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雁
(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大學生有氧踏板成套動作統(tǒng)計分析與研究
——重慶市體育院校組
張孟雁
(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重慶萬州 404100)
目的:總結重慶市體育院校大學生競技性有氧踏板項目特點,為該比賽項目在重慶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采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統(tǒng)計、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重慶市大學生競技性有氧踏板比賽體育院校4支代表隊成套動作的藝術編排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操化動作方面,西南大學和重慶三峽學院上下肢操化動作和身體方向變化具有復雜多樣性;在隊形空間的合理分布與獨創(chuàng)性方面,西大的徒手操化、徒手操化和器械配合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個方位使用充分.
重慶市大學生;體育院校組;有氧踏板;統(tǒng)計分析
有氧踏板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運用健美操的基本步伐、上肢操化動作,圍繞(踏板)進行成套動作展示的運動項目[1].此次有氧踏板操在重慶市大學生健美操比賽中首次出現(xiàn),標志著重慶市健美操運動向多元化方向的發(fā)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研究對象
選取參加2014年重慶市大學生競技性有氧踏板項目的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郵電大學的4個成套動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shù)據(jù)庫、超星圖書數(shù)據(jù)庫等途徑,査閱國內(nèi)外體育期刊、雜志、書籍中相關有氧踏板資料,了解有氧踏板項目成套動作編排的主要趨勢.
2.2.2 錄像觀察法
對重慶市大學生丙組有氧踏板項目比賽的錄像反復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
2.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比較研究法
通過錄像將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利用Excel進行對比分析.
表1 競技踏板丙組比賽成績排名表
從各代表隊成套動作得分分析可以看出,西大、重大、三峽學院在藝術分上都高于8分;西大和重大在完成分中分值較高,三峽學院和重郵完成質(zhì)量偏低.成套動作有無藝術性創(chuàng)新是比賽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只有將高度的藝術性與完善的技術緊密結合,才能引起裁判的興趣.下面從影響成績排名的各方面進行細致分析.
3.1 操化動作
3.1.1 上肢操化動作與身體方向變化
圖1 成套動作中上肢操化動作和身體方向變化次數(shù)統(tǒng)計表
判斷操化動作是否新穎、多變,主要是分析上肢動作對稱與不對稱的對比度[2].
根據(jù)圖1得知,西大隊上肢動作對稱總拍數(shù)為81拍,不對稱總拍數(shù)為84拍;重大隊上肢動作對稱總拍數(shù)為69拍,不對稱總拍數(shù)為51拍;三峽學院隊上肢動作對稱總拍數(shù)為70拍,不對稱總拍數(shù)為76拍;重郵隊上肢動作對稱總拍數(shù)26拍,不對稱總拍數(shù)為50拍.在上肢操化動作的不對稱方面,西大隊和三峽學院隊操化動作具有新穎性和復雜多樣性.重大隊的對稱動作遠高于不對稱動作,重郵隊上肢操化動作較少,故而操化顯得呆板與刻意.
從身體變化方的次數(shù)來看,除重郵隊,其余3個運動隊對身體轉向在成套編排中的應用已經(jīng)相當熟練.由此可得出結論,針對操化動作的上肢部分,要加強對不對稱動作和身體方向變化次數(shù)的編排,凸顯操化動作的新穎、美觀等特點.
3.1.2 下肢操化動作
圖2 下肢踏板操化動作基本步伐次數(shù)統(tǒng)計表
新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操化動作或器械使用應均勻地分布在成套中并具有獨創(chuàng)性.有氧踏板成套動作必須運用健美操基本步伐(基本步、V字步、單雙腳上板、旋轉步、Z字步、吸腿等)最大限度地運用踏板,盡可能地減少地面動作的創(chuàng)編.
