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洋
在廣東石灣,陶藝大師潘汾淋算是一個“另類”:其他陶藝大師都普遍創(chuàng)作公仔,他卻專門塑造瓜果和昆蟲,尤其喜歡螞蟻。雖然他創(chuàng)作的陶塑螞蟻僅有米粒大小,但是全都宛如天生,更讓人叫絕的是,在放大鏡下連螞蟻的絨毛和牙齒也清晰可見。能把螞蟻雕塑得如此惟妙惟肖,在石灣僅潘汾淋一人,其“蟻王”之名也由此而來。
于無路處尋大道
石灣陶塑制作已歷數(shù)千年歷史,由于泥、釉的特點,多以制作公仔為主。直到陶藝大師曾良,于傳統(tǒng)歷史人物之外開創(chuàng)了以動物為題材的先河,將石灣陶藝推陳出新。但是,石灣陶藝能否進一步發(fā)展,做出更精細的昆蟲作品,則一直眾說紛紜,直到潘汾淋進入石灣陶藝界后才有了肯定答案。
不過,潘汾淋走上昆蟲陶塑這條創(chuàng)作道路,卻經(jīng)歷了一番內心的掙扎?!叭绻衿渌髱熞粯幼龉?,舉筷就可以分享‘大蛋糕;而走一條全新的創(chuàng)作道路,則意味著要經(jīng)歷諸多曲折,結果也未知。”同時,潘汾淋也清楚地意識到,如果要在大師輩出的石灣陶藝界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唯有創(chuàng)新才能取勝。在當時,以傳統(tǒng)人物、動物為題材的石灣公仔,在幾代石灣人的努力下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巔峰,后來者很難超越。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潘汾淋選擇了螞蟻、螳螂、蜘蛛等被大多數(shù)陶藝家忽略的昆蟲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走上了一條石灣陶藝界少有人走過的路,這也讓他很快在石灣乃至全國陶藝界大放異彩。
潘汾淋塑造的昆蟲,表現(xiàn)出自然界中的爭斗、求生、友情、愛戀等真實狀態(tài),帶有濃郁的趣味性和感情色彩?!稒M空出世》是潘汾淋最引以為傲的作品,在一截高高的朽木頂端,數(shù)10只新生的螳螂爭相離巢,每一只都栩栩如生,各具姿態(tài)?!白院赖臅r代,便會出現(xiàn)富于情感的藝術;希望的年華,便會產(chǎn)生充滿幻想的作品。”潘汾淋如此解釋作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理念。2003年,“第二屆世界陶瓷雙年展”在韓國盛大開幕,作為中國陶藝界唯一的受邀嘉賓,潘汾淋創(chuàng)作的《蟻如人生》與全球49位國際頂級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同臺展出,備受關注。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在面對潘汾淋的陶塑螞蟻時,由衷地感嘆:“若非親眼看到,實在是人工所不能?!?/p>
“我承認傳統(tǒng),也尊重傳統(tǒng),但不會在傳統(tǒng)的模式中徘徊?!迸朔诹苷f。于是,在他的手中,“金玉滿堂”、“早生貴子”等傳統(tǒng)題材,被他以昆蟲的形象加以詮釋和表現(xiàn)。如在一塊西樵大餅上,蟻群相聚覓食,作品傳達的是“有福同享”的傳統(tǒng)道德觀。此外,潘汾淋還在作品中融入對現(xiàn)實社會的思考,如他以蝴蝶陷于蛛網(wǎng)掙扎乏力難以脫身的藝術形象,隱含著對青少年沉溺網(wǎng)絡難以自拔的社會痼疾的痛切關注與擔憂。表面上是塑造大自然的昆蟲,然而每一件作品都可以看到人和社會的影子,這正是潘汾淋作品的獨特魅力所在。
一只螞蟻的“誕生”
潘汾淋的盤石陶藝工作室位于三石灣高廟路4號8鋪,這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昆蟲世界,人們的驚嘆聲打擾不了它們,因為它們是一只只陶塑昆蟲?!白觥佂醪皇且患菀椎氖拢粌H要心靜如水,還要有一手漂亮的微塑功夫才行。”在潘汾淋的演示下,原來制作一只陶塑螞蟻的過程不僅耗費心神,而且讓人“驚心動魄”。
