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摘 要】本文通過對園林苗圃苗木養(yǎng)護知識的闡述,旨在為園林苗圃養(yǎng)護管理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園林苗圃;養(yǎng)護管理
引言
園林苗圃就是繁育和培育苗木的基地,是供應城市綠化用苗的后勤部,是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苗圃養(yǎng)護管理是苗圃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主要途徑。
1.育苗管理(以扦插育苗為例)
對于插穗生根比較困難的植物,可以在沙床或溫床上密集扦插,以便于精心管理,使插穗生根后移栽到大田苗床或容器里;對于插穗生根容易的植物,直接插到大田苗床或容器里。在大田苗床上扦插,一般株距為20cm~30cm,行距為30cm~60cm。扦插可以用直插,也可以用斜插。短插穗、生根較易、土壤疏松的應直插;長插穗、生根困難、干旱土壤可斜插或直插,斜插的傾斜角度不超過60°。插穗應全部插入基質,保證其上切口與地面平齊或略高于地面,在寒冷地區(qū)也可將上部用松散土壤埋住,只露出梢部。為避免扦插基部皮層破損,可用以下方法進行扦插:
1.1直接插入法。在土壤疏松、插穗已催根處理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將插穗插入苗床。
1.2開縫或錐孔插入法。在土壤黏重或插穗已經產生愈傷組織,或已經長出不定根時,要先用鋼锨開縫或用木棒開孔,然后插入插穗。
1.3開溝淺插封壟法。適用于較細或已生根的插穗。先在苗床上按行距開溝,溝深10cm、寬15cm,然后在溝內淺插、填平踏實,最后封土成壟。
2.園林苗木養(yǎng)護技術
2.1喬木的養(yǎng)護技術
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相關樹木類型具有根系發(fā)達且樹形高大的特征,所以養(yǎng)護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充分地結合樹木類型及特征。一般情況之下每年的夏季、春季等初期應當施肥1次,同樣的,在秋季的初期也應當施肥1次。每次施肥應當維持在2kg左右。大樹應當多施肥。
針對樹形的管理,應當確??刂剖侄蔚目茖W性,首先指派專門的人員對樹形和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以達到園林景觀設計的效果,避免出現(xiàn)樹干彎曲的情況。成年的大樹應當及時的去除其中不規(guī)則以及多余的樹枝,對于冠幅較大的樹木,則應當將較小的樹枝去除。避免受到嚴重的損失。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喬木的病蟲害防治,此項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情況之下樹木的鋸截會導致其傷口較多,由于萌芽的樹木枝葉較嫩,所以樹木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如果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則必將導致嚴重的后果,有時甚至會導致樹木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的死亡,所以針對相關問題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多多加強預防和控制工作。在最近的幾年之中針對喬木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是以速撲劑、常規(guī)殺蟲劑等為主,相關藥物均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效果。在樹木生長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時期,應當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連續(xù)的防治,一般情況之下每星期都需要進行預防。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養(yǎng)護過程之中應當保證喬木的清潔,必要之時應當排除其中的漬水,在修剪完畢之后還應當及時噴灑藥物,以保證養(yǎng)護的效果達到最佳。
2.2地被植物及灌木的養(yǎng)護
土壤與施肥:土壤要求結構好、肥分充足、酸堿度適宜。結構好主要是質地疏松、吸排水性好、持水性強、透氣性好。灌木樹型小,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為主,叢生根系淺,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復合肥,液施干施結合,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磷、鉀肥,觀葉灌木適當增加氮肥施用。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甚至可用鐵絲編制文字讓灌木的枝葉在其中生長,通過編制修剪而成;定植年代較長的灌木,如灌叢中老枝過多時,應有計劃地分批疏除老枝,培養(yǎng)新枝。經常短截突出灌叢外的徒長枝,使灌叢保持整齊均衡,但對一些具拱形枝的樹種(如連翹等),所萌生的長枝則例外;不作留種用的殘花廢果,應盡量及早剪去,以免消耗養(yǎng)分。病蟲防治:及時清除病葉、病株,改善通風透光,加強土肥水管理,洗凈染病枝葉,必要時輔以一定比例食醋、多菌靈等藥劑噴灑。
