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總目錄
中國思想肖像
1.4 法治中國與中國法制(本刊編輯部)
1.5 韓德培:用世紀生命丈量中國法制進程(吳志菲)
1.16 許崇德:憲法泰斗見證中國憲政發(fā)展進程(余瑋)
1.27 高銘暄:“法”門子弟成為刑法泰斗的“法門”(伉伉)
1.40 夏家駿:“夏青天”是頂沉重的桂冠(岳果)
2.4 李零:中國當代學界的“真人”(本刊編輯部)
2.5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李零)
2.16 也談李零先生之為人為學(孟繁之)
2.24 20世紀歷史與我們時代的文化——讀李零先生的《鳥兒歌唱》(李松睿)
2.29 在李零先生身邊讀書的日子(蘇曉威)
3.4 國家柱石:探尋中國好干部的內心世界(本刊編輯部)
3.5 焦裕祿的最后歲月(吳志菲)
3.17 “當代焦裕祿”牛玉儒的真情世界(伉伉)
3.25 楊紀朝:夢里最憶是援藏(余瑋)
3.34 丹增:最引以自豪的“財富”(岳果)
4.4 尋找地層深處的光(本刊編輯部)
4.5 田在藝:一生尋覓為石油(胡曉菁)
4.12 徐光憲:曾上書驚動總理的“稀土之父”(新偉)
4.25 閔恩澤:智慧催生艷麗的“科技之花”(瀛瀛)
4.35 顧心懌:他有一個別名叫“奉獻”(余岳)
5.4 延安講話精神在當代升華(本刊編輯部)
5.5 人民文藝:新形勢與新任務——比較視野中的北京文藝工作座談會(魯太光)
5.11 從一個高原到另一個高原——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后文藝家們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朱鴻召)
5.20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邊疆學研究:在非洲的故事(蔣暉)
5.28 穿過20世紀的聲音與回響——《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歲月鉤沉(盧燕娟)
6.4 講好接地氣的中國故事(本刊編輯部)
6.5 我心中的劉紹棠(鄭恩波)
6.20 劉紹棠與《北京晚報》(鳳翔)
6.23 最美的珍藏(曾彩美)
6.28 永駐人間的劉紹棠(章正博)
6.33 劉紹棠“運河小說”的地緣文化特征(崔志遠)
7.4 《新青年》:百年之后再回首(本刊編輯部)
7.5 思想、精神與文章——百年回眸《新青年》(李浴洋)
7.19 陳獨秀與《新青年》的誕生(胡明)
7.26 胡適:文學革命的“幕后”總策劃(牟利鋒)
7.31 蔡元培與《新青年》(張家康)
7.40 晦暗時代下的真勇士——錢玄同(甘徐梅)
7.49 飄蕩亂世求心安——汪孟鄒(唐依瀾)
7.57 青年瞿秋白的歸國:共產(chǎn)主義人間化與《新青年》改組(胡仰曦)
10.4 真正使中國音樂走出去(本刊編輯部)
10.5 向著心的圣殿——記中國歌劇的國際使者郭文景(林琳 摳摳)
10.14 從《思凡》談開去(如歌 勿胥)
10.18 創(chuàng)作談三則(郭文景)
11.4 電影藝術民族化道路的踐行者(本刊編輯部)
11.5 朱今明:藝術的精致追求者(趙春曉)
11.14 憶《孔雀公主》:與朱今明導演合作的日子(田聯(lián)韜)
11.18 朱今明和他早年的話劇舞臺實踐(趙元)
11.25 攝影師朱今明的20世紀40年代(蔣?。?/p>
12.27 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的杰出代表——張仲實(楊金海)
