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簡論唐代駢體公文發(fā)展之分期

2015-07-29 14:12:47華鑫文
青春歲月 2015年14期
關(guān)鍵詞:分期唐代

華鑫文

【摘要】唐代立國,承六朝之遺風(fēng),文章以駢儷為美。但是,隨者社會的發(fā)展,在特定的政治歷史條件下,在唐代文士的不斷反思和改革創(chuàng)新下,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的公文文風(fēng),不斷發(fā)生著較為明顯的變化。本文旨在探析唐代文風(fēng)變革及駢體公文變化發(fā)展的歷程,主要從駢體公文之承襲與突破期、駢體公文之改良與發(fā)展期、駢體公文之回溯與整合期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唐代;駢體公文;分期

一、駢體公文之承襲與突破期

唐初,駢文依然在文壇上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被視為文壇正宗,且在寫作方法上仍然秉承六朝華艷、繁麗的習(xí)氣。當時大多數(shù)文壇、政壇柱國是前朝遺老,故而在公文寫作上,文人亦“沿江左余風(fēng)”。加之,最高統(tǒng)治者對駢文華麗風(fēng)格的偏愛,駢體公文遂延續(xù)光大,文風(fēng)多表現(xiàn)出對前朝的承襲。謝無量《駢文指南》云:“唐興,文士半為陳隋之遺彥,沿徐、庾舊體。太宗本好輕艷之文,首用瀛洲學(xué)士參與密勿,綸誥之言咸沿儷偶。”

作為皇帝,從維護其政治統(tǒng)治的角度出發(fā),又不得不以命令的方式限制過于華靡的文風(fēng),以開求真務(wù)實的政治風(fēng)氣,展示新朝氣象?!敦懹^政要·文史》載太宗語:“文體浮華,無益勸誡,何假書之史策;其有上書記事,詞理直切,可裨于政理者,朕從與否,皆需備載”。鼓勵朝臣去浮華,尚“直切”。同時,朝中重臣也有易浮靡之風(fēng)的想法。李延壽《北史》卷83中說:“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淪缺,漸乖典則,爭馳新巧。簡文、湘東啟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揚鑣。其意淺而繁,其文匿而彩,詞尚輕險,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聽,蓋亦亡國之音也?!?/p>

在新朝氣象的影響和國家高層的提倡下,唐初的駢體公文形式在承襲六朝余風(fēng)的同時,又融入了弘大的氣象,斫去繁縟,體現(xiàn)出了唐王朝的治世精神,開始向雍容華貴、氣象正大、清新流利的方向發(fā)展。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突出表現(xiàn)了這一時期駢體公文的特征:對仗工整、意象弘大、氣勢雄渾、文脈貫通。檄文開頭就說: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jié),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后于翬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首段數(shù)言,駢散結(jié)合,夾、襯并用,歷數(shù)武后罪狀,筆力剛勁,文氣暢達,令武后無辯解之機。其次描寫義軍雄姿,更是氣沖霄漢: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fù)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fēng)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吒則風(fēng)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山岳崩頹”“風(fēng)云變色”對仗精工雄麗,“班聲動而北風(fēng)起,劍氣沖而南斗平”音節(jié)短促頓挫,力量萬鈞。尾句更以兩個反問句連用,進一步增加了文章的氣勢。末段號召天下群起討伐武后,動之以情又不減武力除暴之決心,字字鏗鏘,如刀似箭,充滿了唐人特有的自信與豪放:

公等或居漢地,或協(xié)周親;或膺重寄于話言,或受顧命于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

句式以四字、六字錯綜交錯,時急時緩,末尾又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之七言流水對作結(jié),體現(xiàn)了對六朝抒情小賦寫法的繼承。同時,本文也體現(xiàn)出了唐人的創(chuàng)新之處,即是以虛字成對。駱文中有“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之句,此句為隔句對,孫德謙云:

駱賓王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文為當時所傳誦,后世亦多稱之。其中“良有以也”“豈徒然哉”以虛字作對,六朝文則無是也。

要之,在唐朝新朝甫立,舊風(fēng)未消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加之國力日盛,唐人自信心大增,將六朝華美的優(yōu)點與本朝弘大氣象相結(jié)合,漸洗浮靡,向清新流暢,氣勢莊重的方向發(fā)展。這種趨勢到了玄宗朝,始成較為穩(wěn)定的文風(fēng)。

