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之愈之,一座城市最吸引你的是哪里?”
“獨立書店?!?/p>
“為什么?”
“因為要找。”
是的,沒有比在一座城市里尋找一家書店更迷人了。因為你要找的不僅是一家店鋪,更是一種氣息。
獨立書店的規(guī)模一般不大,為了節(jié)省鋪租,往往會躲在較為偏僻的地方,加之國人對書店不太感興趣,能夠給你指路的人不多(指錯方向的倒是不少),就算有詳細的地址和先進的GPS定位系統(tǒng),以我的方向感,找書店是一個不斷迷路卻依舊美好的過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每次出行,我都會習(xí)慣性地在百度完景點資料的同時,一并查找當(dāng)?shù)赜惺裁椽毩?,倘若某書店靠近想去的景點,它必然列入行程之中。北京的好幾家書店就是這樣逛下來的,一趟北京之行,觀看了首都風(fēng)光,也游覽了書店之美。像長沙這種沒多少景點也沒什么獨立書店的城市,熬吧文化主題會所就成了一道風(fēng)景線。
每次進書店之前,總少不了叮囑自己行程緊迫,不要停留太久。找到該書店特有的氛圍,就趕緊離開??墒?,一旦開始用心感受圍繞在身邊的氣息,便容易沉醉其中:萬圣書園端莊,豆瓣書店文藝,方所典雅時尚……無一不讓身處其中的我模糊了時間的輪廓。
這也是喜歡尋找獨立書店的原因之一,纏繞在你身旁的是一份與店主相匹配的氣質(zhì)。記得某獨立書店主人曾在采訪中說過,如果這本書與書店的風(fēng)格不相符,不管多暢銷,人們都不會在店里看到它。這種魄力,是獨立書店的魅力所在,它不像新華書店那樣面向全民開放,它只等待與店主有著同樣閱讀喜好的人造訪,據(jù)說很多人就是因此與店家結(jié)緣的。
漸漸的,獨立書店逛了很多,真正掏錢買書倒是少。一來是在旅途中嫌重懶得帶,二來是獨立書店的折扣少,后者是很多書店倒閉的重要原因。記得我從中山市回來不久,朋友發(fā)信息告訴我中山的萬有引力書店停業(yè)了,弄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畢竟那天為了去找它,我起了個大早,早餐都沒吃就匆匆出門,還等了半個小時公交車。與此同時,又慶幸自己曾經(jīng)在那里享受過一段愜意時光。它是至今我覺得最適合獨自看書的書店,沒有之一。
記得《中國獨立書店漫游指南》中有這樣一句話:“若干年后,那些街角樹影后面的一家家小書店終歸會如生命一樣由出生走向死亡。但我們享受了每天的日出日落,享受了每日坐擁書堆的時光,這種細小瑣碎的時光,已經(jīng)足夠?!?/p>
是的,每一家曾經(jīng)親身尋訪過其坐標和氣息的書店,終會在生命中點亮一盞小燈,照亮某個值得緬懷的早晨或午后,成為光年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