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漢
鳳仙花又稱指甲花、急性子、鳳仙透骨草,全草均可入藥,常野生于荒山、路邊等處,是集藥用、觀賞為一體的多用途植物,具有較好的種植前景。
一、特征特性
鳳仙花原產(chǎn)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為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厘米。莖圓柱形,直立,肉質(zhì)、多汁,上部分枝,下部節(jié)膨大,肉紅色。葉片闊披針形,邊緣有銳齒,互生?;ㄒ干?,花梗短,單生或數(shù)朵簇生。萼片3枚,兩側(cè)各1小片,后面一片較大,呈花瓣狀,花瓣5枚。蒴果紡錘形,長1~2厘米,兩端尖,密被柔毛。種子多數(shù),圓球形,褐色,粒徑1.5~3毫米,成熟時外殼自行爆裂,將種子彈出,自播繁殖,故采種須及時。鳳仙花品種極多,花型有單瓣、重瓣,薔薇型、茶花型、石竹型?;ㄆ?~10月份。果期9~11月份。
鳳仙花能自播繁殖,對環(huán)境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移植易成活,生長迅速。喜陽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但怕積水,耐熱,不耐寒,不耐霜凍??衫昧阈欠歉?、閑地、庭院空隙地栽培或在菜園瓜地間作。
二、利用價值
1. 觀賞價值 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色、粉白、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shù)種顏色的花瓣。生存力強,適應性廣,在我國各地庭園廣泛栽培,為常見的觀賞花卉?;ㄈ琥Q頂、似彩鳳,姿態(tài)優(yōu)美。因其花色、品種極為豐富,是美化花壇、花境的常用材料,可叢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養(yǎng),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2. 藥用價值 鳳仙花的根、莖、葉、花及種子均可入藥。民間常用其花及葉染指甲、染發(fā);根、莖入藥,有祛風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痛、屈伸不利;種子稱急性子,有軟堅、消積之效,用于治療噎膈、骨鯁咽喉、腹部腫塊、閉經(jīng)等癥。
三、栽培技術
1. 繁殖方法與播種季節(jié) 鳳仙花用種子繁殖。播種季節(jié)為春播和夏播,春播在4月份,夏播在5~7月份,以5~6月份播種最為適宜,播種出苗后2個月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2~3個月。
2. 選地、整地、施肥 以選擇陽光充足、土質(zhì)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播前深耕15~20厘米,撒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于土面,再行耕耙,將肥料翻入土中,與土壤混勻。然后按1.8米開墑做畦,畦面寬1.5米,畦高15厘米,溝間走道寬0.3米。
3. 播種方式 種子壽命較長,在室溫下儲藏3年仍有較高的發(fā)芽率??芍辈?,也可育苗移栽。
①直播栽培。在整好的土地上,采取打穴播種或開溝條播的方式,按行距30厘米、穴距15~20厘米挖穴深3~4厘米,每穴播種3~4粒,播后覆土1~2厘米厚。
②育苗移栽。苗床地宜選擇水源方便,土質(zhì)疏松、肥沃的地塊,每平方米施腐熟優(yōu)質(zhì)細碎農(nóng)家肥5千克,將肥料翻入15厘米的土層中,并細碎土壤,然后做畦,畦面寬1.2米,畦高15厘米,溝間走道寬30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上,覆土厚1厘米并稍加鎮(zhèn)壓,隨后澆水。播后保持土壤濕潤,溫度20~25℃時5~7天開始出苗。每畝用種量1.5~2千克。當幼苗高10厘米左右,有真葉3~4片時即可移栽。在事先整好的地塊上,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挖穴,穴的大小、深淺依苗高、根系的多少來定,起苗時多帶泥土易于成活。把苗栽在挖好的穴內(nèi),用手壓緊,淋定根水,待水滲下后培土封穴,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澆水次數(shù),利于成活。
4. 田間管理
①間苗、定苗。直播栽培如果間苗過晚,幼苗會相互擁擠,過多消耗土中養(yǎng)分,致使幼苗整體發(fā)育不良。早間苗可避免幼苗擁擠,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一般在出苗后15~20天,株高7~10厘米時即可進行,間苗時留下壯苗,去除弱苗和病苗。當苗高15~20厘米時,按株距25~30厘米單株定苗,每畝定苗7000~8000株。
②中耕除草。主要是疏松土壤,提高地溫,調(diào)節(jié)土壤水分,鏟除雜草,促進根系發(fā)育,保證植株生長健壯。
③追肥。苗期適當淋些腐熟清糞水或氮素化肥,苗高30~40厘米時,可把莖下部的老葉去掉,摘去頂尖,促其多分枝。此時,每畝施氮、磷、鉀比例為18∶5∶7的30%復合肥40~50千克,可順行開溝將肥料撒入溝內(nèi),覆土、澆水,以滿足植株生長及開花結(jié)果所需的養(yǎng)分。
5. 病害防治
①白粉病。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蔓延至嫩莖、花、果。感病葉片最初在葉片表面上出現(xiàn)零星的不規(guī)則狀白色粉塊,隨著病害的發(fā)展,葉面逐漸布滿白色粉層。初秋在白粉層中形成黃色小圓點,后顏色逐漸變深呈黑褐色。病葉后期變枯黃、扭曲。病菌借風雨傳播。7~9月份為發(fā)病盛期,氣溫高、濕度大、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時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適當稀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多施磷、鉀肥,適量施氮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二是及時拔除病株、清除病葉并集中燒毀,減少來年侵染源。三是發(fā)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以上藥劑輪流交替使用,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②褐斑病。褐斑病又稱葉斑病,各地均有發(fā)生,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葉面病斑初為淺黃褐色小點,后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以后中央變成淡褐色,邊緣褐色,具有不明顯的輪紋。發(fā)病嚴重的葉片上病斑連成片,導致葉片變得枯黃,直至植株死亡。病菌在病株殘體及土壤殘體碎片上越冬,翌年當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借風雨飛散傳播。高溫多雨季節(jié)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③立枯病。該病菌主要侵染根莖部,致病部變黑或縊縮,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植株染病后,數(shù)天內(nèi)即見葉萎蔫、干枯,然后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多·??蓾裥苑蹌?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④輪紋病。該病菌為害葉片,在葉緣周圍產(chǎn)生深褐色的大型圓病斑,病斑表面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病斑中部變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常用藥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四、采收加工
于7~9月份開花期間每日下午采花,多次采收,采收后揀去雜質(zhì),曬干即可供藥用。鳳仙花品種甚多,顏色五彩繽紛,入藥以紅、白二色為佳。采收果實在9~10月份,當果實呈黃色但未完全成熟時隨時摘下或?qū)⑷旮钕?,曬至果皮自然開裂爆出種子,揀出枝、殼、葉片,除凈雜質(zhì)曬干,即為藥材“急性子”。采收莖枝在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葉、花、果及雜質(zhì),曬干即為藥材“鳳仙透骨草”。
(作者聯(lián)系地址:云南省麻栗坡縣農(nóng)科局經(jīng)作站 郵編:6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