米飯所帶來的感動與智慧?
一米一世界,若將這世界化作一粒米,那它將折射出的,不僅是中國人對米的依戀,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品德與素養(yǎng),米與世界的聯(lián)系,也許沒多少人潛心留意過,但我家長輩代代謹記與傳承的家訓,卻以珍惜糧食為根本。它尋常,卻又不尋常,樸質中誕生的哲學,禾米中誕生的智慧。
愛惜禾米的家訓很質樸也很高貴,值得我們兒孫崇尚并傳承之。(指導老師:張金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