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李家賽 王鶴偉
“金葉子”帶來好日子
文·圖 / 李家賽王鶴偉
陽春的滇西南邊陲,鳥語花香,蜂喧蝶舞,處處滿載著春耕喜悅。
穿行于臨滄市耿馬縣四排山鄉(xiāng)班康村現代煙草農業(yè)示范區(qū),沃野平疇上,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風光盡收眼底。滿臉汗水駕著拖拉機耕耙的煙農,喜悅中透著希望……“托共產黨的福,這日子越過越自在。沒想到這瘦田薄地也能長出‘金葉子’,讓布朗人過上甜蜜生活?!?0多歲的村民董老大無限感慨。
曾經極度貧困的布朗族村寨班康村, 350多人家分散在喀斯特地貌的連綿高山中?!捌露柑锴鹦。囡柍圆伙?,遇上旱澇災,收成打水漂”,是班康村農業(yè)生產的舊時寫照。
2010年以來,臨滄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將新煙區(qū)開發(fā)與現代煙草農業(yè)建設相結合,與國家“興地睦邊”農田整治項目相結合,加大對貧困地區(qū)產業(yè)扶持力度,帶領布朗族村民靠種煙走上了致富之路。5年來的幫扶建設,如一股春風,吹醒了布朗山沉寂已久的土地,點燃了布朗人無盡的希望。如今,深藏在大山中的偏僻布朗村寨,已蛻變?yōu)橐粋€“村美民富人歡樂”的美麗鄉(xiāng)村。
圖為班康村煙農正在煙田起壟
“彎田窄地整平了,‘雷響田’變成了‘活水田’,拖拉機開進大田來,這煙葉質量一下子上來了。”正駕著微耕機起壟的大海子自然村村民何朝富說。
何朝富家有16畝梯田,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宜煙葉生長。然而令他頭疼的是,耕地雖然多,卻都是缺水性、零零散散的“巴掌田”。一到雨季水土流失嚴重,旱不能灌,澇不能排。由于沒有脫貧的主導產業(yè),平常開銷只靠幾畝茶園,他只能常年外出打工,看到大山外的農家種煙富裕了,只有羨慕的份。
“你看這地塊兒,都是整片連起來的,原來的坡地是大埂套小埂,現在坡田改造成了梯田,把田埂全平整掉,小田連成了大地塊,機耕路修到田間,三面光溝渠修到田頭,不僅便于機械化耕種,還增加了土地。每畝煙田畝產值達到3200多元,高的達到4000多元呢。鄉(xiāng)親們數著賣煙票子,都說黨的政策好,煙水工程是民心工程??!”何朝富感慨道,“修建煙水工程,不僅推平了山坡地,更是推開了布朗人靠天吃飯的舊觀念,當初對烤煙生產一知半解的村民,如今已成長為種烤煙的能人高手,如今種煙戶家家有拖拉機、微耕機。”
班康村黨總支書記、主任董有和介紹,國家及煙草部門2010年以來先后在大海子田壩投入700多萬元,土地整形700畝,修建機耕路、田間灌溉渠4000米,建設12口水窖、39座密集烤房、5畝育苗工場,夯實了班康村發(fā)展烤煙產業(yè)的基礎。通過烤煙扶貧產業(yè)的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2000元增至如今的6000多元。得益于煙葉種植,布朗人住上新房子,買來了新車子,過上了好日子。
(責任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