3加強育苗技術管理的策略
3.1加強林木育苗過程中的技術要點的掌握
(1)選擇造林地以及整地。不同類型的林木對土壤的要求不一樣,一般說來,常見的林木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土壤的pH值保持在5~7之間就可以,土壤基本成弱酸性至中性。土壤要濕潤、肥沃,而且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土壤的特性是提高林木成活率以及質量的關鍵,在進行林木育苗的土地選擇之后要進行土地的整理。整地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般采取全墾整地的方法,在整地的過程中需要對各種雜物進行清除,便于林木苗木的生長和發(fā)育。
(2)林木幼苗的運輸。當育苗過程完成之后,要對林木幼苗進行運輸,將其轉移到自然環(huán)境中。林木幼苗的運輸要盡量縮短運輸?shù)臅r間,而且在運輸?shù)倪^程中需要盡量減少晃動,防止對林木幼苗造成損傷,林木幼苗應該用潮濕的麻袋、草席進行包裹,然后再運送到造林地,而且在具體的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濕潤,避免長時間日照,減少水分的蒸發(fā)。
(3)林木的嫁接。林木育苗結束之后要進行相應的嫁接工作,嫁接是確保林木生長的關鍵,對于幼苗而言,需要在成年樹種上進行嫁接,才能確保林木的生長。在進行嫁接的過程中,需要對樹種進行有效的選擇,樹種的品種、健康狀況都會對林木的生長帶來影響,因此在嫁接之前應該要對樹木進行檢查,確認各方面條件都滿足要求之后才能進行嫁接。
3.2加強育苗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育苗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樹種育苗、分蔸移栽等。樹種育苗屬于有性繁殖的范疇,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要對樹種進行合理的選擇,并且對樹種進行必要的浸泡處理。在進行樹種育苗時,首先要將樹種栽種在一個適合生長的地方,比如苗箱、苗床等,這些基質中一般都含有較多的營養(yǎng),可以為林木的生長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支持。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勤澆水,還可以施用一定量的化肥,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分篼移栽是一種無性繁殖方法,這種繁殖方法使得樹種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損害,對樹種的存活率有一定的影響。在進行育苗時,需要選擇生長比較良好的樹種,而且要對林木種進行合理的保護,防止在挖掘的過程中對根部造成傷害。當林木種到達移植地后,要及時放置到挖好的穴中,然后進行填土和澆水。
3.3加強苗木幼苗的病蟲害防治
幼苗日常防護的主要工作是對林木病蟲害進行防護,針對目前越來越多的病蟲害現(xiàn)象對幼苗造成的大面積損害,加強幼苗的病蟲害預防和治理工作顯得尤其重要。加強苗圃幼苗病蟲害的防護,首先,應該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首先要在幼苗病蟲害防治的思想上進行改變,從傳統(tǒng)的對病蟲害的治理的重視轉變成為對病蟲害的預防的重視,從而可以實現(xiàn)從根本上加強病蟲害的監(jiān)測預報以及檢疫。其次,要加強生物防治的力度。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藥物防治向生態(tài)防治轉變,加強生態(tài)防治手段的應用,比如引進一些對病蟲害天敵,使得病蟲害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尤其是對于幼苗而言,應該盡量減少藥物的使用,以防止苗木本身帶來損害。
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科學化管理苗圃,才能使園林苗圃健康穩(wěn)步發(fā)展,才能為市場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苗木。
參考文獻:
[1]郁春雷,耿士均,王波.城市園林植物的養(yǎng)護和保護措施[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02:230-233.
[2]馮彩云.近自然園林的研究及其植物群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
[3]馬明.苗圃育苗新技術及其推廣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06: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