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分析成
莊礦5310大采高工作面ZY12000/28/62D型兩柱支撐式掩護液壓支架在正常回采過程中的使用效果,結合理論參數(shù)的計算,并依托在回采過程中礦壓數(shù)據(jù)分析液壓支架的適應性,為5304大采高工作面及其他工作面的支架選型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保證,為成莊礦大采高工作面的配型安裝提供寶貴經(jīng)驗。
關鍵詞:成莊礦;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選型;礦壓監(jiān)測;工作阻力;液壓支架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D35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2-016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81
本文主要結合成莊礦5310大采高首采工作面各階段回采過程中對ZY12000/28/62D型兩柱支撐式掩護液壓支架的載荷估算,實際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進行總結分析,為5304大采高支架選型提供依據(jù)。
1 5310大采高支架大采高工作面的載荷計算
利用公式F=(4~8)×H×R×g×S1可得支架的載荷能力,對比綜采放頂煤,實際是按照上覆巖層8倍采高重力計算,而我礦5310大采高所采用的是4~8倍采高的上覆巖層的重力的中間值,即6倍采高重力計算。
此公式依據(jù)為:上覆巖層跨落高度Dh=采高H/k-1,其中k為碎漲系數(shù),區(qū)間為1.25~1.5,因此可得上覆巖層跨落高度Dh=(2~4)H,結合老頂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實際支架所承受的上覆巖層的重力為實際重力的2倍,可得F=2(2~4)f。
按照6倍采高重力計算,可得5310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如表1所示:
按照8倍采高重力計算,可得5310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如表2所示:
按照載荷計算支架的工作阻力,現(xiàn)在的12000kN的支架是能夠滿足工作的正常需要。
2 對大采高工作面進行不同階段的礦壓監(jiān)測
結合5310工作面初采、回采正常階段礦壓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老頂來壓是支架的適應性,根據(jù)以下公式分析:老頂來壓分析以支架的平均循環(huán)末阻力與其均方差之和作為判斷頂板來壓的主要指標。數(shù)據(jù)計算的公式為:
式中:
——循環(huán)末阻力平均值的均方差,代表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
n——實測循環(huán)數(shù)
——各循環(huán)的實測循環(huán)末阻力
——循環(huán)末阻力的平均值,即:
頂板來壓依據(jù):
2.1 初采期間老頂來壓分析
各支架來壓判據(jù)計算結果如表所示:
2.2 正常回采階段老頂來壓分析
各支架來壓判據(jù)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綜合各階段監(jiān)測,5310工作面老頂來壓最大的階段在正?;夭呻A段,P=8775.75kN,因此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工作面的支架應該有15%~20%的富余量,因此選型的支架應該在10248.0375~10931.24kN是安全的,所以選用12000kN支架是安全的。
3 初撐力確定
支架的初撐力對直接頂?shù)姆€(wěn)定性和破壞程度及圍巖的平衡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大采高的初撐力確定為:
P=K(LKHγ+H2γcotφ/2)
式中:
LK——支架控頂距
H——頂板一次冒落的高度
γ——巖石容重
K——載荷系數(shù)
φ——頂板破斷角
考慮到支架的防沖擊性能及工作面供液效率、供液元件等影響,初撐力稍高于7665.4kN,因此7917kN支架是合理的。
實測工作面各階段初撐力:
3.1 初采期間初撐力分析
該階段支架的初撐力普遍過低,尤其是最小初撐力,幾乎是剛剛接頂?shù)妮d荷,同時,過低的初撐力也是大采高直接頂垮落期間的片幫、冒頂及隔段時間頂板離層破碎的原因之一。
3.2 正常回采階段初撐力分析
考慮到支架的防沖擊性能及工作面供液效率、供液元件等影響,初撐力稍高于7700kN,因此7917kN架是合理的。加強初撐力的管理,否則會出現(xiàn)直接頂?shù)脑缙陔x層和破碎,致使支架不能通過直接頂?shù)膫鬟f對老頂取得平衡而失去支架對頂板的有效支護,造成工作面冒頂、片幫等。
4 大采高液壓支架架型選擇
綜合上述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ZY12000/28/62D型液壓支架符合成莊礦大采高正?;夭尚枨?,具體參數(shù)見表7:
5 結語
(1)ZY12000/28/62D型液壓支架工作阻力較高,安全閥開啟次數(shù)少,適應性較強,能夠滿足大采高的正?;夭伞;夭杀仨毤訌姵鯎瘟Φ墓芾?,否則對頂板不能有效支護,造成工作面冒頂、片幫等;(2)使用電液控制支架動作,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3)支架上附帶的EEP不能正確顯示支架的工作阻力,同時顯示的數(shù)據(jù)太小,在回采過程中,與立柱上安裝的微表讀數(shù)差異較大,需進一步改善。
作者簡介:尹樹林(1976-),男,四川綿陽人,太原煤氣化集團公司龍泉煤礦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煤炭科技與應用。
(責任編輯: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