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一到周末,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大型服務類相親節(jié)目—《非誠勿擾》,喜歡看孟非對整個節(jié)目的掌控,特約嘉賓對男女嘉賓分析,黃菡溫柔體貼的“圓場”……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開放式教學,如果能集他們三人智慧于一體,那我們的課堂應該是智慧的、輕松的、幽默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正是由于這些思考,我一直在學習著,反思著,實踐著……
研究開放式教學之初,我以為只是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和查找資料的習慣,講完課文后再補充相關的幾篇短文就可以了。于是在每篇課文講完之后,我都會搜集與本文相關的一些短文,讓學生們進行閱讀,每每這時,學生們是最安靜的,他們總會沉醉于此,并希望老師再多提供幾篇。這樣上了一段時間,我總覺得離開放式學習的目標還遠著呢。
后來隨著組內的研討,聽老師們對開放式學習理解的言論,我漸漸地對開放式教學明白了一點,開放不能只局限于課前的預習和課后文章的補充,更多的應是在教師的引領下,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對一些知識點的訓練與拓展。為了對開放式學習有更深入的認識,以便更好地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于是我有了以下的思考和做法。
思考一:字詞教學要巧妙
在第八屆小語大賽上,來自廣東的皮濤老師上《中彩那天》,教“德”時,老師是這么說的:寫“德”字要注意,“心”上有一橫,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人世間的是是與非非。這把尺子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忘了! 由此反思在我的教學中,不再對字源生搬硬套,而是讀懂了其中意思,研究透徹了,再把其真正的內涵形象地教給孩子們,這樣,自己反而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學生們聽得也總是很入迷。
再如,薛法根老師在《桂花雨》一課中,設計了具體語境中辨析“撿”與“揀”的用法, ①老師從地上( )起一塊鵝卵石。②老師從一堆石頭中( )起一塊鵝卵石。因為薛老師提供了語境,學生很快就明白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揀”是從許多東西中挑出來,而“撿”是拾起的意思。薛老師在這里的教學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于是我在我的教學中,遇到多音字”釘”時,會出示一個句子,爸爸用(dīng dìng)子把這幅畫(dīng dìng)在了墻上。學習形近字“蜜、密”時,先出示句子,讓學生填空,根據(jù)所填寫的句子來說字意,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習慣。
思考二:滲透文體知識
2014年第6期的《人民教育》雜志上,有篇文章寫的是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語文教學的文體意識?!氨热缥覀兺捊虒W,很多教師就按一般記敘文的方式來教,以至于孩子無所適從。再比如說理文,如果熟識文體,理解文章構成的機理,那么說理文也可以上出不一樣的‘味道?!钡诎藢眯≌Z青年教師閱讀大賽特等獎的何捷老師上《匆匆》一課,他在請學生一句話說說對朱自清的了解后,然后何老師開始介紹: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語言簡練,情感豐富,被譽為現(xiàn)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們今天學習的也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著名作家余秋雨說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讀者與作者的悄然對話與共同的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對話,那么就讓我們來傾聽吧!可以看得出,何捷老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所以學詩歌時,我會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小詩,詩會押韻,有節(jié)奏美,讀起來瑯瑯上口。
思考三:在淺讀的地方深化
還是《桂花雨》一課,薛老師說,《桂花雨》入編小學語文教材后,對部分段落進行了刪減,以至于使原本文章中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和淡淡的鄉(xiāng)愁也隨之削弱。學生讀不懂,悟不到,怎么辦?教師必須補充。所以薛老師在講解母親說的那一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舊宅院里的金桂。”時,他給學生補充:這里的“外地”,指的是杭州。作者和他母親,當時住在杭州,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卻在衢州。杭州有一處地方叫“滿覺垅”,開滿桂花,其桂花之香可說是香飄十里。母親比的是花香嗎?既然比的不是花香又是什么?學生自然體會到,這是鄉(xiāng)情!繼而追問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六十歲了,住在臺灣,寫到這樣的句子,其間還包含著他——淡淡的鄉(xiāng)愁。就是在這樣的簡簡單單中,讓學生讀懂了這句本來很難理解的句子。在這里,薛老師補充了“外地”、補充了作者的“經歷”、補充了寫作的特定“時空”,學生就能從這個句子里讀到平時讀不到的韻味。
課堂教學中,我也嘗試著這樣來做,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堂穿插學生準備好的雷鋒故事,使學生更了解雷鋒,走近雷鋒,學習雷鋒精神。學習《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引領學生們說廣告,寫廣告,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時時為學生學習熱情之火添加柴火。學習《日月潭》,根據(jù)文本適時讓學生講述日月潭的傳說,使得學生心中有故事,讀起書來有滋有味的。
在開放式學習研究的路上,我想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砥礪前行,因為我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