在構思出創(chuàng)作題材后,潘汾淋將特制的陶土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泥,然后手工拉坯塑形,完成作品的基本造型。接下來,他挽起袖子準備進入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環(huán)節(jié)——微塑,只見他目不轉睛地用鑷子夾起不到半粒米大小的螞蟻身體粘在作品主體上,然后重新取泥迅速雕出螞蟻頭部五官,并刻出牙齒,留出插須孔,再小心翼翼地粘在蟻身上,力度把握得剛剛好。“精神一點也不能放松,稍微分神就可能功虧一簣。”在完成這一系列步驟后,潘汾淋才分出精力說話。
接下來,潘汾淋還要把6條細若發(fā)絲的腳粘在螞蟻身上。完成這一步,時間要把握得十分精準,粘慢了,蟻腳太干粘不緊;粘快了,蟻腳太軟又影響塑形?!巴耆侩p手的感覺,最佳的時間就在電光火石間?!?潘汾淋說。
在上釉并晾干后,陶坯就可以入窯燒制了,潘汾淋的螞蟻陶塑都是經(jīng)過1260℃的高溫一次燒制而成?!疤账芪浵伜苋菀谉龎?,一件作品往往有數(shù)十只螞蟻,只要其中一只有缺陷,整件作品都會因此而大打折扣?!迸朔诹苷f。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結合自己的國畫經(jīng)驗,自創(chuàng)出陶塑“潘氏18法”,讓螞蟻的身體和腳在燒制時能產(chǎn)生同樣的伸縮度,解決了因燒制而造成螞蟻身體斷裂,以及腳和觸角翹起等問題。
“不過,陶藝本來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潘汾淋說,陶坯在燒制過程中會發(fā)生一些微妙改變,并且這種改變不可逆轉,“正因為如此,進窯后的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期待。”當一件惟妙惟肖的陶塑昆蟲作品出窯時,潘汾淋都能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但身體卻像被掏空一樣。
藝術源于生活
每天清晨,潘汾淋都會按時到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創(chuàng)作,直到晚上十一點半才關門回家。“大自然里的螞蟻多勤勞啊,天天面對螞蟻,我也不好意思偷懶了。” 潘汾淋笑著說。而他的陶塑螞蟻之所以栩栩如生,除了勤奮與精湛的技藝外,更源自他對生活的熱愛。潘汾淋的女兒曾對他說,將來找男朋友或找老公,就要找爸爸這樣的。談及女兒對自己的評價時,潘汾淋喜笑顏開:“那當然啦,我不僅會做陶,平時在家還會做飯,花園里種滿了花花草草,家里的魚和其他小動物在我的照顧下都長得很健康?!?/p>
目前潘汾淋有5個助手,還收了26個學生,有個別學生是與他同一時期開始陶藝創(chuàng)作的同行。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他從來不過多介入學生的創(chuàng)作,而是默默地觀察,然后適當點撥。他會給每一位學生講泥、釉、火的關系,在他看來,這是陶藝最重要的三個部分,只有真正懂得運用和融合,才能把陶泥做成鮮活的藝術品。除了實用的技法,他還鼓勵學生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他經(jīng)常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藝術講究創(chuàng)意與個性,沒有創(chuàng)新就只能做工匠。”學生們都覺得這位老師平易近人,自發(fā)給他建了“螞蟻家族”微信群。在藝術的世界里,他們就像一群螞蟻,分工明確,和諧共處。
“我走進了陶藝的百蟲園,這里生機盎然。我給別人創(chuàng)造了快樂,也收獲了快樂,這讓我感覺非常滿足?!迸朔诹苷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