12.39 張仲實在文化抗戰(zhàn)中(秦榛)
12.49 戰(zhàn)友情深——記胡愈之與張仲實的交往(胡序威 張 復)
12.53 張仲實與出版(張積玉 張 晨)
12.57 理論翻譯好導師 上善若水張仲老(李忠尚)
特 稿
10.23 海的另一邊——我所了解的日本戰(zhàn)后七十年(徐靜波)
11.30 一生愿做一株青蒿——屠呦呦(甘徐梅)
11.37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獲諾獎并不意外(余瑋)
12.4 書生做吏——夏衍在文化部(1955-1966)(陳奇佳)
專 題
8.4 鮮活的歷史 不盡的滄桑
8.5 譚元壽:被時代辜負的大師(傅謹 和寶堂)
8.12 班世超:武旦翹楚技藝驚人(稚子)
8.20 孫國良:回首繁華如夢渺(慕薰)
8.27 記京劇名凈吳鈺璋先生(包玥)
8.34 梨園名丑朱錦華(涉川)
9.4 中國精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本刊編輯部)
9.5 一百個人的戰(zhàn)爭(節(jié)選)(黑明)
9.21 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點(阮家新)
9.28 抗戰(zhàn)中的朱德(魏代強 董小林 王喆 袁周)
9.37 打回老家去——記誓死抗日的民族英雄、國民黨中將師長常恩多(王霞 孟佳)
9.49 1943年:76號魔頭李士群暴斃之后——潛伏英雄陳彬金蟬脫殼再立新功(施建偉)
9.55 抗戰(zhàn)“活化石”胡成周:從淞滬抗戰(zhàn)到占領日本天皇皇宮(杜青)
9.69 梅汝璈:在遠東軍事法庭上審判日本戰(zhàn)犯的中國首席法官(徐忠友)
9.74 “韓國獨立之父”金九在中國抗日前后的往事(余人)
9.79 細菌戰(zhàn)魔頭石井四郎逃脫了審判(郭曉曄)
法治中國
2.35 周葉中:走出中南海“說法”(余瑋)
3.40 王利明:中國民法典的“助產(chǎn)士”(余瑋)
4.45 楊大文:中國式婚姻變革的幕后(吳志菲)
5.38 李龍:寒窗·鐵窗·冷板凳(余瑋)
6.54 江文:我曾在特別法庭上交鋒的歲月(吳志菲)
7.67 單聲:以法理遏止“臺獨”第一人(余瑋)
8.57 蔡定劍: “民主與法制”的播火者(吳志菲)
大家風范
1.49 王昆:人間正道是滄桑(郭梅)
5.48 水利泰斗張光斗的求學生涯(郭梅 周樟鈺)
5.59 朱尊權:情系“中華”(羅興波)
非常人生
1.61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一)(蔣豫生)
2.45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二)(蔣豫生)
2.54 熱心慈善事業(yè)的社會學教授蔣永康(龐兆麟)
3.75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三)(蔣豫生)
4.55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四)(蔣豫生)
4.62 黎魯:平凡人生亦傳奇(韋泱)
5.65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五)(蔣豫生)
6.76 中國導彈之叔——塘棲姚上達人生小記(六)(蔣豫生)
10.43 施一公:熱愛科學與依戀祖國的赤子(馮蒙蒙)
11.78 林家有翹楚——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林家翹(郭梅)
學人風范