從圖2可以得知,西大隊采用基本步拍數(shù)較多;除西大隊,其余三支運動隊均有采用V字步;對單、雙腳上板動作,使用最多的是重郵隊,使用最少的是重大隊;西大隊對旋轉步使用最多;除了重郵隊,其余3個運動隊對吸腿動作使用頻率均相對較高.由此可得出結論,西大隊和三峽學院隊在下肢操化踏板動作中所占用的總拍數(shù)較多,上下肢體和諧一致,有機結合,兩支隊伍對踏板的使用優(yōu)勢明顯,彰顯出它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新性.
3.1.3 踏板步伐運用特點分析
圖3 成套動作中上板方式統(tǒng)計表
競技性踏板健美操上板的方式分為正面單腳上板、背面單腳上板、側面單腳上板和雙腳同時上板四種方式[3].正面單腳上板安全性較高,背面單腳上板安全性稍低于正面上板,側面單腳上板體現(xiàn)出運動員對器械掌握程度的熟練性,增加成套動作的觀賞性.從圖3中可以看出,重郵隊使用側面單腳上板方式較多,體現(xiàn)出重郵隊對器械掌握程度的熟練性高,增加了成套動作的觀賞性.重大隊上板次數(shù)最低,其余3隊上板次數(shù)較相近,而且總數(shù)均高于重大20次或以上,體現(xiàn)出重大上板方式單一的特點.四支隊伍中,只有重郵隊采用了雙腳同時上板的新穎方式,因此,在今后的競技性有氧踏板編排中應當創(chuàng)新其它具有安全性的上板方式,展示出成套動作的多樣化,又能顯示出運動員的綜合技能水平.
3.1.4 動作對比運用特點分析
圖4 成套動作中動作對比運用特點統(tǒng)計表
對于編排來說,適合整體效果的動作對比才能對成套動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4].從圖4可以看出,西大在保持對比類型均衡性的原則下,使用空間對比動作明顯高于其他對比類型,且與其他參賽隊比較也相對較高,層次對比也運用較多,以保持整套動作的多樣性.重大在成套的動作編排中運用對比方式較均衡,但沒有突出特點.
三峽學院和重郵均沒有使用層次對比,三峽學院所使用的動作對比和空間對比以及面相對比都占有相同比例,這樣會降低整套動作的多樣性以及新鮮感,但整套動作的分布是比較均衡的,所以應當合理分配對比方式的比例.重郵所使用的對比方式最少,動作對比占最高,僅為兩次.通過四個隊的排名比較,空間隊比在成套動作的編排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動作對比其次,整套動作分布合理,更能增加這套動作過程的美感,適量增加動作對比會提高整套動作的價值.
3.1.5 板上技術對比
圖5 成套動作中板上技術動作統(tǒng)計表
競技性有氧踏板是利用踏板來做文章的,它是踏板的一個整體,如何在板上停留或移動顯得非常重要[5].板上技術主要包括橫板穿越、縱板穿越、對角線穿越、板上轉體等體現(xiàn)運動員個體運用踏板完成動作的形式.從圖5可以看出除重大外,其他隊伍橫板穿越和板上轉體次數(shù)較多,重大更注重縱板穿越的方式,與其他3支隊伍有明顯的差異.4支隊伍使用對角線穿越、橫上縱下和縱上橫下次數(shù)相對較少.三峽學院隊所使用的板上技術總數(shù)最高,板上技術動作較為豐富,板上技術動作的充分利用不僅能夠表現(xiàn)出踏板這一項目中器械與操化的整體性,而且使整套動作能夠過渡順暢,值得各參賽隊伍學習與借鑒.
