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堅
爸爸時間
爸爸參與到孩子的養(yǎng)育過程中,尤其在3歲以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爸爸更擅長帶著孩子往外走,去探索廣闊、多元的世界,認識新鮮事物、發(fā)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玩法,培養(yǎng)多種技能與能力。爸爸能給予孩子的,是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與行動力,這些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在廣闊的世界上,盡情地奔跑、游戲。這正對上了爸爸的胃口:爸爸也喜歡到外面去,帶孩子一起做自己喜愛和擅長的戶外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還能鍛煉身體,多好!
騎行:擴大探索半徑
小莫1歲半的時候開始騎扭扭車,2歲時,我們給他買了自行車,高度和重心的上升、平衡的改變,讓小莫有點害怕。爸爸說:“沒關系,我扶著你的后背,保護你,你放開了騎,摔倒了我會拉住。”每個孩子學騎車時,都會經歷這樣“被保護”的階段。其實幾個來回之后,爸爸放在他背后的那只手,早就完全不使勁了,就松松地擱在那里。對孩子來說,這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安全感”的表現。
很快,小莫就已經騎得又快又好了。于是,父子倆就開始了戶外騎行。當然,最開始只能是,小莫騎車,爸爸跑步。不過,3歲以后小莫騎得“飛快”了,于是,一大一小兩輛自行車就上路了。既然說是“戶外騎行”,那么線路的規(guī)劃很重要:既要讓孩子能享受到在不同環(huán)境中騎行的不同感覺,還要可以借此擴展他對外部世界的接觸面。當然,線路的長度也要照顧到孩子的體力,3~5歲的孩子經過循序漸進的鍛煉,差不多每次可以騎行1小時,既能盡興,又不會累到騎不動。
Links:線路規(guī)劃與主題騎行
對爸爸而言,樂趣就來了!他可以把從前喜歡的跑步線路,都變成和孩子一起的戶外運動的線路,還可以給每次騎行設置主題。比如春天是“野外探索之旅”,把家附近的幾個小公園、幾片小樹林、幾塊小草坪串聯起來;夏天可以是“追風之旅”,專門去尋找,哪些地方會有涼風(如湖畔、橋頭、高高的大樓之間……);秋天則是“果實收集之旅”,騎著車去撿好看的樹葉子、掉落在地的野果子,以及發(fā)現那些高高懸掛在枝頭的果實;而冬天是“人文探索之旅”,專門去觀察周邊建筑物的形態(tài),它們分別是做什么用的,為什么要造成那樣……
規(guī)劃線路的過程,還包含看地圖、畫線路圖的游戲。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現成的地圖,跟實際的環(huán)境互相對照,用彩色筆畫出騎行路線。這樣會很有成就感:非常直觀就能看到自己的騎行軌跡已經遍布四周。這樣也會很有挑戰(zhàn)性:同樣的起點和終點,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出一條不同的路線?設置主題的好處,則是可以把運動、鍛煉身體和探索世界結合起來,如果再配合爸爸的寬廣知識面,邊騎邊看邊聊,就更棒了!
爬山:高度改變視野
騎行主要是在平地,是拓展廣度的運動;爬山卻可以提升高度,是能夠改變視野的運動。也不用特意去找名山大川,對孩子而言,在家附近找個小丘陵就可以了。
小莫2~4歲時,我們住在深圳海邊,背后就靠著群山,有座小丘陵被整理得很好:臺階平整;山不高;上山線路多樣;每隔一段山路還有可休息、可觀景的小平臺。
第一次去爬山,小家伙特別興奮,上到第一個平臺只用了5分鐘,在那里已經可以俯瞰到大半個海灣了??墒窃俳酉聛?,他就開始喊累,不肯再爬。幸好,爸爸在出發(fā)前備足了干糧和水,他一會兒給小莫喝點水,一會兒又遞根能量棒,還時不時地鼓勵兩句,總算一起爬上了第二個平臺。再往上,就更費勁了,不過爸爸對他說:“沒關系,你要是累了,我們就坐在臺階上休息一下,爸爸等著你,等你休息夠了,我們再一起往上爬?!本瓦@樣,父子倆走幾級臺階,就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大約花了大半個上午,他們最后終于爬到了山頂。那一刻孩子心里應該是有很大成就感的:原來那么高的山,我真的可以爬上去!
