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币獙懞米魑模夭牡姆e累是基礎。本刊推出一系列經(jīng)典作文素材,為即將走向考場的莘莘學子加油加分。
“問文哪得妙如許,惟有素材活水來。”愿廣大考生厚積薄發(fā),活學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揮筆若行云。用生花妙筆,繪錦繡前程。
愛心不是偶然的
□佚 名
在波斯尼亞的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個名叫弗西姆的婦人,她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和一個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奧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從奧地利帶回兩條金魚,養(yǎng)在魚缸里。
不久,波斯尼亞戰(zhàn)爭爆發(fā)了,弗西姆的丈夫為國家獻出了生命,而戰(zhàn)火也毀滅了他們的家園,弗西姆只好帶著孩子到他鄉(xiāng)逃難。臨行前,弗西姆并沒有忘記那兩條金魚,因為那也是兩條生命啊,而且還是丈夫給自己和孩子的禮物。她把金魚輕輕地放入一個小水坑里,然后出發(fā)了。
幾年以后,戰(zhàn)爭結束了,弗西姆和孩子們重返家園。而家鄉(xiāng)仍是一片廢墟。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重現(xiàn)生機。
忽然,她發(fā)現(xiàn)在她曾放入金魚的小水坑里,浮動著點點金光,原來是一群可愛的小金魚。它們一定是那兩條金魚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間看到了希望,她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勵。她和孩子們精心飼養(yǎng)起那些金魚來。她相信,生活會像金魚一樣,越來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魚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人們從各地趕來,觀賞這些金魚,當然,走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買上兩條帶回家。也許,那金魚象征著希望。沒用多長時間,弗西姆和孩子們憑著賣金魚的收入,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無法預言金魚的繁衍,那是偶然的。但是,愛心不是偶然的。愛心不管在哪里開花,終究有一天會在那里結出果實。
不要放棄任何表達愛心的機會,哪怕只是拯救兩條金魚。
適用話題:生命、愛心、平等
(樂可林薦自《新家庭》)
美國青少年心中的楷模
□奧·希爾高斯
什么是美國人心目中的青少年楷模?這個問題的答案千奇百異。然而在當今美國,卻有一種傳統(tǒng)性的形象,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
18歲的約翰·湯姆森是一位美國高中學生。他住在北達科他州的一個農(nóng)場。1992年1月11日,他獨自在父親的農(nóng)場里干活。當他在操作機器時,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絆在機器里,兩只手臂被機器切斷。
湯姆森忍著劇痛跑了400米來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齒打開門栓,爬到了電話機旁邊,但是無法撥電話號碼。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支鉛筆,一下一下地撥動,終于打通了他表兄的電話,他表兄馬上通知了附近有關部門。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醫(yī)院為湯姆森進行了斷肢再植手術。他住了一個半月的醫(yī)院,便回到北達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經(jīng)回到學校上課了。他的全家和朋友都為他感到自豪。
美國人為什么喜歡湯姆森呢?有的說,他聰明,用鉛筆打電話,還會用嘴打開門。有的說,他喜歡干活,我們喜歡勤勞的人。還有的說,他身體真棒,一定曾努力鍛煉身體,不然早就沒命了。
一位學者概括了這些人的回答,人們除了佩服他的勇氣和忍耐力外,還有一種獨立精神。他一個人在農(nóng)場操作機器,出了事又頑強自救,所以他是好樣的。
獨立、勇敢、堅毅、不懈地與自然界抗爭,這大概是美國從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在吸毒、搶劫、性混亂泛濫成災的美國社會,仍然存活在美國人的精神里。
湯姆森的故事里還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他把斷臂伸在浴盆里,為了不讓血白白流走。當救護人員趕到時,他被抬上擔架。臨行前,他冷靜地告訴醫(yī)生:
“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帶上?!?/p>
適用話題:獨立、勇敢、堅毅、與厄運抗爭
(易沛華薦自《文苑》)
永遠也不會老
□李正華
當一個91歲的老太太被問到,為什么她能活得那么長壽時,她笑著回答:“我想,上帝在考驗我親屬的耐性。”
何時才算老呢?在什么樣的年齡,我們會放棄呢?
在93歲的時候,英國著名的作家喬治·蕭伯納創(chuàng)作了《牽強附會的寓言》。
在90歲的時候,西班牙的天才畫家帕布羅·畢加索仍然在繪畫和雕刻。
在89歲的時候,美國著名鋼琴家阿圖爾·魯賓斯坦在紐約的卡耐基大廳演奏他最杰出的一場音樂會。
在82歲的時候,邱吉爾完成了四卷作品《講英語人們的歷史》,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完成《我不能沉默》。何時你才算老呢?只有到那天,你真的沒有什么可以付出的時候。讓人覺得欣慰的是:這天永遠不會到來!
適用話題:夢想、生與死、持之以恒、生命的意義
(巫妙如薦自《閱讀與鑒賞(高中)》)
黑夜是何時結束的
□朱 芳
有一個智者,他的身邊有一大群慕名向他拜師學藝的學生。一天早上,天還未亮,四周一片漆黑,智者問了他的學生一個問題:“你們誰可以告訴我,什么時候才可謂黑夜的結束、白天的開始?”
學生們面面相覷,這時有一個比較機智的學生說:“是不是可以說,當你能看見前面走過來一個動物,并能分辨出它是一只綿羊還是一只山羊時就是黑夜的結束,白天的開始?”
智者搖搖頭。
另一個學生說:“那是不是當你能看見遠處的一棵樹,又能說出那棵樹是無花果還是桃樹時,就是黑夜的結束,白天的開始?”
智者繼續(xù)搖搖頭。
學生們在一陣猜測過后,終于忍不住,便問智者:“老師,那您說黑夜是什么時候結束的?”
智者平靜地回答:“當你無論看到一個男人或者女人的臉,都能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時,黑夜就結束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么無論何時,你的心都在黑暗之中?!?/p>
適用話題:光明、心靈、愛心、自我與他人
(段采靈薦自《青年文摘(綠版)》)
蝸牛與它的大海
□莊曉明
有一只蝸牛,很想去見識一番大海。
然而,它計算了一下,悲觀地發(fā)現(xiàn),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壽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換了一個角度,自言自語道,“能否到達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對于許多到達大海的人來說,大海反而離他們更遠了?!?/p>
“因此,大?;蛟S只存在于向著大海的行進之中?!边@只蝸牛繼續(xù)自言自語道,“如果我現(xiàn)在向著大海邁開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盡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堅持著向大海行進了四分之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擁有了四分之一的大海——對于一只蝸牛來說,這已經(jīng)夠了?!?/p>
于是,這只蝸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適用話題:奮斗、享受過程、生命的價值
(麥芷蘭薦自《非??蓸贰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