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今年5月10日,我們又一次迎來母親節(jié)。提到“母親”,我們能想到的詞很多:“溫柔”“善良”“勤勞”“無私”“堅強”……在小學作文中,她們深夜背我們上醫(yī)院;在中學作文中,她們?yōu)榱私o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艱苦打拼;在作家的回憶中,她們濃縮成在遠處揮手道別、遲遲不肯離去的身影,讓人潸然淚下。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母親大多平凡,也有各自的“小缺點”:有的嘮叨,有的毒舌,有的“落伍”,有的“臭美”……但正是真實的她們陪伴我們成長,在我們的心中留下點點滴滴溫馨的回憶。讓我們真誠地對她們說一聲:“媽媽,辛苦了!”
媽媽的嘮叨,
且聽且珍惜
去年12月的一天,湖南的劉女士做好早餐后叫女兒小云起床,但前前后后喊了40分鐘,小云一直蒙頭大睡。劉女士大怒,拎著菜刀逼女兒起床。民警趕來調(diào)解,小云說自己前一夜睡得很晚,本想掙扎著起床,但是“被媽媽叫煩了,才故意不起來的” 。
面對媽媽的嘮叨,很多人都有過不耐煩的時候,也產(chǎn)生過抵觸心理。除了媽媽每天催命似的“叫早服務 ”,我們耳邊還可能常常回響這樣的絮叨:“天天盯著你那個爛手機,你看你那眼睛!”“地也不掃,衣服也不洗!”“好好讀書,不然以后找不到工作!”我相信很多人肯定無比不耐煩地回應過:“好了好了,你煩不煩啊?”“都什么年代了,你懂什么?”
不過,或許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媽媽的嘮叨?!梆B(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媽媽一輩子都在為我們擔憂操勞,她們怕我們凍著,怕我們餓著,怕我們不懂得照顧自己,怕我們走歪路。媽媽并非不知道我們的不耐煩,卻仍然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們。這嘮叨中夾帶著的是溫情,叮囑中充滿的是擔憂,諄諄教誨,每一句都語重心長。而我們就這樣在媽媽的嘮叨中長大,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有位網(wǎng)友曾深有體會地感嘆:“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想聽媽媽的嘮叨都沒有機會了?!眿寢尩膰Z叨,是愛的嘮叨,讓我們且聽且珍惜吧!
媽媽的毒舌,
其實很溫馨
1月29日,微博上發(fā)起了“一人說一句老媽嫌棄你的話”的討論,引來網(wǎng)友們的圍觀和熱烈回復,短時間內(nèi)就被轉(zhuǎn)發(fā)了3萬多條。高手在民間,媽媽們的“毒舌”功力讓人嘆為觀止,從下面各式各樣的修辭手法不難看出,媽媽們的語文絕對不是體育老師教的:“這個家只能有一個畜生,你自己選是留小狗還是留你!”“把頭發(fā)綁上去,丑也
媽媽的堅持,
滿滿都是愛
去年9月,上海的孫女士發(fā)現(xiàn),剛進入初中的兒子回家作業(yè)繁重,經(jīng)常做到晚上10點也完不成。于是,孫女士給老師發(fā)了郵件,表明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堅持兒子每晚做作業(yè)的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不能讓作業(yè)影響孩子的正常休息。經(jīng)過反復溝通,老師最終聽取了她的意見,將部分作業(yè)改為可選擇性作業(yè),由學生自由選擇完成。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要為勇氣滿滿、為了孩子一再堅持的孫女士點個贊。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但是,比起出人頭地,天下的母親最大的愿望一定是孩子身體健康,快樂成長。疼愛孩子是媽媽的本能,看到孩子辛苦讀書,每位媽媽都會心疼,如果幫你做作業(yè)不會影響你的學習,相信有很多媽媽恨不得幫你代勞。作家江南就曾在他的校園小說《此間的少年》中,借著書中角色說出了天下母親的心聲:“我兒子賣燒餅都是好的,我自己養(yǎng)在身邊看著高興。”
也許你會抱怨:同樣是媽媽,怎么人與人的差距那么大呢?為什么你的媽媽不去和老師交涉作業(yè)量的問題,反而還要督促你認真完成作業(yè)呢?那么我們不妨試著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問題:媽媽看到我們辛苦學習已經(jīng)夠心疼了,但是為了讓我們今后能有機會更好地發(fā)展,她們這是艱難地在和本能做斗爭?。〔徽撌菆猿肿尯⒆佑谐渥愕乃邥r間,還是堅持讓孩子完成作業(yè),這都是媽媽對孩子滿滿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