漸漸地,爬山多了,獲得了鍛煉,小家伙就可以一口氣直接沖上山頂。有一回全家人出門旅行,在一個古鎮(zhèn)里兜兜轉轉走了好久,大部分人都快走不動了,他仍勁頭十足,走在最前面!
Links:臺階和坡地,各有樂趣
除了那些經過整飭、石頭臺階都砌得很好的小山,后來爸爸還帶小莫去爬過“野山”。一開始是有小土路的山,到后來干脆直接往長滿草木的山坡上爬。孩子其實天生就喜歡摸爬滾打,喜歡鉆樹叢、滾草地,只要不怕臟(在這一點上爸爸絕對比媽媽有優(yōu)勢)、不怕輕微受傷(比如偶爾劃破皮總是難免),爬野山更有樂趣。那么,我們就從不太陡、也不太高的小山坡開始,手腳并用,爬起來吧!
遠足:走在高樓之間
即便周邊沒有很方便可以到達的郊野,其實就在城市高樓、街道中,我們也能進行戶外運動!現在不是很流行“都市跑酷”嗎?當然孩子不用玩得那么極限,就在城市里來一場遠足吧。
有時,爸爸會帶小莫乘車抵達某個陌生區(qū)域,然后約定一個時間段,比如1小時,約定一個簡單的規(guī)則,比如不能走重復的路,然后就讓小莫自己選擇線路,爸爸陪同,來一場未知的探險。
當然,遠足的行頭還是要備足的!戶外服、戶外鞋、戶外包。有了好看、好玩的裝備,孩子對戶外運動的興趣絕對大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孩子來說,穿戴專業(yè)裝備這個過程本身就有小小的儀式感,運動的意愿和態(tài)度自然大不一樣!
Links:城市遠足
我們還可以為遠足設置一些游戲環(huán)節(jié),比如“尋找目的地”,在“騎行”部分提到教孩子看地圖、規(guī)劃路線的本領,在這里就能用上:爸爸和孩子一起在地圖上標出起點和目的地后,讓孩子尋找能到達的線路。另一個玩法是“完成任務”,比如沿途要找到10個紅色消防栓或10個老式的綠色郵筒;比如沿途要向5個陌生人問路,而且得找特征差異盡可能大的路人。這些都能大大增添城市遠足的趣味性。
帆船,一起去往廣闊世界
最后要說到爸爸喜愛、又能帶小莫一起去體驗的海洋戶外運動。中國現在玩海洋運動的人不多,可能沿海城市,如青島、大連、深圳等會多一些。爸爸喜歡深海潛水,但小孩子得至少12歲才能學習,不過從3歲起就可以帶他去嘗試浮潛啦!很多熱帶海域的浮潛點都非常漂亮,可以看到珊瑚群、成群結隊的彩色小魚。爸爸還喜歡玩帆船,單人小帆船帶不了孩子,船隊協(xié)同操作的競賽帆船就可以——讓他做一只小小“人肉沙包”唄!還可以坐在船頭,乘風破浪,夢想遠方。
總之,爸爸喜愛的戶外運動,其實都可以設法找到與孩子相處的結合點,比如我還曾經看到小區(qū)里有個爸爸帶著4~5歲的孩子玩兒童高爾夫,那個孩子打得真是漂亮極了!
Tips:循序漸進,保持樂趣
* 剛開始戶外運動時,孩子可能耐力不足,騎不了太久,走不了太遠,所以不要規(guī)劃太長的路線。
* 爸爸相伴,對孩子來說就有了一起運動的伙伴,而伙伴的示范和激勵作用是巨大的。
* 不要強迫,如果孩子說有點累、或想玩別的,就不勉強他非得出門運動。如果把戶外運動當作要求、任務,很容易就會磨滅孩子的積極性和興趣。不如給他選擇的自由,這樣每次他都是基于自己的主動性去做,真心感受到戶外運動的樂趣,就能一直熱情高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