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晶
十幾年前,剛開始接觸網(wǎng)絡,頭一件事便是給自己起個網(wǎng)名。腦海里搜尋幾圈,想起老舍先生一篇中篇小說《月牙兒》。當時沒有讀過作品,只覺得這名字好聽、順口又帶些與眾不同的意味,便忙著在各大網(wǎng)站注冊賬號,不亦樂乎。后來,在圖書館借了書來,才知道看上去很美的“月牙兒”全然是凄苦的代言人,心里也有了膈應,將這網(wǎng)名棄之不用。
《月牙兒》以第一人稱寫成,無名無姓的女主角波瀾不驚地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不可勝數(shù)的困苦經(jīng)歷。文章語言平白如話,極少刻意的修飾語詞,但卻將人間的罪惡之事描摹得淋漓盡致。
我心中的苦處假若可以用個形狀比喻起來,必是個月牙兒形的。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住。
——《月牙兒》
全篇不乏如此詩意的語句,與迷離的意象一起勾勒出當時社會底層民眾殘破的生活圖景。而處于底層之底層的,是女性?!对卵纼骸肥且磺涣枞枧缘谋?。中國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男權社會,婚姻和家庭意識形態(tài)對女子的壓抑根深蒂固,使得女性地位卑微,無論在經(jīng)濟上還是身體上都要依附于小家庭結構,也就是依靠男人?!皨D女解放”這個包含豐富涵義的短語在當時的語境下簡單地與“戀愛自由”畫上了等號,“實踐愛情”成為中國知識女性最重要的屬性。她們青春的覺醒與五四時代的鼓點合拍,使得個性解放、追求自我順理成章。但對于文中的舊社會母女而言,失去了丈夫和父親,能夠選擇的道路只能是相繼淪為暗娼。
《月牙兒》里的“我”讀完了小學,也試圖靠自己抄寫文書、織補衣物、做飯店招待等維持生計,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去“推遲那個日期”,“裝了一身新的行頭,上了市”的日子?!绑w面、道德是有錢人說給別人聽的,女人,得承認自己是女人,得賣肉。”黑暗的社會并沒有給這個抗爭的心靈任何出路,“我”沒能走脫宿命,不得不屈服迎接“世襲的職業(yè)”?!拔摇逼届o地看著自己迅速腐壞:
我愛活著,而不應當這樣活著。我想象著一種理想的生活,像作著夢似的;這個夢一會兒就過去了,實際的生活使我更覺得難過。這個世界不是個夢,是真的地獄。
輕言細語里飽含著不公平與屈辱的血淚,充滿著對罪惡社會的控訴與怨懟。在“我”的凄涼一生中,時常陪伴、給予安慰的并非母親,更沒有愛人與朋友,只有高懸在夜空中的一抹冷清的月矛一純凈又涼薄。在父親去世的深夜、在母親改嫁的傍晚、不自知做了情婦的春夜、最終站在街邊招徠生意的夜晚,月牙兒始終不離不棄。
正因為此,我每每看見如鉤的新月,總能想起老舍先生的《月牙兒》,從而勾勒出一個干凈、漂亮女學生的輪廓。我是希望她活在夢中的。
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xiàn)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云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爸死時那個月牙,媽轎子前面那個月牙,我永遠忘不了。那一點點光,那一點寒氣,老在我心中,比什么都亮,都清涼,像塊玉似的,有時候想起來仿佛能用手摸到似的。
天是暗藍的,沒有一點云。那個月牙清亮而溫柔,把一些軟光兒輕輕送到柳枝上。院中有點小風,帶著南邊的花香,把柳條的影子吹到墻角有光的地方來,又吹到無光的地方去;光不強,影兒不重,風微微地吹,都是溫柔,什么都有點睡意,可又要輕軟地活動著。月牙下邊,柳梢上面,有一對星兒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著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輕擺的柳枝。墻那邊有棵什么樹,開滿了白花,月的微光把這團雪照成一半兒白亮,一半兒略帶點灰影,顯出難以想到的純凈。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