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在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中,節(jié)日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假期的代名詞和商家促銷的噱頭。直到今天走在南京的大街上,看見騎著自行車的大叔車簍里放著一把艾草,我才恍然意識到端午節(jié)就要來了。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每一個節(jié)日除了那些千古流傳的民間傳說和習俗以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組成元素就是食物。元宵節(jié)自然要吃香糯可口的湯圓,清明節(jié)則少不了清香撲鼻的青團,還有吃了不會頭暈的薺菜煮雞蛋,中秋節(jié)便是各式月餅輪番轟炸,而到了端午節(jié),粽子、綠豆糕和鴨蛋就成了南京人必不可少的“老三樣”。
然而,固然喜歡南京的百年老店“綠柳居”的豆沙粽,總是餡料十足,放入的一小塊肥肉也恰到好處的噴香;也嘴饞南京的清真老店“桃源村”的麻油綠豆糕,那沙沙的、入口即化的、摻雜著綠豆和麻油混合香氣的感覺讓舌尖欲罷不能;還有那高郵的雙黃蛋,一刀切開,紅油便從蛋黃里緩緩滲出,順著蛋白自由流淌,可謂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不過,我最愛的還是兒時每逢端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的那頓團圓飯。
小時候,為了這頓團圓飯,爺爺奶奶總少不了一陣忙活。南京人端午節(jié)有一個習俗,當天要吃“五紅”,即莧菜、小龍蝦、紅油鴨蛋、烤鴨和黃鱔。一般在端午節(jié)前一天,奶奶會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菜場購買新鮮蔬菜,挑選龍蝦。奶奶每次挑選小龍蝦時都很仔細,小龍蝦必須是活的,個頭必須適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洗起來就更講究了,必須拿刷子把鉗子和肚皮刷干凈,再將小龍蝦剪腮抽筋,末了還要把蝦黃塞回蝦頭里。洗干凈之后是爆炒,配以醬油、糖和姜蔥,再經(jīng)過微燉和大火收汁,整個廚房里都彌漫著龍蝦那種獨特的鮮甜的香氣,饞得我和妹妹口水直流。這個時候奶奶總會笑瞇瞇地從鍋里把個頭最大的小龍蝦找出來,遞給我和妹妹,一邊囑咐著慢點吃,別燙著,一邊問著好吃嗎,那時的我們恐怕除了一個勁的點頭以外,再也騰不出嘴來說別的話了。
在端午節(jié)里,粽子也是不可或缺的食物。奶奶包的一手好粽子,她將買來的新鮮粽葉泡在水里,找個小板凳一個人靜靜地在廚房里忙碌。記憶中,她將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的形狀,拿搪瓷勺挖上一勺雪白的糯米塞進粽葉,用手輕輕刮去多余的糯米,隨后用粽葉把“漏斗”上端遮蓋起來,再一邊熟練地用嘴咬著線,一邊麻利地將整個粽葉緊緊勒住,最后放入鍋中。有時,她會偷偷地在粽子里塞進一枚紅棗,或者一個分幣,等待那個吃到它的幸運兒。
在期盼中,大人們終于下班歸來,此時的飯桌上已是冷盤、熱菜琳瑯滿目,大家張羅著搬來凳子椅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笑著說著家事、國事、天下事,有時也拿我們孩子打趣,或是問問學習情況。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坐在一旁,臉上帶著滿足的微笑,什么也不說,只是靜靜地聆聽?,F(xiàn)在想來,無論是對食材的精挑細選,還是對烹飪的認真執(zhí)著,那都是奶奶對整個大家庭深深的愛。這種愛平淡而真實,這種愛流淌在安好的歲月里,這種愛在舌尖上沉淀,這種愛在心間生根發(fā)芽。
如今,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再也折騰不動這桌大菜,但全家仍會在端午節(jié)雷打不動地團聚。雖然在飯店里是千篇一律的菜品,但記憶里舌尖上的端午節(jié)味道仍在,想到今年即將到來的端午節(jié)全家人又可以圍坐在一起,心里裝的是滿滿的幸福和快樂。 ? ? ? ? ? ? ? ? (摘自《食品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