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對于許多孩子而言,魚鱗瓦的房頂,就是我們的樂園。老北京有句俗話,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說的就是那時我們這樣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動不動就爬到房頂上揭瓦玩,這是那時司空見慣的兒童游戲。我相信,老北京的小孩子,沒有一個沒干過上房揭瓦這樣調(diào)皮的事。(“沒有一個沒干過”說明這種“調(diào)皮事”很多人都做過,為下文寫作者上房揭瓦做鋪墊。)
那時,我剛上小學(xué),開始跟著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上房揭瓦。我們住的四合院的東跨院有一個公共廁所,廁所的后山墻不高,我們就從那里爬上房頂,弓著腰,(“爬”、“弓”將當(dāng)時的形象刻畫了出來。)貓似的在房頂上四處亂竄,故意踩得瓦噼啪直響,常常會有鄰居大媽大嬸從屋里跑出來,指著房頂大罵:“哪個小兔崽子,把房踩漏了,留神我拿鞋底子抽你!”(大媽大嬸出來“罵”人,人物的形象特征十分濃郁。)她們罵我們的時候,我們早就踩著魚鱗瓦跑遠了,跳到另一座房頂上了。
魚鱗瓦,真的很結(jié)實,任我們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瘋跑,就是一點兒也不壞。單個兒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會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鋪在一起,鋪成了一面坡房頂,就那么結(jié)實。它們是一片瓦壓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間并沒有泥粘連,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了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讓那時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漫長的日子過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頂?shù)聂~鱗瓦換成波浪狀的石棉瓦或油氈和瀝青抹的一整塊坡頂,說實在的,都趕不上魚鱗瓦,不僅質(zhì)量不如,一下大雨接著漏,也不如魚鱗瓦好看。(將后來換的瓦和魚鱗瓦進行對比,突出作者對魚鱗瓦的鐘愛。)少了魚鱗瓦的房頂,就如同人的頭頂光禿禿一般,即使戴上顏色鮮艷的新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前些天,路過童年住過的那條老街,正趕上那里拆遷,從房頂上卸下來的魚鱗瓦裝滿了一汽車的挎斗,一層層,整整齊齊地碼在車上,也呈魚鱗狀。那可都是前清時候就有的魚鱗瓦呀,經(jīng)達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風(fēng)霜,還是那樣結(jié)實,那樣好看。(“結(jié)實”、“好看”突出作者對魚鱗瓦特殊的感情。)又有誰知道,在那些魚鱗瓦上,曾經(jīng)上演過那么多童年的游戲呢!
微解讀:
時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覺中我們長大了,童年的記憶是一片片的葉子,從童年的大樹上悄然飄落,便再也無法重新回到樹上,只是那一片片葉子依然翠得耀眼,碧綠欲滴?;厥淄拢虺ㄩ_胸懷,放聲大笑;或埋首深思,潸然淚下。但童年的記憶卻像巖石上的腳印,深深地激勵著我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