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們倍感頭疼的莫過于寫作教學了,教師苦于無從著手施教,學生苦于無從下筆寫作。傳統(tǒng)寫作教學中強調審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步驟,這些僅僅是一些籠統(tǒng)的流程,在具體的寫作教學過程中,總是讓教師在指導中陷入“無法言表”,而學生寫作時陷入“無以言表”的尷尬境地。筆者從事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亦曾深受此窘境的困擾,在寫作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廣泛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僅僅靠課文學習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是遠遠不夠的,而要讓學生大量涉獵課外讀物。新課標規(guī)定了一些學生課外讀物目錄,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往往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時間,并且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書目,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經濟等條件制約,也不一定能夠如愿完成。針對這個具體問題,可以通過設置“閱讀旅程”這一特別的課外作業(yè)來解決?!伴喿x旅程”主要是記錄學生的閱讀歷程的,寫作對象僅限于學生所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內容可以是讀后感,也可以是對精彩詞句或片段的摘抄等,但每篇記錄完成之后必須注清自己所閱讀的書籍或篇章的題目、作者等詳細情況,以備教師檢查。這樣就能基本保證了課外閱讀的質量。至于閱讀時間的保證,則主要依靠周末及節(jié)假日,每周末必須至少完成兩篇“閱讀旅程”,節(jié)假日根據(jù)時間長短,布置的任務量不等。農村學生手頭讀物不多,因此我們倡導學生多方搜集: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向老師借閱,同學之間互相交換閱讀等等,只要是健康有益的讀物,我們統(tǒng)統(tǒng)推薦學生去讀。閱讀本來就是比較枯燥的工作,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就更難以靜下心來閱讀了,所以起初這項工作推動起來不免勞神勞力,但逐漸形成了閱讀習慣,從“閱讀旅程”中就能看出很多同學從中受益匪淺,閱讀的積極性也被大大提高,工作就容易多了。
二、真情實感讓習作血肉豐滿
葉圣陶先生說過:“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允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币郧暗膶懽鹘虒W只強調學生去寫,而不注重學生寫前的心理感受,所謂“作文靠編”的寫作,嚴重脫離了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無病呻吟。大雪紛飛的冬天,我們偏要把孩子關在教室里讓他們寫春天的山花爛漫,他們只能憑借主觀回憶,寫出春暖花開的大致景象,而不能細致地描寫每一朵花兒的狀態(tài)甚至神情,寫出的文章難免千篇一律,空洞無物。而如果讓學生身處花海,或靜坐觀察,或花間嬉戲,或與花為友,傾心交流,那么目之所及,心之所至,則言必為心聲,情必溢于字里行間,文章也必能有血有肉,打動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所以真情實感才是文章的生命,而真情實感又來自于作者的切身感受。朱自清《悼亡婦》中一聲聲“謙”的呼喚,令讀者也心如刀割,就是那一件件平凡小事,讀起來我們似乎覺得那就是自己在向自己的某位已逝的親人訴說著一切,真正地跟讀者產生了情感共鳴。因為文章情太真,意太切,才能如此深刻地打動讀者。
三、運用技巧為習作妝扮色彩
如果說一篇精美的文章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女的話,那么情感就是她的血肉之軀,而恰當?shù)膶懽骷记蓜t是為她穿上的一襲長裙,為她輕妝淡抹,為她梳理長發(fā),讓她顯得更加迷人。初中階段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并熟練運用的寫作技巧相當豐富,比如敘述順序的安排、前后呼應、修辭手法、欲揚先抑、設置懸念等。在習作指導中筆者非常重視對個別語言基礎較好同學的寫作技巧指導,有時僅僅那么一筆,卻往往能夠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尤其是恰當?shù)木拔锩鑼?。例如美國小說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一文中當?shù)吕驗闆]錢為自己心愛的吉姆買圣誕禮物而心情萬分沮喪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景物描寫:“她站在窗前,癡癡地瞅著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貓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籬笆上”。筆者告訴同學們,與其說是灰色的天空下有灰色的籬笆,還有一只灰色的貓,還不如說是因為主人正在用灰色的眼睛觀察,用灰色的心情感受眼前的一切。這一連串的“灰色”其實正是主人公沮喪心情的真切體現(xiàn),把她內心的窘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我們要用其他的文字正面描寫她現(xiàn)在的心情,也許難以下筆,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這樣一句景物描寫,區(qū)區(qū)三十多個字就讓讀者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個欲哭無淚又欲罷不能的為愛絞盡腦汁的善良少婦形象。
當然,其他的寫作技巧也能使文章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倒敘手法能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能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吸引讀者注意力;前呼后應能使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等等。但這些技巧的指導,又必須因文章而異,就學生們的習作個別指導,讓學生在修改中通過比較領會寫作技巧的奇妙作用,效果會相當良好。
四、尊重習作激發(fā)寫作熱情
有一次,一位同學的習作寫得很不錯,但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筆者寫了有二百多字的評語為她提出了改進意見,后來這位同學的寫作積極性特別高,進步也特別快。在一次談話中她告訴筆者,就是那多半張紅色的作文評語,讓她感受到自己的習作受到了尊重,她才覺得自己能把作文寫好……。筆者這才明白,學生的習作有時候也需要肯定,需要得到尊重。老師把學生的習作當回事來重視,學生也就更加會把自己的作品當回事來珍惜。這種激勵的方法還可以靈活處理。作文講評課上,我們可以把有亮點的習作當作范文介紹給同學們,即使學生的習作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有一個方面可以作為典范,都可以用來講評。另外,還可以把優(yōu)秀的習作通過辦班級小報、推薦給學校文學社或向兒童刊物投稿等方式,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工工整整地打印出來,自己的名字被赫然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時,他們內心的自豪感是難以言表的,這些都能大大地提高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熱情。
寫作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高級體現(xiàn),需要學生具有必要的語言基礎之外,還要有較強的觀察感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這些綜合能力的提高又并非一日之功,所以作文教學效果的突顯往往需要一個較漫長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萬不可急功近利,操之過急,以免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惠存軍 ?甘肅省鎮(zhèn)原縣馬渠九年制學校 ?7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