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南
時間欺騙你, 它看似始終輪回
我們的經歷好像一次次的重演
在其中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去感受觀看,去挑戰(zhàn)和相信那些曾經的諾言。
——尼基塔·皮羅戈夫
我相信,很多優(yōu)秀的詩人如果舉起相機,同樣會是優(yōu)秀的攝影師。
詩和攝影似乎有著同源的創(chuàng)作思路。如果將影像、語言這層不同的媒介“薄紗”掀開,在作品深處,皆是一些精妙篩選出的意象,經過深思熟慮地排列,讓各個元素在互動中,產生一種富有個性的張力。
而詩與攝影似乎又在表達方式上大相徑庭?!扒罢呱朴贸橄蠖拥脑~語,像一道光一樣,讓人瞬間穿過世間,與之產生共鳴;后者則通過有序地呈現真實存在,讓人切實地認知世界?!蹦峄てち_戈夫這樣闡述其中的區(qū)別。這位優(yōu)秀的俄羅斯年輕詩人,同時是一位充滿幻想的攝影師,在最新出版的一部作品中,他總結了自己過去5年的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攝影作品和詩歌作品交互排列,他說:“像是一個文本的兩種表達方式,文字和圖像,在這里相互補充,從而讓作品達到某種完滿。”
“攝影是樹,而詩歌是果實?!?/p>
斯拉夫民族似乎從不缺少優(yōu)秀的詩人。
尼基塔繼承了這片土地上人們在詩歌方面的天賦,15歲時開始寫詩,其中包含的情感多源自對童年生活的回顧。1989年,他出生在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市附近一個名為Kislyakovskaya的村莊,跟隨祖父母長大。他的很多記憶源于那里,比如年少時迷路的山谷、田野和小溪,“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無盡的土地,在那里我有時間仔細觀察一朵花的含苞、怒放和死亡。”尼基塔說,“因為少年時期我有些社交障礙,所以不得不一直換學校,那陣我把希望寄托于戲劇、音樂劇,以及在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獨處的時光,現在這些已成為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
19歲時,尼基塔進入一所戲劇學校學習,在那里老師分派給他們一項任務——記下每一天最難忘的經歷,而他認為最自然的紀錄方式可能就是攝影。于是,他用一臺柯尼卡美能達XE-7相機開始“撰寫”自己的視覺日記,“攝影成為一個夢幻般的儀式,記錄我的初戀和最初的校園時光。而且,攝影是一種深刻的理解現實的方式?!?/p>
從此攝影像是一套新的語法體系,在尼基塔的表達欲中逐漸成形。他一方面繼續(xù)潛心研究詩歌,一方面離開就讀的戲劇學校開始自學攝影。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羞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
直到2010年,他在捷克伯拉第斯拉瓦市舉辦的一次攝影比賽中,意外獲得第一名。參賽作品是《另一片海灘》(The Other Shore),這也是他首次展示自己的作品,那是一本融合視頻、攝影、詩歌的多媒體作品集,討論的內容多是關于人性本身。從那時開始,尼基塔的工作便延展開來,前往奧地利維也納拍攝肖像、去西班牙馬德里參與當地設計機構的工作,并開始構思自己第二個拍攝項目。他作品的展覽,也辦到了美國休斯敦和中國大理。2014年底,他搬到泰國居住,并在那里完成他的新項目《時空轉換》(Transition Time)?!拔野岩郧芭臄z的不相關的照片,像放幻燈片一樣,在眼前一張張接替播放,然后把合適的照片經手工制作后重疊在一起,這種強行的人為組合,讓我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及命運的變化?!蹦峄f,“開始我很努力地學習用詩歌來表達,但后來發(fā)現攝影或許能更好地傳達那些不可言說之感。”
照片蒙太奇
在《時空轉換》中,尼基塔將2011年至2015年在歐洲、亞洲各地旅居拍攝的照片重新疊加在一起。看似毫不相干的地點、人物、故事被人為聯系起來,卻達到某種巧妙的平衡,尼基塔用詩歌中經常使用的隱喻手法,來分享著他的生活經驗。
