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紅
西漢文學家劉向有一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令他言中的是:兩千年后的今天,書果然充當了藥品。
據(jù)報載,在意大利的藥店里,有些藥盒內(nèi)裝的并不是藥,而是詩歌。不同的詩有不同的適應(yīng)癥,均由心理學家和文學家共同打造而成。據(jù)說,這些詩歌對失眠癥、憂郁癥、精神分離癥等有一定的療效。吟詩醫(yī)病在日本、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也十分流行。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清代曾國藩在其家書中說: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讀書養(yǎng)得生機盎然,乃可歷久不衰”。這些文學大師和儒學大師所說的“營養(yǎng)品”和“變化氣質(zhì)”,不僅是指身體上的療效,更主要指思想上的精神療法。
是的,如今社會,面對紅塵的煩擾,色欲的蠱惑;面對金錢的引誘,權(quán)利的喧囂;面對頻繁的往來,諸多的應(yīng)酬,人心中滋生出種種怪癥和浮躁,純潔高雅,寧靜致遠離我們越來越遠。對于人之心靈的傷害,莫過于這種怪癥和浮躁。你想享受生活的靜美,遠離浮躁嗎?那就手持書卷,靜坐一隅,平心就讀吧。讓你的心靈在《白鹿原》上馳騁,在《紅樓夢》中舒展,在《三國演義》中睿智,在《水滸》中豪放,在《西游記》中除愚,最后在《塵埃落定》中獲取寧靜;讓你的思想沿著《春秋》,經(jīng)過《論語》,跨越《史記》變得越來越與時俱進;讓你的思維在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中變得才思敏捷,神清氣爽,胸襟開闊……
好的書籍,是凈化心靈,提升人格,增長智慧、生活品味提高、幸福指數(shù)上升的營養(yǎng)品。心情郁悶時,不妨讀一讀激情洋溢的書;悲觀失望時,不妨讀一讀陽光明媚的書;煩躁難耐時,不妨讀一讀寧靜如水的書;時乘運蹇時,不妨讀一讀波瀾壯闊的書;俗物纏身時,不妨讀一讀視野開闊的書……
書是北斗,書是燈塔,會將你從黑暗引向黎明,從湍流引向彼岸。
記得上學時語文老師在講解《三味書屋》時,告訴我們,三味乃“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那種滋味,不僅僅是書中之味,其實讀書本身就有一種別樣的滋味在心頭。
讓我們把書當作一劑良藥,讓她在潤物細無聲中醫(yī)治軟骨癥、短視癥、貪婪癥、自私癥……身心得到凈化、純潔,人生得到高尚、完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