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
廣東清遠市清新區(qū)一所中學在高二年級教學樓設立“反省室”,將一些成績較差、紀律不良的學生編入其中?!胺词∈摇钡暮诎迳蠈懼白晕曳词。e極改造”八個大字。學生發(fā)出“猶如被放逐”的聲音,引發(fā)較大爭議。在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干預下,最近校方已暫時關閉了“反省室”,一度被要求反省的11名學生也已回到班級正常上課。(4月14日 《廣州日報》)
“自我反省,積極改造”,看著怪嚇人的,讓人聯想到監(jiān)獄和看守所一類的場所。學校稱,設立的是“自主學習室”,而非“反省室”,黑板上“自我反省,積極改造”這幾個字也不是老師寫的。
學校的解釋顯然很無力。將部分學生單獨“拎出來”放在一個教室里,理由是這些學生“成績差、紀律不良”,人為地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事實上已經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有違“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至于那個看起來嚇人的八字標語,不是老師寫的,又是誰寫的?哪怕不是老師寫的,但出現這種明顯不妥的東西,為何學校不管一管,老師不去把其擦掉?這是否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學生“猶如被放逐”的說法?
古人建議“每日三省吾身”,適當的自省是一種自我完善和自我激勵的方法,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養(yǎng),是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自我教育的方式。不過,自省應當發(fā)自內心,是個人的自覺行為,絕不能強制,否則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被送進“反省室”的學生,確實可能成績相對差了點,有的甚至還存在違紀行為。學校的出發(fā)點,也是“為了學生好”,就像其解釋的那樣,是“為了督促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盡快糾正不良習慣”??墒?,越是存在不足的“問題學生”,越需要教育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和引導,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采取“貼標簽”“放逐”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近年來,關于某些學校推行另類“新政”的新聞屢屢見報端,其中有不少舉措,據稱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學生好”,但實際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在出臺這些措施的時候,教育者征求過學生的意見嗎?評估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嗎?竊以為,設立“反省室”的學校其實更應該反省——不僅要反省教育方法,更要反省教育理念。
(責編 歐金昌)
看了本期教育時評的文章,您是不是也有話要說呢?或者對別的教育事件,您也有自己的觀點?歡迎留言或投稿:gxjyd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