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回憶是一條沒有歸程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蔽覀儞碛杏洃?,卻不一定要回到過去。在我眼中,記憶更多的時候是一杯茶,加上現(xiàn)實的味道,輕抿一口,苦澀與香甜便混合在了一起,漸漸地,這種難以形容的味道便布滿了所有味蕾。
第一筆,為記憶畫上一條通往故鄉(xiāng)的彎曲的路。這是一條來時的路,路上又是風又是雨,有時太陽穿過云層灑向地面,有時大雪鋪滿道路無法通行。我記得這條路上的每一個路標和每一個招牌,它們在我腦中形成了一幅地圖。最后,我走到了路的盡頭,右手邊是家的方向。
第二筆,越過山巒,溪水仍舊在路邊默默地流著,如果不撥開草叢,你就絕對不會發(fā)現(xiàn)它。有小孩子成群結(jié)隊地在抓小魚和螃蟹。他們抓著網(wǎng)罩,一次又一次地彎下腰,逆著溪流,感受陽光涂滿全身的溫暖。
我繼續(xù)畫下去,筆法流暢,仿佛有人在我耳邊輕吟:“你要一直畫下去,不能停?!比缓螅P尖勾勒出一棵核桃樹,樹下滿是被風搖落的青色核桃和雜亂擺放著的已經(jīng)有些破日的木凳。木凳上坐了三代人,那時,他們還沒有離開村落,視野還僅僅局限于這片天地。他們手中各拿著一個搪瓷杯,杯中是剛沏好的茶,板凳上還放了一盤瓜子和花生。他們談天說地,無拘無束……
旁邊是一塊菜地,一個婦女的身影在菜地中若隱若現(xiàn)。她在采摘已經(jīng)成熟的四季豆和白菜,籃中的菜漸漸多了起來,堆成一個迷你的山丘。因為今天家里人多,所以她決定給大家煮一鍋家常的酸菜面??蓛H僅是一鍋酸菜面,便需要這么多的食材。
門前開闊的平地上,有一個孩童聽到母雞的叫聲,便匆匆跑向雞窩,想去撿出那還是溫熱的蛋。
筆尖停止,終點是老房子。
沿著畫下的這一條條路,我仿佛在瀏覽自己的過去,隨后竟生出許多感慨,那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場面在來到城市之后便沒見過幾次。并不是定要回到記憶中的那個時間、那個場景,重復所有曾經(jīng)做過的事情,其實記憶有時候只需要被用來回憶。為記憶畫上一條歸程,時時翻閱,就能拾回丟在來時路上的愛與被愛。
整體評價:
這是一篇層次分明、畫面優(yōu)美的滿分佳作。全文圍繞記憶作畫,由此及彼,由過去到現(xiàn)在,“第一筆”“第二筆”“繼續(xù)畫”等詞的銜接使行文順暢,文氣貫通,也讓人對文章脈絡(luò)一目了然。文中用整齊而優(yōu)美的語句將記憶中的畫面刻畫得多姿多彩,表達出對曾經(jīng)的鄉(xiāng)村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xiàn)出考生的細心觀察和深入感悟。
(侯守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