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增
NP和MVP方案治療6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分析
葉建增
目的 探討NP與MVP兩種聯(lián)合化療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與毒性。方法 6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隨機分為NP組30例和MVP組31例。NP組給予去甲去氫長春堿(NVB) 25 mg/m2, d1、8 i.v., 順鉑 (DDP )50 mg, d2、3 i.v.gtt治療, 同時水化。MVP組給與給予絲裂霉素C (MMC) 6 mg/m2, i.v., d1, 長春酰胺(VDS)3 mg/m2, d1、8 i.v., DDP 50 mg, d2、3 i.v.gtt治療, 同時水化, 常規(guī)止吐, 21 d為1個療程, 至少治療2個療程。結果 NP組PR 13例, SD 13例, PD 4例, 總有效率為43.3%(13/30), MVP組PR 13例, SD 11例, PD 7例, 總有效率為41.9%(13/31), 兩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NP和MVP方案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有很好療效的化療方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P方案;MVP方案;臨床分析
肺癌是發(fā)生于支氣管黏膜上皮的癌癥, 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明顯上升, 最常見的類型是非小細胞肺癌約80%[1], 多數患者確診后已經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 預后不佳。臨床治療多采用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 因此聯(lián)合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綜合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先后報道了多種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方案[1]。本院腫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NP和MVP 方案治療61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取得良好的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腫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61例, 隨機分為NP組30例, MVP組31例。所有患者近1個月內沒有接受抗腫瘤治療,肺癌的分期按照1989年國際肺癌TNM分期標準。NP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齡30~75歲, 平均年齡56.4歲;依照組織學類型分類:鱗癌12例, 腺癌18例, TNM分期:Ⅲb 13例, Ⅳ17例, 均為初次治療患者。MVP組中男15例, 女16例, 年齡30~77歲, 平均年齡56.8歲;依照組織學類型分類:鱗癌15例, 腺癌16例, TNM分期:Ⅲb 12例, Ⅳ19例,均為初次治療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NP組給予NVB 25 mg/m2, d1、8 i.v., DDP 50 mg, d2、3 i.v.gtt治療, 同時水化。MVP組給與給予MMC 6 mg/m2, i.v.d1, VDS 3 mg/m2, d1、8 i.v., DDP 50 mg, d2、3 i.v.gtt治療, 同時水化, 常規(guī)止吐, 21 d為1個療程, 至少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全部病例化療前均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X線胸片、CT、骨掃描等檢查。詳細記錄腫瘤大小。化療2個周期后再進行復查胸部CT, 有骨轉移者還要進行復查ECT或Mm。療效按照WHO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NC)、進展(PD)。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 不良反應按照WHO 1981年標準評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NP組PR 13例, SD 13例, PD 4例, 總有效率為43.3%(13/30), MVP組PR 13例, SD 11例, PD 7例, 總有效率為41.9%(13/3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NP和MV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比較(n, %)
2.2 不良反應 由于兩組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均配合使用了止吐藥, 故消化道反應輕, 且經對癥治療后均能耐受化療。兩組主要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 白細胞下降在NP組占73.3%, MVP組占64.5%,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Ⅲ、Ⅳ度白細胞下降以NP組為多, 達43.3%(13/30), MVP組為22.6%(7/31), 脫發(fā)發(fā)生率在NP和MVP組分別為83.3%和74.2%。NP組有80%患者出現(xiàn)局部疼痛, 靜脈炎。MVP組有29%出現(xiàn)指(趾)端發(fā)麻等輕度末梢神經炎癥狀。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確診已經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 選擇較好的化療方案對患者來說尤其重要。去甲去氫長春堿(NVB)是長春堿的第三代衍生物, 1974年由法國Potier[2]半合成, 通過阻斷微管蛋白形成和誘導微管解聚, 使有絲分裂停留在中期而發(fā)揮抑制腫瘤細胞分裂的作用, 在臨床上, NVB對多種腫瘤治療有效, 單藥和聯(lián)合用藥的Ⅰ、Ⅱ臨床試用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總有效率14%~55%[3]。NVB是目前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最有效的藥物之一。有學者采用NVB+DD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2例, 均為Ⅲ、Ⅳ期初治病例, 有效率為37%。有學者對六組病例采用兩藥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包括NVB+DDP和NVB+IFO等, 其中NVB+DDP和NVB+MMC療效最佳。
本研究NP組總有效率為43.3%, MVP組總有效率為41.9%, 兩組治療方案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NP和MVP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有很好療效的化療方案,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家明, 廖美琳.西艾克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肺癌.中國新藥雜志(增刊), 1995(4):9-11.
[2] Potier P.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navelbine.In: Pierre Fabre Oncologie, eds.Navelbine and New Trends.1st Edition.France: Johnlibbey Eurotext Ltd, 1991:4-6.
[3] Faulds D.Current o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Drugs, 1992, 44(4):46-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28
2015-03-24]
518020 暨南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深圳市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