3.2 過渡與連接
圖6 成套動作中過渡與連接統(tǒng)計表
競技性有氧踏板編排的好壞,藝術價值的高低,評價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是過渡與連接設計是否流暢.從圖6我們可以看到,四個隊最主要運用的A-B、B-A、B-A-B這三種過渡方式,四支隊伍均沒有采用B-C-B,B-C-A-B這兩種過渡方式,過渡方式類型較少,比較單一.西大所使用過渡方式最多,占到所有隊伍總數(shù)的30.77%,其中A-B占50%,B-A、B-A-B占了25%,這樣的編排方式增加了動作的流動性.重大使用A-B、B-A、B-A-B過渡方式各1次,突出了動作的平滑性,并且使用器械的次數(shù)較多,使得踏板這一項目中與器械接觸交流密切的特點更為凸顯.三峽學院和重郵各使用了兩次過渡方式,使整套動作的流動性缺失,也缺乏動感,所以必須注重整套編排的過渡連接與動作完整性的關系,合理安排.
3.3 托舉與配合
表2 成套動作中托舉動作統(tǒng)計表
次數(shù) 時間 方位 類型 節(jié)拍 器械的運用 托舉人數(shù)1 西大 2 開場 中場 動力托舉1×8 無 3托1→2托1 2 重大 2 開場和結束 中場 靜力托舉2×8 有 5托1→2托1 3 三峽學院 1 結束 中場 靜力托舉1×8 無 3托1 4 重郵 2 結束 中場 動力托舉1×8 無 2托1
依據(jù)競技健美操對托舉動作進行分類,總體可分為靜力性托舉與動力性托舉兩大類.西大在成套動作開始部分在場地中場選擇一組動力性托舉配合,由3托1變化到2托1,兩種形式變化銜接細致、動作流暢給觀眾和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大在成套動作的開場和結束各選擇了一組靜力性托舉配合,從開場的5托1到結束的2托1造型合理的運用了器械,在成套動作中增添了動作的觀賞性.三峽學院則在成套動作將要結束時選擇了一組靜力托舉,托舉沒有變化及銜接.郵電在成套動作的結束部分選用兩次旋腿類動力性托舉,雖動作完成度不高但動作銜接流暢.西大和重大的托舉次數(shù)相當,但西大采用動力性托舉占有優(yōu)勢,而郵電雖采用動力性托舉,卻因全是女子動作難度不大,觀賞性也未達到預期效果.三峽學院的托舉過于簡單,沒有新穎性及觀賞性.在托舉類型上,4隊中有兩隊采用動力性托舉,另兩隊則采用靜力性托舉.相較西大的托舉,重大、三峽學院和郵電存在進步和改進的空間,還有諸多托舉類地方需要改善和精進.動力性托舉將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托舉的形式變化和新穎性將成為編排的重要考慮因素.
圖7 成套動作中配合動作統(tǒng)計表
中國健美操協(xié)會(CAA)頒布的2013—2016年健美操普及組評分指南中明確規(guī)定,在成套動作中要出現(xiàn)大于兩次的運動員與運動之間的相互配合且必須是動力性配合,要求配合動作設計巧妙,完成流暢,造型優(yōu)美,充分體現(xiàn)動力性配合多樣性、趣味性和富有觀賞性.
各隊均較多采用兩人配合和層次配合動作,沒有采用三人配合和四人配合動作.本次參賽隊每隊人數(shù)均為8人,對兩人配合利用較好,但對四人配合利用不佳.各隊的配合造型設計基本相同,形式單一,雖也能體現(xiàn)隊員之間動力性配合的流暢性,卻不能體現(xiàn)隊員之間配合的優(yōu)美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由此可得出結論,配合巧妙、新穎、變化形式多樣且優(yōu)美是未來輕器械健美操項目中配合方面的發(fā)展趨勢.
