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鳴
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曾任格魯吉亞總統(tǒng)。2003年他參與發(fā)動“玫瑰革命”,借此上臺后尋求格魯吉亞加入歐盟和北約。不過,自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以來,薩卡什維利的親西方政策始終受制于克里姆林宮,并最終因此于2008年引發(fā)了與俄羅斯的戰(zhàn)爭。今年5月30日,薩卡什維利被任命為烏克蘭敖德薩州州長。
他曾經(jīng)大膽推行反腐運動,通曉多門語言,這將成為他治理語言混雜、情況復雜的敖德薩州的寶貴經(jīng)驗和優(yōu)勢。同時,作為一個“外來者”,他在敖德薩乃至整個烏克蘭的內斗中少有牽連。
像烏克蘭這樣內亂嚴重的國家,本地人才不足,吸納外國人才進入政府并非“怪事”。不過,烏克蘭總統(tǒng)波羅申科對薩卡什維利的任命則另有深意且極具風險,尤其是在“親俄”分離武裝與烏克蘭軍隊爭奪激烈的敖德薩州。這一任命顯然是針對普京的。普京“憎惡”薩卡什維利,曾在2008年俄格戰(zhàn)爭期間揚言“要狠狠地吊死他”。當前,與俄羅斯尋求和平仍是烏克蘭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對薩卡什維利的任命無疑是一次對俄羅斯的“挑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