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A
小C結(jié)婚前在福利機構(gòu)做義工,每月都有家長帶著小壽星和蛋糕來跟福利機構(gòu)的孩子們一起“過有意義的生日”。孩子們整齊排列在長桌兩側(cè),看一眼蛋糕,看一眼小壽星,嘴巴蠕動蠕動,用這些細碎的小動作來填充空白的等待。等幾個上鏡的小臉兒跟主角擺拍完畢,孩子們按捺住急切的手接過小壽星分發(fā)的蛋糕,開始心無雜念地吃。小壽星完成所有工作后,帶著隨蛋糕配送的皇冠,茫然地依偎在父母懷里,接下來的場面話孩子是記不住了。呆立在一邊的小C一瞬間想過這“意義”是對于誰的。大概從那時起,蛋糕在小C那便不再單純了。
自從開咖啡館的夢想被老公打壓后,兒子的喜怒哀樂就成了小C生活的主角。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過生日的孩子要帶著蛋糕到幼兒園跟小朋友們分享。小C訂了蛋糕店里最大尺寸的單層蛋糕,買了兩袋子時令水果,在兒子過生日這一天滿臉堆笑地連兒子一起交給幼兒園老師。晚上沒有等來期望中的反饋,便問兒子老師都說什么了。兒子說,沒什么,就是說蛋糕和水果都有點少,不夠分。一股涼氣從小C踩油門的腳躥到握方向盤的手,知道了什么是“竟無語凝咽”。
孩子只是應(yīng)要求轉(zhuǎn)述聽到的話。聽者有心的小C覺得因為自己,兒子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挫折。立志在眾人面前要給足兒子面子的小C第二年訂了雙層最大尺寸的蛋糕,拎了翻倍的水果送到幼兒園。這次終于“什么都沒說”。
再聽到關(guān)于蛋糕的故事都是別人的了,比如老師在全班面前說今年別的小朋友都帶蛋糕來了,就W小朋友沒帶之類。小C來不及反思什么,第一感覺是慶幸自己給兒子做足了面子。她知道生活中會有各種挫折不期而至,但這挫折絕不能因為自己降臨到兒子頭上。小C接孩子的時候看見過W小朋友在飯點兒,一個人坐在樓梯上啃一個形狀不明的餅,以為是老師沒注意到,就順帶提醒一下。老師說,別管他,那孩子討厭。小C不敢細想這待遇是不是跟蛋糕有關(guān),只是暗自篤定,以后一定要滿足老師諸如送蛋糕等一系列要求,否則自己一定會在某個午夜驚醒于兒子坐在樓梯吃涼餅的夢魘。在幼兒園老師面前,家長們都是弱勢群體。
那軟糯相間的一團甜膩串聯(lián)了對于若干特殊時刻的回憶,由味蕾牽扯出海馬體里的美好、浪漫??扇缃袼撦d了那么多,還有空間儲放初始的味覺記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