從玄宗朝的外部環(huán)境來看,唐王朝經(jīng)過較為長期的快速發(fā)展,國力大增,四周賓服,物阜民康,社會穩(wěn)定,漸入盛世,此時,朝廷需要華美莊重的文章以“潤色鴻業(yè)”,于是,張說、蘇颋雄起文壇。《舊唐書·張說傳》:“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學(xué)之任凡三十年,為文俊麗,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筆,皆特承中旨撰述,天下詞人,咸諷誦之”。張說大手筆的出現(xiàn),標志著初唐公文對六朝的承襲與本朝的融合過程結(jié)束并已成熟。

如張說作《圣德頌》:

天祚圣唐,啟我明主。大哉皇帝!與天同矩。天乎蓋之,地乎載之。陽和化育,懷生賴之。孝乎惟孝,告成於天。靈壇神岳,思皇嘏焉。皇哉皇哉,胡可舍□,大君受命,□景來翔。流天汛日,爛漫成章?;T瑞典,昔祚軒皇。而今表圣,土德以昌。西戎遠國,畏君之靈。古稱即序,今 來庭。帝女是降,其從如星。天人偃革,以迄太寧。北胡狙獷,狃於征伐。帝初歷試,護彼窮發(fā)。懷我好音,稽顙天闕,遐哉大同,天子之功。

頌的正文部分為四言句式,文辭典雅莊重,且前后押韻并多出換韻,引用上古賢君事跡,贊揚當今君主,文中多處出現(xiàn)“皇”、“圣”、“明”、“大”等形容詞,是地地道道的粉飾太平的文章,也是出于朝廷對外宣傳的需要。又如蘇颋的《授王仁皎開府儀同三司制》:

門下:后族之榮,況有資敬,臺儀之重,允膺是求。特進王仁皎,盛門華緒,當代賢戚,不言而自有陽秋,從信而罔愆風(fēng)雨。軒星作范,已寵於金穴;魯館增輝,更芳於玉樹。三事斯擬,百工式瞻,俾延椒臺之祥,宜助槐庭之理??砷_府儀同三司,主者施行。

此文相當于現(xiàn)在的委任狀,蘇文端莊典雅,充分體現(xiàn)了皇家的威儀,氣勢博大雄渾,浮靡之風(fēng)于此中已難見矣。

二、駢體公文之改良與發(fā)展期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民生凋敝。中央權(quán)力下移,地方藩鎮(zhèn)實力大增,造成中央與地方關(guān)系的緊張,導(dǎo)致戰(zhàn)亂頻發(fā)。傳統(tǒng)的公文體式受到聲韻格律的限制,不易將急切之事表述清晰,陸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促使公文進一步向流暢自然,質(zhì)樸切實的方向發(fā)展。

如其《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一節(jié)文字:

臣聞“作法於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安救”示人以義,其患猶私;示人以私,患必難弭。是以務(wù)鳩斂而厚其帑櫝之積者,匹夫之富也;務(wù)散發(fā)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天子所作,與天同方,生之長之,而不恃其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之不為貪,散之不為費,以言乎體則博大,以言乎術(shù)則精微。亦何必撓廢公方,崇聚私貨,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虧法失人,誘奸聚怨,以斯制事,豈不過哉!

陸贄作此文時,正值藩鎮(zhèn)叛亂,涇源兵變后,德宗倉皇逃出長安,駐蹕奉天,不思合眾力以抵御叛兵,反而竭力收取財貨以充實皇帝的私人寶庫,瓊林大盈二庫。陸贄深謀遠慮,上書勸諫,遂作此文。

落筆伊始再無大段的套話及頌揚之辭,而是開門見山,出言立論,直奔勸諫的主題,理勢俱足,筆力剛直。同時,勸諫含蓄委婉又沉穩(wěn)有力,不失上行文的恭敬。他指出,君主應(yīng)該以天下為念,不可只顧自實,否則是以天子之尊行有司之任,是“辱萬乘以效匹夫之藏”的行為,不能安邦定國,撥亂反正。據(jù)史書記載,德宗聞言,“嘉納之,令去其題署。”

陸贄完成了初唐以來公文“脫去浮靡”的任務(wù),使得駢體公文以其清新平易且流暢自然的風(fēng)格為國家政治服務(wù)。自此,駢體公文至陸贄變得“雖多出于一時匡救規(guī)切之語,而于古來政治得失之故,無不深切著明”。而稍后的古文運動,雖有以古文取代駢文之意,但是駢文的深厚根基難以撼動,加之當時文人心中以駢文為正宗,韓愈柳宗元本人也多作駢文奏議,柳宗元的表章奏啟對仗工整,清新自然。舉數(shù)例以明之:

