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嘉
認識曹衛(wèi)國,還是11年前他在大學讀書之時。那時,他主攻的是版畫,但卻鐘情于油畫,也熱愛中國畫的寫意傳統。還在當學生時,他就開始以自己的作品參加各種展覽。10多年來,他已經參加了國內外各種大大小小的畫展20余次,而他每次參展帶來的作品,都會讓人強烈地感到他在不斷追尋:從主題性繪畫,到特寫式的風景畫,從風格獨特的寫意的“鴨”,再到如今色彩亮麗、刻畫細膩的“鶴”。他每前進一步,都會讓人感到他內心深處堅韌而持續(xù)追尋的清晰印跡,與此同時,他在技法上也不斷地求新、求變,色彩變得愈加厚重、豐滿且絢爛。油彩系列畫“鶴”,較之他以前的作品,不僅呈現出很強的視覺觀賞性,而且每一只不同的“鶴”,似乎都在講述著一個關于內心世界的故事。它們全部匯聚起來,便構成了一個連環(huán)的、動人的故事。
在這個“鶴”的世界里,我們看到了那個總與桃花形影相伴、遺世獨立、有著幽暗而機靈的大眼睛的“鶴”。正如畫家的內心獨白所說的那樣,那是一只“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畫畫,一個人聽音樂”的機警而孤獨的“鶴”。在畫面似暖非暖的灰蒙蒙背景上,始終跳躍著某些充滿誘惑力的色彩音符,似乎意味著特立獨行之中的樂趣。在枯枝、桃紅、流水、涯石的襯托下,這只在暗昧中閃動著靈光的大圓眼睛的“鶴”,全然將其靈魂和內心深處的意念表露無遺。這只鶴,沒有八大山人的水鳥那般的落魄寡合,也沒有八大山人的那只水鳥的傲岸冷漠,但卻有著動人并且溫柔的天真。
無論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中,這只孤獨而倔強的“鶴”,在一種冷傲、彷徨、執(zhí)著之中,始終都透露出畫家內心深處的憂傷與孤獨情懷。畫家告訴我說,他作為一個80后藝術家,在當下的社會中處在一個既沒有趕上如火如荼、讓人狂熱沖動的特殊時代,又不會像一些更年輕的人那樣頹靡和沉淪。處在這樣一個“中段地帶”,畫家曹衛(wèi)國力圖通過對自我生活經歷和內心情感的呈現,展現出自己精神世界的心路歷程。在將版畫獨特的韻味與國畫的寫意融匯到西洋的油彩之中時,畫家總在執(zhí)著地探索自己精神上的歸宿和家園。我們愈發(fā)明顯地感到,畫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全然不顧西方與中國、寫實與寫意、傳統與現代、現代與后現代、高雅與波普、前衛(wèi)與守成等毫無意義的理論爭執(zhí)與糾纏,自創(chuàng)出一種新穎的藝術天地和獨特的視覺感受。我以為,對一個視覺藝術家來說,無論世事變化和人間滄桑,無論理論家與評論家們如何指點和說三道四,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視覺感受與表達方式。
赫伯特·里德在他那部影響頗大的《現代繪畫簡史》里曾經說過:“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于視覺方式的歷史?!边@句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小部分。同樣與視覺藝術有關的是視覺呈現的方式,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內心感悟的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接著赫伯特·里德說:整個藝術史也是一部如何進行視覺呈現和如何感悟世界的歷史,是視覺藝術采用不同呈現方式和感悟方式的歷史。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藝術傳統與西方藝術傳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何觀看世界,不單是一個視覺方式的問題;決定我們的視覺方式和如何看世界的方式,必定是藝術家所依托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生存方式,是藝術家對世界的基本理解和價值理念,而不是某些習得的固有的模式。里德沒有說到的最重要的問題,還有藝術家如何呈現世界,如何呈現自己的藝術感受。同樣,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甚至也不單是一個技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