2.57 一代學人徐旭生(唐新)
4.69 王仁湘:叩訪往古時代的使者(林琳)
6.66 記喬東君先生(劉東升)
8.49 楊辛的無悔人生(林琳)
11.64 從編輯到文物專家——記朱啟新(林琳)
11.71 楊人楩與呂叔湘( 丁乙)
12.81 將研究進行到底——秦俑之父袁仲一(郭梅 傅益萍)
流年述往
2.64 黃公略與彭德懷的生死之交(金振林)
4.74 燕京大學學生深刻懷念的美籍教授夏仁德(劉肅勇)
5.88 老唱片里的時光隧道——訪汪醒華女士(孔培培)
6.69 清明時節(jié)憶謝晉(徐忠友)
7.75 “北外”1967(一)(田潤民)
8.67 “北外”1967(二)(田潤民)
9.93 “北外”1967(三)(田潤民)
10.64 “北外”1967(四)(田潤民)
11.42 “北外”1967(五)(田潤民)
12.64 “北外”1967(六)(田潤民)
12.69 光未然、冼星海的友誼與合作——《黃河大合唱》誕生記(王英民)
如是我聞
2.73 隱蔽戰(zhàn)線上的無名英雄——徐淡廬(王彪)
2.80 國學大師投袂而起(張家康)
4.78 輾轉一生的愛國詩人穆旦(邱雨馨)
5.82 追求和踐行民主的張瀾(倪良端)
6.87 梁啟超、康有為:從師友到敵國(張家康)
8.74 顧維鈞的四次婚姻(劉肅勇)
10.75 鴨綠江畔風云錄(宋占方)
10.82 1925-1935:張大千在北平(酈千明)
11.53 1874:日本入侵臺灣紀事(楊肇林)
11.60 族魂——林連玉的華教事業(yè)(林阿綿)
12.87 張國燾南下碰壁記(張家康)
懷人憶舊
3.55 蔣經(jīng)國贛南舊友譚炳訓傳略(譚天?。?/p>
8.40 周揚與我國民間文學事業(yè)(上)(劉錫誠)
9.86 周揚與我國民間文學事業(yè)(下)(劉錫誠)
10.50 凌叔華和親人(凌念勝)
11.48 沈寂眼中的張愛玲——張愛玲辭世20周年祭 (韋泱)
12.59 懷念陳涌(鄭伯農(nóng))
12.61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追憶與陳涌老師見面的三次經(jīng)歷(陳越)
個人記憶
5.92 九旬蒙古族女戰(zhàn)士的革命人生(康軍 口述/于平安 整理)
10.71 難忘我在劉鄧大軍的日子(蘆凱 孟凡坤)
史跡鉤沉
6.83 一張秘藏的老借契(宋占方)
問道高僧
1.72 星云法師:以心印禪(于仲達)
2.85 圣玄法師:從“空”中看到“妙有”(于仲達)
3.86 妙華法師:禪以化性(于仲達)
4.83 凈慧法師:禪在當下(于仲達)
5.72 圣嚴法師:風雪中的禪僧(于仲達)
6.97 明海法師:禪心三無(于仲達)
7.96 林谷芳:禪者禪也(于仲達)
8.95 葉曼:時時可死 步步求生(于仲達)
9.101 索達吉堪布:末法時代的布道者(于仲達)
批評前鋒
1.84 一紙風行數(shù)十年——記“詩人型”文學評論家閻綱(上) (李滿星)
2.95 “評論詩”成一時之盛——記“詩人型”文學評論家閻綱(下)(李滿星)
3.95 雷達:經(jīng)得住批評的評論家(上)(李清霞)
4.95 雷達:經(jīng)得住批評的評論家(下)(李清霞)
7.82 “黃河西來決昆侖, 咆哮萬里觸龍門”——何西來的學術生涯(上)(徐剛)
8.79 “黃河西來決昆侖, 咆哮萬里觸龍門”——何西來的學術生涯(下)(徐剛)
10.90 無所依傍而盡顯才子風流——文學批評家宋遂良(上)(張麗軍 丁美華)
11.86 挺拔的白楊——文學批評家宋遂良(下)(張麗軍 丁美華)
談藝錄
5.98 正見(陳玉圃)
6.94 氣韻(陳玉圃)
7.91 筆墨(陳玉圃)
8.90 構圖 (陳玉圃)
9.98 煉形(陳玉圃)
