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旋
“佛跳墻”為傳統(tǒng)福建名菜,相傳是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fā)所研制。該菜因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原稱“福壽全”,后因外地人聽不懂福州話,以為是“佛跳墻”,結果以訛傳訛,久而久之“佛跳墻”就成了現(xiàn)在的名字。游人到訪福州,“佛跳墻”是必嘗美味,也是領略福州煨菜的精華所在。
武夷山傳統(tǒng)名肴,此菜產自武夷山北麓嵐谷鄉(xiāng)。正宗的嵐谷熏鵝取閩北白鵝,經過長時間熏制而成,整道菜講究色、香、味,鵝肉融入了茶香、桂葉香及糯米香味,香味持久。烘烤熏制后的鵝肉色澤金黃透亮,加之辣味持久,是嗜愛辣香的饕客不可錯過的正宗閩北美食。
武夷山傳統(tǒng)小吃,俗稱“麻糍粿”,是以武夷山上等糯米為主料,經淘洗蒸煮,再倒入石臼,用木杵搗爛后捏成銅板大小的片團,最后拌上黑芝麻末和白砂糖,即可食。胡麻飯不僅可作閑時小吃,也可作主食用,食后極耐饑,因此有“神仙飯”之美稱。
又稱鍋邊糊,是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傳統(tǒng)的福州人家?guī)缀跫壹叶紩龆吅康搅⑾臅r節(jié),福州人都要做鼎邊糊,不僅是一家人吃飽吃好,還要互贈左鄰右舍,借以聯(lián)絡感情。如今,鼎邊糊在福州的街頭巷尾處處可見。游人造訪福州,可與當?shù)厝艘煌聛韲L嘗鼎邊糊,好好吃上一頓閩式早點。
江西的特色佳肴。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介紹了這道江西名菜,“熟時不惟肉美,菜亦美,以不見水,故味獨全,江西人菜也?!贝颂幟枥L的便是“粉蒸肉”。該菜以主料帶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調味料制作而成,食之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嫩而不糜,米粉油潤,五香味濃郁。
酒糟魚是婺源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tǒng)食品,選用鴛鴦湖中的淡水活魚為主要原料,并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鹽、香料、中藥材腌制而成。釀好的魚塊,可與切細的生姜、大蒜、辣椒拌勻一起蒸熟,最后淋上高溫過的香油,酒香四溢,十分可口。
飯麩果是上饒?zhí)厣〕?,俗稱“立夏果”。將秈米蒸熟的飯坯用木槌舂成蓉,搓成類似湯圓大小,用排骨或筒骨煮成高湯,放入飯麩果,并加入豆芽、豆腐泡、芋頭、水發(fā)香菇、木耳、筍干、墨魚,佐以蔥、姜、蒜、碎辣椒等,一道在鍋中煮熟。煮熟后的飯麩果其味咸鮮、微辣,口感順滑爽口。
是婺源人接待貴賓的傳統(tǒng)美食。糖醋鵝頸并非真正的鵝頸,而是把精肉剁成末,然后拌上豆粉,用油皮或豆腐皮包裹滾成了鵝頸粗的圓筒,下油鍋后定型成長條,因似鵝頸而得此名。油炸出鍋的“鵝頸”切成小段裝盤,蒸熟。另一個鍋中燒少許湯,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盤中即可食用。
又名“蟹殼黃燒餅”,是黃山乃至徽州特色小吃,曾經隨著徽商遠行,名聲遍布大江南北。該燒餅因經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剛出爐的黃山燒餅色澤金黃,吃起來酥脆爽口,油而不膩,令人回味無窮。
徽州臭鱖魚也稱“腌鮮鱖魚”,是徽菜代表性傳統(tǒng)佳肴,也是徽州人特有的吃法,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入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相信吃過的人都會留下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