伏惟皇帝陛下,協(xié)周文之孝德,齊大禹之約身;弘帝堯之法天,過殷湯之解網(wǎng)。未逾周月,四海將致于時雍;甫及元正,率土更欣于再造。

殷宗恭默,再開成湯之業(yè);漢文聰明,克承高祖之緒。陛下重離出曜,體乾繼統(tǒng),主鬯彰孝恭之美,撫軍著神武之功。欽承遺訓(xùn),永保鴻業(yè)。遏密之中,施雨露以被物;遐邇之地,睹日月之繼明。

討淮右之兇,則下車而授首;服恒陽之虜,則馳使而革心。

從古文運動領(lǐng)導(dǎo)人的初衷來看,他們本望以純正之古文代替駢文,但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文士們從散體文中吸取了流暢自然、說理透徹的優(yōu)點應(yīng)用于駢體公文的寫作,給駢體公文的寫作注入了一劑新鮮血液,真正形成了初唐以來所倡導(dǎo)的“文質(zhì)彬彬”的風(fēng)格。

三、駢體公文之回溯與整合期

晚唐時期駢體公文復(fù)現(xiàn)六朝之華美,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上的“返祖”現(xiàn)象,但并未完全拋棄前期公文寫作的優(yōu)點,而是將兩者重新加以整合,在保持文意流暢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更多地華美成分。究其原因,乃是晚唐之際,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quán),唐王朝已經(jīng)被拖累得十分疲憊了。士子們希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漸漸被消磨殆盡,開始消極避世,于作文上,醉心于文字的雕琢,與南朝的情形有了些許相似之處。然而,盛唐余音尚未完全絕跡,前人如陸贄等駢體公文大家對公文創(chuàng)作的探索與改良也被晚唐作家們吸收。

最能代表這段時期公文特點的作家是李商隱。郭預(yù)衡《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長編·隋唐五代卷》評曰:“善于融合六朝徐庾和中唐陸贄駢文之長,故屬對精密,色彩艷麗,華瞻典雅,遂為唐代駢文的集成者”。

如其名篇《上河?xùn)|公啟》之節(jié)文:

某悼傷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方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允,不暇提攜?;蛐§妒逡怪?,或幼於伯喈之女。檢庾信荀娘之啟,常有酸辛;詠陶潛通子之詩,每嗟漂泊。

此段駢散并行,用典精密。首句“某悼傷以來,光陰未幾。梧桐半死,方有述哀;靈光獨存,且兼多病。眷言息允,不暇提攜?!睘樯⒕?,兼以敘事。使文章氣脈流通,不顯臃滯。孫德謙云:“駢體之中,使無散行,則其氣不能疏逸,而敘事亦不清晰?!贝硕吻鞍胍陨⑹?,后半以駢寓情,“梧桐半死”典出枚乘《七發(fā)》之“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生半死”,“靈光”句,乃引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言之“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猶存”之句;而后復(fù)引嵇康、蔡邑、庾信等人之事以敘自身處境之困厄。典故的使用擴大了文章的容量,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反映出晚唐的駢體公文用典繁復(fù),辭藻華麗,對仗工整,聲韻和諧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蔣伯潛, 蔣祖怡. 駢文與散文[M].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

[2] 吳 兢. 貞觀政要[M]. 王 娟, 譯注. 上海: 三聯(lián)書店, 2013.

[3] 許嘉璐. 二十四史全譯[M]. 上海: 世紀出版集團,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

[4] 清董誥, 等, 編. 全唐文[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

[5] 許嘉璐. 二十四史全譯·張說傳[M]. 上海: 世紀出版集團,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

[6] 劉 煦. 舊唐書·陸贄傳[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7] 永 瑢, 等, 撰. 四庫全書總目[M]. 集部別集類三. 北京: 中華書局, 1965.

[8] 郭預(yù)衡.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長編·隋唐五代卷[M]. 北京師范學(xué)院, 1993.

[9] 孫德謙. 六朝麗指[M]. 宦益堂本, 1923.

猜你喜歡
分期唐代
淺析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4:09:33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我國唐代文學(xué)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shè)計美學(xué)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xué)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多排螺旋CT對宮頸癌影像診斷的價值
中小學(xué)微課發(fā)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骨病活動型脊柱結(jié)核合并截癱的分期及臨床意義
越西县| 洞头县| 清苑县| 大埔区| 册亨县| 临澧县| 广德县| 紫阳县| 固阳县| 鄱阳县| 德阳市| 柞水县| 中阳县| 永兴县| 临武县| 金阳县| 吉隆县| 青海省| 绥德县| 名山县| 当阳市| 恩施市| 广丰县| 兴和县| 武鸣县| 青岛市| 海盐县| 永寿县| 新沂市| 南华县| 七台河市| 西藏| 竹溪县| 抚顺市| 凤阳县| 巴南区| 邢台县| 大同县| 高雄县| 黄骅市|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