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9月3日,中國人民獲得抗日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1945年9月3日出版的《新華日報》、《大公報》等報紙,都大篇幅地對抗戰(zhàn)勝利進行了報道。70年過去,墨色暗淡,紙張泛黃,但所載內(nèi)容卻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勝利題詞,毛澤東難掩喜悅興奮之情
9月3日在重慶出版的《大公報》頭條新聞是:“抗戰(zhàn)勝利國政從新,國府頒布四項命令”。這些命令是:“褒恤殉難軍民,褒獎全體將士,廢止一切限制人民生活經(jīng)濟行為及集會結(jié)社言論自由之戰(zhàn)時法令,豁免陷敵各省本年度田賦,后方各省田賦明年豁免,全國兵役緩征一年,減租輕息限本年度實施”。
令國人充滿這一期待的,不僅是抗戰(zhàn)終于獲得了勝利,國家百廢待興,還因為中共中央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為代表,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8月28日,毛澤東等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將軍的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飛赴重慶。
毛澤東親臨重慶談判,中國共產(chǎn)黨爭取和平、民主、團結(jié)的誠意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擁護。
當時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親筆寫了“慶??谷談倮腥A民族解放萬歲”的題詞,并以原筆跡呈現(xiàn)在報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勝利帶給偉人的興奮與激動。
“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毛澤東?!边@段題詞一氣呵成,毛主席的喜悅與興奮之情不言而喻。
無數(shù)人流下悲喜交加的眼淚
《新華日報》第三版的左下角,刊登了一篇題為“和平開始普天同慶,今日勝利大游行”的通訊。國民政府規(guī)定9月3日為抗戰(zhàn)勝利日,接連放假三天以資慶祝。
1945年9月3日為第一天,那天的重慶陽光燦爛。
上午9點“和平之聲”在重慶上空驟然響起,市電力公司拉響了解除警報的長音,整個山城工廠和長江、嘉陵江上的船只汽笛也齊聲長鳴。在長達10分鐘的汽笛聲中,無數(shù)重慶人流下悲喜交加的眼淚!
隨即,嘉陵江上的中國軍艦鳴禮炮101響,禮炮聲傳遍山城。有數(shù)萬人參加的“陪都各界慶祝勝利大會”在市中心較場口廣場隆重舉行。
大會結(jié)束后,又舉行了聲勢浩大、規(guī)??涨暗膽c祝勝利大游行,參加人數(shù)達五六萬人。龐大的游行隊伍浩浩蕩蕩地從較場口出發(fā),經(jīng)下半城,沿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中山路、國府路,至下午3時半,才在川東師范廣場漸漸散去。圍觀的市民則是夾道歡迎,觀者如堵,盛況空前。
到了晚上,重慶街頭更是彩燈高掛,萬頭攢動,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欣喜和快樂。
當晚8點在較場口舉行露天音樂會,同時在新運廣場、中央公園、川東師范、跳傘塔等處播放電影。防空機關打開探照燈,將燈光交織成V字形,各界自備彩燈張掛在街道和門口。
《新華日報》的記者寫道:“會場上空系一活動地球,上書‘世界和平等字樣,市民都仰首翹望。會場懸有同盟國巨幅領袖畫像,和用電燈懸成的大‘V字?!薄按髸_幕時,天空中,有一架飛機在散發(fā)傳單。不久,又有七架一隊空軍飛機飛成‘V字形凌空而過。”
如此大規(guī)模的慶祝勝利活動,重慶連續(xù)進行了三天。除此之外,重慶人民還舉行了慰勞榮軍抗屬、勞軍募捐、發(fā)行抗戰(zhàn)勝利紀念章等慶祝活動。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的14年,多少痛苦、屈辱、恐懼、仇恨、憤怒、盼望和凌然無畏,從所有人的心中一一走過!
日本看似已經(jīng)宣布戰(zhàn)敗投降,但仍有不少軍國主義分子并未懸崖勒馬
勝利的狂歡之中,中國的思想文化界沒有失去清醒與警惕。
9月3日《大公報》的新聞版上,還刊登了日本首相東久邇發(fā)表文告的消息,“猶悲痛日軍之解除武裝,然促日人恪守遵投降令”。
但9月5日,日本首相東久邇在日本第八十八屆臨時議會眾議院上提到日本“神風突擊隊”時,“居然掌聲大作”。《新華日報》立即發(fā)表《替軍閥作應聲蟲,日議會氣焰囂張》,揭露日本看似已經(jīng)宣布戰(zhàn)敗投降,但仍有不少軍國主義分子并未懸崖勒馬。
美國第三十八特別混合艦隊司令官麥凱恩海軍中將,這位敏銳的軍人,由東京參加日本投降儀式回來后談:“日本人甚至還感到?jīng)]有失敗,所有簽降日使注視盟國官員,和他們打算再來打你一樣?!?/p>
此前,在延安發(fā)行的《解放日報》發(fā)表了學者何思敬的文章《在狂歌中想》:“日本強盜表示投降了,但還提了一個條件,就是這只野獸,還要‘保存天皇”。正是這所謂“提了一個條件”,成為日后數(shù)十年來日本朝野堅稱日本是區(qū)別于納粹德國的“有條件投降”一說的淵源。
9月3日,《紐約時報》也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殘余發(fā)出當頭棒喝:《日本軍國主義必須立即受懲》:
“紐約時報駐馬尼拉特派員克魯賀恩克昨天說:假如世界將來的和平必須保持的話,日本的軍國主義必須即刻受到懲處?!?/p>
“我們必須記得,消滅日本大本營以粉碎日本的軍國主義,是比德國更要困難些。這是由于日本古老的社會結(jié)構之故。日本一般人民之受軍事支配,已經(jīng)長期構成了日本人生活的基礎。這是和敬重死者,相信由神道教所代表的日本神圣任務,以及對于天皇的偶像崇拜有聯(lián)系的?!?/p>
盟國已同意通過天皇來管理日本,“這樣的協(xié)議并不能保證日本軍閥不會像從前一樣利用他來使日本陷入最悲慘的田地,使世界其余各地陷入最深的痛苦。”
9月3日的《新華日報》還刊發(fā)了一些來稿和評論文章,一篇題為《黎明的信號》的詩歌,描述抗戰(zhàn)勝利時人民歡慶的場面及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一些來稿開始對處置戰(zhàn)犯、漢奸發(fā)表看法。一篇題為《不能讓他們揚長而去》的文章,借當年9月初重慶水災指代侵略者和漢奸。文章寫到,洪水全身而退留下滿目瘡痍,沒受到任何懲罰。作者借此呼吁嚴懲戰(zhàn)犯、漢奸。
《新華日報》在1945年8月23日就已刊發(fā)《文化漢奸名錄》、《新聞界漢奸名錄》,9月3日又刊發(fā)了《華北的文化漢奸名錄補》。
報紙上還有一篇題為《預防黷武主義者復起,幫助民主日本再生》的文章,報道了時任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的言論。他表示,戰(zhàn)勝日本后要防止日本黷武主義者復起。
(責任編輯:楊思琪;參考資料:《法制晚報》、人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