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去美術館參觀時,看到歷代大畫家創(chuàng)作的一幅幅精美的畫作,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不過,除了大藝術家們精妙的構思和高超的技法,還有一些“小朋友”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呢!
原來在古代,人們畫畫時使用的顏料都是純天然的。它們大多來自不同的天然礦物。人們開采出這些天生就帶有顏色的礦石,將它們碾碎,磨成粉末,就可以當作顏料來畫畫了。從原始社會的洞穴壁畫,一直到18世紀歐洲的油畫,都離不開這些五顏六色的礦石。
那礦石的顏色又是從哪里來的呢?當然是因為“住”在里面的不同元素啦。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才有了這種“點石成畫”的奇妙。后來隨著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們開始生產各種各樣的人工合成顏料。但它們的主要成分仍然和這些元素有關。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藏在石頭里的“小畫家”吧。
含汞的礦物有個更耳熟的名字,就是朱砂。一聽就知道了吧?它一定是——紅色的!沒錯,而且這種紅非常鮮艷,可以歷時成百上千年而不褪色。中國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bó)畫,就是用朱砂繪制而成,仍然艷麗非凡。
都知道端午節(jié)時要喝“雄黃酒”,但你知道還有一種東西叫“雌黃”嗎?它是砷和硫的化合物,看上去是檸檬黃色的。古代的時候,人們把它研磨成粉。不但可以用來畫畫,而且如果你在黃紙上寫錯了字,還可以用它當“涂改液”來修改呢!
一般的鈉結晶是白色的。但在古代的波斯,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含鈉和鈣的硅酸鹽礦物。這就是著名的藍金石。它像天空一樣的藍色不但是最好的藍色顏料,而且皇帝和僧侶們還經常用它來修建祭天的廟宇,相信能通過它把靈魂帶入天堂。甚至就連古埃及人抹在眼睛周圍的眼線膏里,也含有藍金石的成分。
歷史課本里曾經提到,山頂洞人會將一些紅色的粉末撒在死者身邊,作為一種葬禮儀式。這些紅色粉末就是褐鐵礦的礦石。在歐洲,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用它做顏料,繪制了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巖洞壁畫,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褐紅色皮毛的野牛和其他動物。
銅是最容易“臉變綠”的礦物。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們在山中發(fā)現(xiàn)了綠色的含銅礦石——孔雀石。它美麗的色澤很快就被人們利用起來,用來繪畫和染色。在古希臘,孩子們還會收到用孔雀石制作的項鏈,作為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