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葉
租住的四合院中有一棵老柿子樹,樹上掛著幾十個葫蘆。那是房東怕這棵老柿子樹寂寞,花了一天時間給它梳妝打扮而成的。光禿禿的柿子樹瞬間亮麗起來,葫蘆隨風擺動,叮叮當當奏響著美妙的音樂。
我喜歡在柿子樹下看風景,看這些系著紅絲線的葫蘆在風中愉快地跳舞;我也喜歡閉著眼睛,感受著風。聆聽風吹過柿子樹的聲音,任憑風通過葫蘆,吹向我的任何一根神經,而我也在晃動的葫蘆中仿佛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我的奶奶。
“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記得小時,奶奶常常是踩著節(jié)氣的鼓點,將葫蘆籽種在院子里那塊巴掌大的豆腐田里。葫蘆長勢極快,沒多久就似皮球一樣鼓鼓地懸在架上。奶奶不動聲色關注葫蘆的長勢,等葫蘆再大一些,就胸有成竹地用麻繩和籃子給葫蘆做底座。奶奶不準我用手去摸,怕葫蘆受了驚嚇,蔫巴了。
我受了冷落,感覺奶奶對葫蘆的愛比我多,于是小腦袋里就一遍一遍地想著惡毒的情景:讓享有貴賓待遇的葫蘆受到驚嚇蔫巴了;在葫蘆上啃一排牙印,讓奶奶不再喜歡它。
那時來找我玩耍的小伙伴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眼饞奶奶的葫蘆,整天在葫蘆架下歪著腦袋打轉轉,盯著葫蘆說葫蘆籽一定很好吃。于是有一天乘奶奶不在家時,幾個伙伴一拍即合,躡手躡腳地行動了。一人把風,兩人搬凳子,把離地面較近的籃子里兩個大葫蘆毫不猶豫地拽了下來。一個小伙伴用石頭剛把葫蘆砸開,幾個分散的腦袋立即像磁鐵一樣吸在了一起,爭搶著掏葫蘆籽吃,連把風都忘記了。正吃得起勁時,身后冷不防一聲炸雷:“我的葫蘆,你們這些小兔崽子們?!彪S即一個笤帚飛了過來。看到平時一向樂呵呵慢悠悠走路的小腳奶奶性情大變,我們嚇得一溜煙沒影了。后來才知道,我們摘下來的那兩個大葫蘆是奶奶用來留種的。
等葫蘆藤干,葉子枯萎,葫蘆就成熟了。奶奶喜滋滋地用剪刀小心地將葫蘆蒂剪斷,慢慢地把葫蘆抱起來,然后整齊地碼在院墻角晾曬。豐收的圓肚葫蘆個個頂著葫蘆藤,像一個個不倒翁,又像大肚的彌勒佛煞是可愛。這時奶奶更是寸步不離了,怕雞把葫蘆 “唣”了;怕小孩子不小心把葫蘆踢壞了;怕太陽把葫蘆曬爆了;又怕下雨把葫蘆淋了,真是放在手里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葫蘆事件發(fā)生后,我對葫蘆的敵意沒有了,并自報奮勇地充當了奶奶的小監(jiān)工,一絲不茍地執(zhí)行著奶奶交給看護葫蘆的任務。結果是整個院子都雞飛狗跳,塵土飛揚。
葫蘆除了留種,送鄰居外,奶奶把其中的俊小伙,俏丫頭們(左右對稱的葫蘆)從中軸一分為二的畫線,然后用鋸子小心翼翼地將葫蘆從中間鋸開,瓤掏出來,磨平邊緣,這時葫蘆的身份就變成瓢了。最后剩下的葫蘆全被奶奶從三分之一靠上的地方開了小天窗(長方形,可以伸得進手),里面放上米、豆子和芝麻等,然后這些載負使命的葫蘆就被鉤子一個個高高地懸在屋梁上。
這些懸掛于屋梁上的葫蘆那時是我的一大樂趣。因為我常乘奶奶不注意時,用木棍扒拉著葫蘆底玩。有一天,我用木棍敲時,發(fā)現(xiàn)它發(fā)出“咚咚”好聽的聲音,而且每個葫蘆發(fā)出的聲響都不一樣,聲音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像音樂課里的音符。人們常說,不知道葫蘆里賣得什么藥。我也分不清這些懸掛的葫蘆里到底裝了些什么,于是就猜,還猜哪個葫蘆被最先取下來。在猜葫蘆的游戲中,有一個葫蘆是永遠都不會猜錯的:里面裝著花生、核桃、豆子還有酸棗。因為這個開小天窗的葫蘆是奶奶專門為我做的,里面放著奶奶帶我從地里和山上揀回來的“戰(zhàn)利品”。小時候,每當我想吃葫蘆里的東西時,就拽奶奶的大衣襟,看看葫蘆,看看奶奶,然后看看奶奶,再看看葫蘆。每當這個暗號一發(fā)出,奶奶就心會意領地把葫蘆取下來,在煤火上放個小鐵片,掏葫蘆里的東西給我烤著吃。小鐵片隨著溫度升高,豆子和玉米變戲法的就開始在小鐵片上來回跳舞?!芭九尽表懙耐瑫r,變身就開了花。我就端個小碗,坐在門檻上,一邊看著我的小天窗葫蘆,一邊“嘎嘣嘎嘣”地嚼豆子吃。奶奶戴著老花鏡在我旁邊做針線活,我時不時地給奶奶嘴里塞一個?,F(xiàn)在想起來那種感覺很幸福,很滿足。奶奶取葫蘆時轉身的微笑也定格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在我把奶奶的留種葫蘆偷摘后,奶奶曾問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說我想讓奶奶喜歡我多一些。奶奶摸著我的頭說它們只是普通的葫蘆,而我卻是奶奶的寶葫蘆。奶奶說不祈求我以后大福大貴,只是希望我長大了要宰相肚里能撐船,有葫蘆的大肚精神,而且希望我一直都要像個大肚葫蘆那樣快快樂樂的生活一輩子。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如奶奶說得那樣,大肚葫蘆做了我人生的向導,遇事退讓一步,微笑著前行。
后來,老屋新蓋了,葫蘆架也隨著奶奶的老去慢慢地散了。而今天,在異鄉(xiāng)的院子里,一架柿子樹上的葫蘆勾起了我長長的回憶。如今,我也像葫蘆一樣有了自己的孩子,在葫蘆中感受著奶奶的溫暖。我的孩子呢?他將來的葫蘆在哪里?也許我應該為他種一棵葫蘆,讓他的記憶里能夠有風、有雨,有葫蘆架下的溫暖和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