3.4 隊形空間的合理分布與獨創(chuàng)性
3.4.1 徒手操化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次數(shù)
圖8 徒手操化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次數(shù)統(tǒng)計表
有氧踏板項目屬于集體賽,要對場地進行全方面利用,對于空間的使用是通過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位置交換、運動員與器械進行移動等方式實現(xiàn)的.三峽學院除去對角方向沒有利用外,其它6個方向都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其他3支隊伍利用次數(shù)最高,高達25次之多,運動員在場上充分移動,使得整套動作看起來銜接流暢、過渡柔和,但由于對角方向沒有利用而顯得美中不足,方位利用不均衡影響了整個成套動作的質(zhì)量及觀賞.重郵徒手操化對各個方位的利用均衡,但次數(shù)不多,總次數(shù)僅15次.西大對各個方位的利用共20次,各個方位利用均衡,場地使用充分,這一方面值得各個參賽隊學習.所有參賽隊弧線及對角線利用較少,這是整體上的一個缺陷.使用弧線及對角線不僅能充分體現(xiàn)參賽隊的實力,更能較好地完成各個隊形間的過渡,使整套動作更具有觀賞性,隊形間的變換更柔和.
3.4.2 使用踏板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次數(shù)
圖9 使用踏板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次數(shù)
使用踏板對場地使用的頻率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能使整個成套動作具有觀賞性和趣味性,更能增加成套動作的難度,使之在比賽中的藝術性更強.三峽學院使用踏板對場地各個方位的利用次數(shù)相對較高,其中包括向前4次,向后4次,向左5次,向右4次,中間4次,對角線4次,弧線2次,總次數(shù)為27次,在4個隊伍中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三峽學院隊使用器械配合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比較均衡,在隊形編排上巧妙的把隊員與器械的移動搭配協(xié)調(diào),體現(xiàn)出人與器械的完美結合,值得其他隊伍學習.
在操化動作方面,西大和三峽學院上下肢操化動作和身體方向變化具有復雜多樣性.在板上技術方面,重郵上板方式新穎且次數(shù)較多,三峽學院隊板上技術動作較為豐富.在過渡與連接方面,西大使用動作對比類型和過渡連接方式較多.在托舉與配合方面,西大使用動力性托舉配合較多,動作流暢.所有參賽隊配合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在隊形空間的合理分布與獨創(chuàng)性方面,西大的徒手操化、徒手操化和器械配合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個方位使用充分,空間轉換形式多樣,隊形變化類型較多.三峽學院隊使用器械配合對場地各個方位利用較均衡.
西大和三峽學院使用的上肢操化動作編排值得各學校借鑒.在今后的競技性有氧踏板編排中應當創(chuàng)新其它具有安全性的上板方式,展示出成套動作的多樣化.三峽學院和重郵在踏板的運用上可以嘗試不同類型的空間轉換方式,提高有氧踏板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各參賽隊應采用多種形式的換板技巧形式來增添整個套路的趣味性和觀賞性.加強各隊巧妙、新穎、變化形式多樣的配合方式.在隊形編排上應該巧妙的把隊員與器械的移動搭配協(xié)調(diào),體現(xiàn)出人與器械的完美結合.
[1]FIG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健美操競賽規(guī)則2013-2016[M].北京:中國健美操協(xié)會,2012.
[2]2011-2012年全國普及性健美操評分規(guī)則[S].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審定,2007.
[3]陳安勇,楊慧,王海燕.第9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6人操中國隊與其他隊難度動作比較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06(6):20-23.
[4]謝茜,王開銀.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競技健美操六人項目編排的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28(8):104-107.
[5]胡悅.關于競技健美操混合雙人操托舉動作的分類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責任編輯:朱 丹)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Set of Actions of Oxygen Pedal Item by College Students
ZHANG Mengy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100)
This paper has a surve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etitive oxygen pedal item by sports majors in Chongq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tem in Chongq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statistic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designs of this item by four teams representing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item, the teams from Chongqing Three Georges University and Southwest University can complete complex upper and lower limb movements and have complex body changes. In terms of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space of the formation and originality, the team from Southwest University has given full play of the limb move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mb movement with instruments.
college students in Chongqing; sports college; oxygen pedal; statistical analysis
G831.3
A
1009-8135(2015)03-0149-05
2015-02-02
張孟雁(1986-),女,重慶萬州人,重慶三峽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教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