當然,尼基塔處理照片的方式,并不是創(chuàng)新之舉。這種方式與電影中的蒙太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蒙太奇(montage)這個法語詞匯最早是建筑術語——腳手架,而后又引申為結構、組裝、安裝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將不同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前蘇聯導演、電影理論家?guī)炖镄し虬l(fā)現,當一個鏡頭與不相干的另一個鏡頭剪輯在一起時,能產生出第三種含義,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種心理效應為“庫里肖夫效應”。而這產生出的第三種含義,無論從效果還是情緒感染力來說,都遠遠勝過原來那兩個鏡頭簡單疊加。用電影大師愛森斯坦的話說就是:“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效果不是加和,而是乘積。”
尼基塔也對自己的照片進行數字“剪輯”,讓效果出其不意。憑借詩人的敏感,他捕捉著每張照片疊加后所能產生的新的可能性,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被激發(fā)。“我在將舊照片像幻燈片一樣在眼前一張張翻閱時,隨機的組合讓我可以看到畫面中原來忽略掉的細節(jié),從中我也感覺到一種無常,這似乎也印證著生命無常。而偶然地疊加正是一個關于‘不確定性’的美學命題?!?/p>
在尼基塔的美學中,正在下樓的人們被一道不明形狀的白光打散;直視鏡頭的少年蒙上極光般的斑斕色彩;海邊正在嬉戲的人們仿佛又被置身于森林的最深處……這些照片都是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中的“雙面維羅妮卡”,它們是心有靈犀而又毫無交叉的兩個時空,獨自存在而又在某一點上冥冥相遇,產生新的意義。
重組影像將現實與遠方聯結
進入20世紀以來,技術進步使獲取圖像的門檻逐步降低,從而如何選擇和呈現圖像便成為了很多藝術家關注的重點。于是,拼貼成為了一些藝術家的新游戲,而攝影領域的拼貼也打破了攝影本身紀錄的本性,通過非線性的多條線索彼此碰撞、交叉,產生對照、關聯和影響,達到更多樣的藝術效果。
在《時空轉換》中,影像的重組工作并非信手拈來。有時,找到兩張相配的照片是件很困難的事;有時,在匹配照片過程中,要不停地關注不同組合所帶來的概念變化。這一切,尼基塔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覺,“我既要選擇恰當的背景,又要使重要的意象處于醒目位置,同時讓整幅作品的氣質協調。在工作過程中,我首先會把合適的照片并排在一起觀察,然后再將它們合成。我也很難解釋為什么會將某兩張并排在一起,也犯過不少錯誤,但慶幸的是,最終都完成了?!蹦峄f道。
不過支撐尼基塔拼接創(chuàng)作理念的并不是后現代主義中那種“去深度”、“去主體”或“消解意義”的藝術目的,反而是為了加深其中的情感。不少作品中,都疊加了典型的俄羅斯男孩面孔,尼基塔想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鄉(xiāng)愁:“我試圖在作品中加入一點關于俄羅斯的影像碎片,讓畫面看上去溫柔又美麗,也是我對自己國家的感受,對少年時面對那無盡土地的感受,是人們稱之為家的感受?!?/p>
“形而上”也是尼基塔一直以來秉承的創(chuàng)作理念,那些疊加的影像元素就像詩歌中的一個個意象,尼基塔將他們編織在一起,來表達自己一種形而上的世界觀:“你看,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令人驚嘆而奇妙的事,這值得我們在此生活下去,然而這個世界也不是完美的,有戰(zhàn)爭,有不公,有謊言,同情和溫暖被忽視。我給這組作品取名為《時空轉換》的含義就是,現實的生活會與遠方聯結,一切都是橋梁而非終點。我希望遠方有一個更好的世界?!?/p>
閑暇時,尼基塔將研讀哲學作為自己的一門功課,達芬奇、老子、柏拉圖都是他的涉獵范圍,一些古老的俄羅斯詩歌依然是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之源?;蛟S,這本身就是一種同源,用實驗的方式,將世界的信息按自己的理解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