10.101 寫生與創(chuàng)作(陳玉圃)
11.98 修養(yǎng)(陳玉圃)
藝苑百家
1.104 “偏離正常的軌道”——唐槐秋、陳綿與20世紀《茶花女》(下)(張殷)
12.96 酸甜同共燕銜泥——記陳玉圃、楊桂珍伉儷(一)(董安霞)
長篇連載
1.94 魯迅在1933 序章:北平探母與五次演講(郝慶軍)
2.104 魯迅在1933 第一章:進入大眾傳媒與批評政府(郝慶軍)
3.104 魯迅在1933 第二章:文壇再起風波與突破圍剿(郝慶軍)
4.104 魯迅在1933 第三章:為什么要批評胡適?(郝慶軍)
5.102 魯迅在1933 第四章:遷居大陸新村九號(郝慶軍)
6.104 魯迅在1933 第五章:《兩地書》出版與愛情生活(郝慶軍)
7.106 魯迅在1933 第六章:與中共高層的幾次秘密交往(郝慶軍)
8.106 魯迅在1933 第七章:左翼立場與批評富家女婿(郝慶軍)
9.107 魯迅在1933 第八章:揭秘上海結構與洋場法西斯統(tǒng)治(郝慶軍)
10.103 魯迅在1933 第九章:打“塹壕戰(zhàn)”與掌握文化領導權(郝慶軍)
11.100 魯迅在1933 第十章:“玩木刻”與倡導現(xiàn)代版畫運動(郝慶軍)
12.101 魯迅在1933 第十一章:與施蟄存論爭及其原因(郝慶軍)
書 評
1.115 斯輕如鴻毛,何大賣天下?(廖安亞 劉晉飛)
2.115 神書時代(高焱 劉晉飛)
3.115 再努力的乞丐也發(fā)不了財(高焱)
4.115 破繭成書(劉晉飛)
5.113 散文研究領域又一次突破性收獲——評黃科安《叩問美文:外國散文譯介與中國散文的現(xiàn)代性轉型》(古大勇)
6.115 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啟示錄——讀閻真新作《活著之上》(李雷)
8.114 “一個人的私密旅行”——漫談余秀華的詩(王巨川)
10.114 久違的上海味道——《繁花》讀后(李雷)
11.114 還原一個真實可信的巴金——讀陳丹晨《巴金全傳》(蒲宏凌)
12.111 中國語境的對話 ——評張全之《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與無政府主義思潮》 (徐仲佳)
臧否天下
1.117 劫殺平民教蒙羞 墮胎分手怎青春(童遙)
2.117 諷刺砥礪民情沸 書記受詢冷汗出(揚森)
3.117 降瑞雪克里犯法 迎晚春春晚見肘(揚森)
4.117 俄國總統(tǒng)躺中槍 救人少年未表彰(童遙)
5.117 希拉里煥然參選 畢福劍灰暗離場(童遙)
6.117 俏總裁訪問二小 女司機喋血三環(huán)(童遙)
7.117 足聯(lián)上演宮斗戲 高考連映潛伏劇(童遙)
8.117 上證震美國操心 妻子亡貧民棄訴(童遙)
9.117 前首相跪謝深罪 勇消防喋血火場(寒暄)
10.117 小難民避禍溺亡 大學生保研纏斗(寒暄)
11.117 一囧天下應 安心方立命(劉晉飛)
12.114 遍地物欲狼煙 利己梟雄四起(劉晉飛)
遁跡紅塵外
136cm x 33cm 2015年
遁跡紅塵外,石房隱古松。無弦琴最好,人世幾曾聽。
仙居之圖
直徑 40cm 2012年
家在白云里,堪稱神仙居。倦來便一臥,許夢到華胥。壬辰之秋樗齋玉圃。
柳風之圖
直徑 40cm 2012年
此寫早春景象也。壬辰之秋歷下玉圃書三亞。
墨梅圖
124.7cm x 48.5cm 2015年
寂寞云山上,花開一樹梅。無人識鳥道,有客憐芳菲。驚夢嘆黃犬,尋詩喜綠醅。橫斜臨水照,疑是玉山頹。此舊稿也。乙未年初夏復寫之。玉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