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
《義務教育美術(shù)課程標準》提出:“美術(shù)課程具有人文性質(zhì),是學校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shù)課程,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歷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庇纱丝梢?,小學美術(shù)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shù)修養(yǎng),提高審美意識和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美術(shù)欣賞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在教學中怎樣進行小學美術(shù)欣賞課的教學呢?筆者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從興趣入手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單純、真誠,能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哪些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設問、小故事、展示影音、實物等,都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好方法。如,在教學四年級《剪紙故事》時,首先問:你所了解的剪紙有什么用途?學生會給出很多不同的答案,這時,教師組織學生欣賞,學生就會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為止。而這就是設問激起了學生欣賞的欲望。有時用影音引入,效果更佳。如,在教學四年級《祖國在我心中》一課時,先展示開國大典的影音,然后出示《開國大典》欣賞,學生感受就更深了。
二、通過游戲幫助加深印象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利用這一特點,寓教于樂,在美術(shù)欣賞課中穿插一些游戲,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欣賞、理解;在教學《新年吉祥》這一課時,我課前收集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玩具。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觀察,然后分組討論玩具的特點。有的學生甚至邊說邊玩,惹得學生都樂開了懷。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對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印象更為深刻。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shù)欣賞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提問準確且有指導性
在美術(shù)欣賞課中,我們要通過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逐一完成對作品的欣賞和認知,最終達到對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鳥之王》時,當欣賞張仃作品《大公雞》時,有個學生提出,這只大公雞好難看,很多學生也有同樣的看法,我馬上抓住這個話題問道:“孩子們,為什么認為這只大公雞難看,能說說原因嗎?”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一點都不像大公雞,側(cè)著身子兩只眼睛,是怪物?!泵靼琢嗽?,我追問道:“除了長的奇怪以外,這畫有沒有你認為好看的地方?你看大公雞頭仰得……它身上……”我邊說邊指,引導學生繼續(xù)具體觀賞大公雞。有的說:“老師,他畫的大公雞頭仰得高高的,嘴巴張得大大的,把公雞的神氣都畫出來了?!庇械恼f:“它身上的色彩也很漂亮,五顏六色的?!庇械恼f:“他畫的雞很特別,和其他畫家都不一樣?!薄巴瑢W們,你們能不能也動動腦筋和大師比比,畫出一直又神氣又特別的大公雞呢?”學生聽后躍躍欲試,試與大師比高下。可見,提問是上好美術(shù)欣賞課的一種有益嘗試,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問題。
四、欣賞與動手相結(jié)合
欣賞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動手的重要性,往往欣賞與繪畫、工藝的教學是相互交叉的,無法完全孤立進行。古人常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在美術(shù)教學中動手或者說實踐可以說是主要手段和目的。如,在執(zhí)教《森林王國》一課時,我將一課內(nèi)容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目標:為了解森林里動物的情況及認識動物,通過影音和畫家作品欣賞介紹各種動物,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第二課時為實踐課,以上一課時為基礎,在抓住動物特征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一件屬于自己的剪紙作品或和動物有關(guān)的繪畫作品,以組為單位選出好的作業(yè)由學生來評論,我只是最后加以總結(jié),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結(jié)果學生都很積極,并在班級舉辦了一個小型展覽,使學生對美術(sh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總之,一堂生動活潑的美術(shù)欣賞課,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欣賞課的生動、有趣、有意義,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上來,美術(shù)欣賞課的教學目的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xiàn),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渴望。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