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四僧是指清初四位出家為僧的畫家弘仁、髡殘、八大山人和石濤,四僧的繪畫無不帶有真摯的情感色彩,并反映了各自的意識,加上作品具有的強烈個性化特征與對中國繪畫的革新精神。他們雖風格各異,但都竭力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振興了當時畫壇,也對后世的畫壇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清初四僧;繪畫特征;藝術理念;影響
清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代初期處于朝代的更迭前沿,這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程度強烈。畫壇上的清初四僧就崛起于此時。他們都是由明入清的遺民畫家。這個時代的繪畫大背景從大體上來說是由于統(tǒng)治者對傳統(tǒng)積累的重視,市民文化思潮和市民審美意識并沒有影響繪畫的傳承,清初四僧的出現(xiàn)則使畫壇有了別樣的風貌。
清初四位出家入僧的畫家弘仁、髡殘、八大山人和石濤的繪畫帶有深摯的遺民意識,每個人的出身經歷、人生態(tài)度和氣質稟賦是不同的,因此在藝術觀念和創(chuàng)作追求上也不一樣。加上作品所具有的強烈個性化的特征,都與當時占據主流地位的正統(tǒng)派畫風大相異趣,構成了畫壇上一道靚麗炫目的別樣風景。由于復雜的現(xiàn)實矛盾和內心感受,從而使他們的繪畫,形成了不同于別人的獨特藝術風格。
1 四僧的繪畫藝術風格特點
(1)弘仁的秀逸之氣。弘仁是四僧中最年長者一位詩書畫皆長的和尚。尤其以畫聞名,擅長山水,其畫即遵傳統(tǒng),又師造化,自創(chuàng)一格。多作黃山,作畫以真山水為稿本。尺幅千里,有傲然秀氣,風格冷峭。弘仁的繪畫,多取法倪云林,但絕不是以追求倪瓚畫法為目的,他也受到大自然的滋養(yǎng),在繪畫上弘仁主張廣泛吸收前人成果,又加以發(fā)展,意境秀逸幽寂,冷峻超然,師法前賢,卻不為法所縛。弘仁的筆墨造型多采用“高遠法”。這種“高遠法”得承于“元四家”,但在弘仁的手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斑h”就是突破有限通向無限。近有登山石階,山舍路亭,遠處有層層疊疊的山巒和樹林,有限推向無限,又從無限回歸有限,秀逸之感油然而生,給人一種精神上的無限與永恒。
(2)髡殘的簡練沉郁。髡殘是一個無論宗教情感還是世俗情感都極為熱烈激昂的人,法號髡殘,髡殘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高僧,髡殘繪畫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注意師法自然,“草木湖山信手拈”,作畫好用禿筆、渴墨,長于干筆皴擦,又是書法通畫法,其筆墨不拘成法,一任自然,這種“本自天然,不加雕琢”的特色,與其受禪宗“平常心”的觀點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捌匠P摹逼鋵嵰簿褪琼樒渥匀灰詡€體心靈去體驗的某種現(xiàn)實的過程。
(3)八大山人的意氣縱橫。八大山人姓朱名耷。為明宗室后裔。明朝滅亡之后,剃發(fā)為僧,號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其詩、書、畫全能,是承前啟后的一代名家。在中國書畫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八大山人擅長山水、花鳥、竹木,尤其擅長水墨大寫意花鳥畫。他的繪畫是“清初四僧”中最具有突出色彩的一位畫僧。八大山人所繪的畫,筆情恣縱,不拘成法。所作山水,往往滿目荒涼,寄托了山河破碎之痛。他的出奇手法與他的為人和事跡緊密相連,正所謂“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卑舜笊饺说幕B畫題材廣泛,師古人而有變法,緣物寄情,畫境清奇幽冷。他所繪的八哥、鴨子、都倔強地昂著頭,眼睛更是夸張奇特。他畫的魚,簡之又簡,卻生氣十足。八大山人的繪畫筆墨造型“不拘成法”、“奇古天真”。形象組合浪漫無羈,呈現(xiàn)人性的本真和生命的實在。形成了別具韻味的意境?!安磺笮嗡?,但求生韻”,把中國的寫意畫推向了強烈抒發(fā)內心情感的高境界,是其對藝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追求。
