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曉娟
一、語文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
《皮亞杰的理論》一書,提出“同化”“順應”的概念,他說:“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個機體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結(jié)構(gòu)內(nèi)。”“生物的同化如果沒有它的對立面一一順應,從來不會自身單獨存在?!覀儼淹缘膱D式或結(jié)構(gòu)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fā)生的改變稱為順應?!?/p>
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互動的過程,那么學習者的個性和教授者的個性之間自然也就存在著同化——順應——同化——順應……循環(huán)往復,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相互交替過程。
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那就更無法回避個性,因為有個性才有藝術(shù)。我們承認學生生命主體性的同時,也應充分肯定語文教師的個性,當然,學生和教師面對的知識工具——語文教材,也大多是作家個性化的東西。語文教師有權(quán)利用自己的個性去演繹作品的個性,更可以用自己的個性進行課堂教學的再創(chuàng)作。正如烏申斯基所說:“在教學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chǔ),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fā)展和定型,只有個性才能培養(yǎng)性格?!?/p>
二、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實踐
美國的卡爾·蘭塞姆·羅杰斯認為,教師一旦將真誠、尊重、理解的態(tài)度建立起來,“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被束縛走向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克服單調(diào)性,針對不同課型,實行個性化教學。
《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用個性化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個性的發(fā)展。
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中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用現(xiàn)鈔兌換銀元的小事聯(lián)想到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生活狀態(tài),深入剖析了國人的奴性思想,把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歸納為“欲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并尖銳的指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仍舊“處于渴望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號召青年勇于沖破現(xiàn)實,努力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可見先生那顆全力拯救國民的赤子之心,先生一生孜孜不倦,棄醫(yī)從文,在黑暗的年代艱苦探索,嘔心瀝血,致力于挖掘國民的弱點,暴露社會的弊病,以引起國人的警醒。先生不愧是引領(lǐng)民族精神走向的一面大旗!
在教學之前,我思考了很久,應該如何帶領(lǐng)學生主動回顧歷史,回顧我們前人的生活,如何認識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從而理解先生的用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合乎人的“價格”的人呢?
上課了,很多同學還沒有從午睡的迷糊中清醒過來。我對大家說,今天老師為大家唱首歌,學生們立刻興奮了。我故意清了清嗓子,雙手緊握,大聲唱起了國歌。剛開口,學生笑了,但是我不動聲色繼續(xù)認真唱,學生慢慢神色嚴肅,聽我唱完,熱烈鼓掌。我說,今天給大家唱這首歌,是為了慶祝我們生長在新社會,我們都脫掉了奴隸的外衣,做了時代的主人。大家都學習了歷史,知道了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很不容易,當然,幸福時刻不能忘本,我們還應該真正了解一下我們的先人們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大家想不想?學生大聲說:“想”!我把事先寫好詩詞的小黑板掛起來,正面是臧克家的《老馬》,我?guī)ьI(lǐng)大家一起讀,讀完后我請學生講解詩歌的寓意,學生在高一時就學過這首詩,很快回答說這老馬象征舊中國的百姓,他們?nèi)倘柝撝?,生活艱難,但是面對壓迫,他們仿佛已經(jīng)麻木,也不知道反抗。學生基本領(lǐng)悟,我進一步補充說明,這只是三十年代百姓生活的縮影,那整個舊時代我們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大家了解嗎?有的說封建時代盛世里老百姓能吃的飽,有的說亂世里百姓苦,還舉了杜甫的“三吏”“三別”來證明舊時百姓的生活狀況。我說,你們說的各有道理,但這里還有更好的概括,我把黑板翻過來,帶領(lǐng)大家齊讀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當學生讀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后,教室里一片噓唏,我說,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有點茫然,我拿出事先準備的資料,為學生讀了一組唐在開元盛世時代老百姓因為服役納糧依舊不能確保衣食的數(shù)據(jù),學生都不勝感慨。我提問,那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百姓就只有忍受嗎?學生馬上說歷史上有很多次農(nóng)民起義,于是我和學生一道又回顧了歷史上重要的農(nóng)民起義事件,并著重說明了起義的結(jié)果,得到一個結(jié)論,起義基本上都失敗了或被封建貴族利用了。只有一個人起義最終成功了,學生馬上回答是朱元璋,對,我肯定,我問學生,農(nóng)民起義的目的是什么?他們說是為了不受壓迫,我說,他們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學生笑了,只有朱元璋自己實現(xiàn)了愿望,他成了天下人的主子!和學生討論到此,我總結(jié)說,大家都明白了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百姓有沒有走出受壓迫的境地呢?我們百姓的身上一直刻有兩個字,大家知道嗎?如果你們還不了解,那魯迅先生對此有更精辟的見解,大家能快速從課文中找到先生的論斷嗎?學生都有預習,馬上領(lǐng)悟了老師的意思,把先生的論斷讀了出來,中國的歷史就是百姓“欲做奴隸而不得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中國百姓身上那兩個字就是“奴隸!”結(jié)論出來了,主題抓住了,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先生為何要這樣定論中國的歷史呢?學生們興致來了,紛紛看書,我們就邊讀書邊討論,分析解讀了文章的論證部分。然后,我留下問題:這樣沉重嚴肅的話題,先生是怎樣引入的呢?是什么激發(fā)了他來探討這個問題呢?請大家回去認真看書,總結(jié)課文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
我自己認真投入,激情洋溢,我?guī)ьI(lǐng)學生唱國歌,抒發(fā)我們當家作主的自豪,也讓學生感受這份來之不易的生活。我覺得教授這樣主題嚴肅、深刻的文章,教師自己要從內(nèi)心受到感染和啟發(fā),用自己的良知和激情去打動學生,引領(lǐng)學生投入的學習,認真的思索。
三、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反思
筆者在追求個性化教學的同時,也有很多的不當。如重視對教學過程的設(shè)計,而對教學目標思考不足。注重實施預設(shè)的教學方案,課堂流于瑣屑的分析。
對此,筆者認為語文課堂上的個性化教學需要閱讀面的拓展,同時勤于思考,讓知識儲備更加豐厚,讓思想更加深刻,才不會讓個性化教學流于形式。語文課堂的個I生化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靈魂,只能不斷摸索、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