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瀟
陳讜是南宋頗負盛名的書法家,且位至兵部侍郎,一生樂善好施,時刻牽掛家鄉(xiāng)人民。有一年,福建莆田、仙游一帶發(fā)生了災(zāi)荒,政府雖然開倉放糧,卻杯水車薪,不少人做好了討飯的準備。
恰在這時,有家寺廟打報告欲修建一座高大氣派的佛塔,衙門里為此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反對者認為想盡一切辦法救災(zāi)安民,才是當務(wù)之急,萬不能再去做別的事情。雙方僵持不下,反對的一方便委派代表將此事稟報在朝廷做大官的陳讜。使者見到陳讜就說:“建造大型佛塔,至少要花去上萬錢的巨資,逢此大災(zāi)之年,大興土木,不合時務(wù)。您在家鄉(xiāng)享有崇高的威信,希望出面予以制止?!?/p>
陳讜沒有直接表態(tài),而是平靜地問道:“經(jīng)費從何而來?” 回答說:“有錢人捐資。”陳讜接著問:“修建一座佛塔,只靠幾個僧人,行嗎?”來人搖了搖頭。陳讜又問:“那該怎么辦呢?”回答說:“還不是征集老百姓來干!”陳讜笑了笑:“這不就對了嘛!”見對方不明所以,陳讜解釋說:“修建佛塔,富貴人家出資,老百姓有活干,也就能拿到工錢,這樣,有錢人行了善,寺廟有了佛塔,民眾的困難得以緩解,一石三鳥,不比四處籌錢救災(zāi)效果更好?我還擔心不建佛塔呢,為什么要反對呢?”
在陳讜的支持下,家鄉(xiāng)人民忙于修建佛塔,幾乎沒有人因為受災(zāi)而流離失所。陳讜的救災(zāi)方法,看似有違常規(guī),但是,無形中給了群眾就業(yè)賺錢的機會,不失為一條良方。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