(4)石濤的物我渾融。石濤與八大山人同為明宗室后裔,他博通世學,詩文書畫都有杰出的才能。其為詩含蓄,為文率真。書法工隸、行書,風格渾厚奔放。尤在繪畫上表現(xiàn)天才橫溢。并將詩文書畫篆刻融為一體。他的作品造型離奇蒼古而多變,筆墨雄健恣肆,奇險而秀潤,風神獨具。石濤藝術上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具有大膽的革新與創(chuàng)造精神,提出“筆墨當隨時代”,對明末清初以畫壇上奉古人畫法為尊的風氣掃蕩殆盡。石濤一生飽覽名山大川,實現(xiàn)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宏愿。他的山水畫,無論布局還是筆法墨路都不拘一格。粗獷處,濃墨大點,縱橫恣肄,細微處,勾皴點染,結構謹嚴。他敢于突破前人成法,如用赭代墨皴擦山石,用藤黃、胭脂相間作雜點描繪灼灼桃花,都是前人未曾使用過的方法,使色彩在山水畫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石濤用墨也極有特點,認為畫“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下決出生活”。用墨水或花青水涂染,表現(xiàn)山川的幽郁濕潤的氣象,其目的在于師法自然,表現(xiàn)山水的本來面目。
2 四僧的藝術理念
(1)重視生活感受不拘泥古。從四僧的繪畫藝術當中,可以看出他們的作品大都是對其所處時代或生活的感受和情感,且是充滿了勃勃生機,如弘仁仿倪瓚,絕不是以追求倪瓚畫法為目的,在繪畫上主張廣泛吸收前人成果,但并不是一味追隨,在八大山人的繪畫上,雖下筆不多,但其“神韻生動”,學習古人,是應在理性學習的基礎上感性地加以自身創(chuàng)作,石濤提出的筆墨當隨時代更詮釋了重視生活不拘泥古的意義。正所謂師法前賢,卻不為法所縛。
(2)觀察自然抒發(fā)性情且主客觀結合。觀察自然并不是簡單的游玩自然,而是對自然有真切的體驗與感悟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四僧的繪畫在這樣的基礎上對自然物象加以自己的理解與創(chuàng)作,弘仁的山水畫,或實地寫生,或構思取材。髡殘主張的師法自然,以個體心靈體驗自然,再如石濤的搜集奇峰打草稿,亦是追求對自然要有真切的感受。藝術作品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便是從作品中流露的情感,而四僧的繪畫正是這樣的例證,弘仁的秀逸幽寂,髡殘的率真精神,八大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石濤的豪放細膩相融,無不體現(xiàn)著作者各自想要抒發(fā)的性情,且抒發(fā)的性情都是與時代特征緊密相連。
3 四僧的繪畫藝術進取與革新精神對推進中國繪畫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1)尚意又有法的革新。四僧講求繪畫尚意,這種尚意并不是簡單無法的揮灑,而是通過有章有法的繪畫來抒發(fā)胸中之意,從用筆用墨、技法、構圖、著墨、潤色等方面都有講究,如八大山人的用筆用墨和其創(chuàng)新大膽的構圖,再如石濤的筆墨不拘一格但講求搜集奇峰打草稿,都體現(xiàn)繪畫者追求尚意但又有法的態(tài)度,正是這種感性與理性的相互融合,才造就了四僧的繪畫藝術特征,也對后代繪畫家產生重要影響。
(2)獨具個性的筆墨意趣。四僧的繪畫中弘仁墨色虛實相間且秀逸。髡殘的其筆墨不拘成法。八大山人浪漫無羈,呈現(xiàn)人性的本真和生命。石濤筆法豪放,墨色淋漓潑辣。都是作者們獨立且又附有各自性格特征的表現(xiàn),這種筆墨意趣是他們獨特思想的體現(xiàn),也是他們對當時所處時代的情感的表達。從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方面,勝于當時的“正宗”畫派。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他們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各自強烈的性格,對他們的繪畫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們帶有真情去作畫,帶有自身對繪畫藝術的思考去進行革新,對時代對生活體驗的感悟。
通過四僧的繪畫藝術或許可以給我們以啟示,體驗思考感悟我們的時代與生活,理性與感性的融合,從而通過繪畫描繪出自己的真性情,表現(xiàn)出當下這個時代所應有的中國畫。
參考文獻:
[1] 薛永年.清代繪畫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2] 俞劍華.中國繪畫史[M].上海書店,1984.
作者簡介:贠征(1988—),男,陜西咸陽人,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從事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