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型出口企業(yè)一般都沒有自己的生產實體,接單后需尋找合適的生產工廠,生產訂單產品。為保證產品的交期、質量等,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外貿公司需指派外貿跟單員跟蹤出口產品的生產進度、生產質量和產品包裝等業(yè)務。這些工作都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下面以服裝跟單為例,結合實例,從生產進度跟蹤、生產質量跟蹤和產品包裝跟蹤三個方面,對外貿跟單員跟蹤出口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過程及其對策進行分析。
一、生產進度跟蹤
外貿公司和工廠簽訂內貿生產合同后,跟單員要督促生產企業(yè)盡快下達生產通知單,生產開始后,需跟蹤生產進度,以保證貨物的交期。
(一)容易出現的問題
1. 貨物生產滯后,不能趕上交期。生產跟單最常見,也最讓人揪心的問題就是工廠生產滯后,導致出現訂單可能趕不上交期的困境。工廠生產滯后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未及時到位、急單插入、機器出現故障、生產管理不善、國家臨時限電,或者外商要求臨時調整修改一些東西或一些細節(jié)未按原計劃時間給工廠,導致工廠不能及時上線生產等。例如,某服裝外貿公司2015年一季度接到一訂單,因為輔料(拉鏈)沒有提前到位,導致工廠半工半停滯狀態(tài)生產了近半個月。這就是“原材料未及時到位”原因導致生產滯后的例子。
2.工廠訂單再外包問題。有的工廠在進度趕不上時,會將訂單的一部分外發(fā)其他廠生產,若工廠對外發(fā)廠(外包廠)的生產跟蹤不利,外貿公司的跟單員又沒有及時發(fā)現工廠外發(fā)的行為,就有可能出現因外發(fā)廠未按計劃進度生產或因外發(fā)廠生產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而導致交期延誤的后果。例如,外貿公司找A服裝廠生產女士牛仔褲30萬件,2個月后交貨;1個月后,A服裝廠發(fā)現趕不上交期,臨時找到外發(fā)工廠B生產。由于A工廠生產緊張,沒有對B工廠全程跟單,只在B工廠生產初期進行了把關,之后未跟蹤,直到交期的前一周,A工廠才發(fā)現B工廠的生產質量出了問題,嚴重到基本達不到要求,甚至要報廢的狀況。但此時已趕不上交期。整個過程中,外貿公司的跟單員并沒有發(fā)現A廠再外包的情況,最終導致這個訂單出現了嚴重的失誤。
3.進度跟催中的溝通問題。外貿跟單員發(fā)現工廠有生產滯后的情形時,一般會第一時間與工廠聯系,要求工廠加緊進度。此時,若跟單員缺乏溝通能力或技巧,就無法達到有效催單。例如,有的外貿跟單員對產品生產一知半解,催單時不能準確找到生產滯后的原因,與工廠溝通時很被動,尤其是碰到生產技術上的問題,溝通時往往驢頭不對馬嘴。再如,有的跟單員催單時態(tài)度過于強硬,溝通毫無技巧,常以命令式的語氣要求工廠加快進度,最終不但沒有達到催單的效果,還導致了雙方更激烈的矛盾;有的跟單員則過于客氣,趕催進度時完全不能引起工廠重視,催單也無效。
(二)跟單策略選擇
1.要用設計進度跟蹤表來跟蹤生產進度。一般來說,任何訂單產品的生產都必須讓工廠在生產前提交一個TIMETABEL(生產進度計劃表),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生產進度計劃表中的“計劃產能”數據要盡量準確,寧可保守,也不要盲目樂觀。同時,跟單員需要用設計進度跟蹤表來跟蹤計劃完成情況,以便讓跟蹤工作變得清晰易查詢。進度跟蹤表需包括實際與計劃生產的對比數據,實際進度內容需詳細具體,例如,服裝生產進度跟蹤表設計時,要將布輔料到位情況、各工藝進度(如裁床進度、印花進度、繡花進度、平車進度、坎車進度、打邊進度等)、尾部進度(檢查打包等)等都設計到表格中。
2.要通過積極跟蹤處理好進度落后情況。積極跟蹤實際生產數據是保證生產進度不出現大問題的關鍵。跟單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形,做不同的進度跟蹤(催單)規(guī)劃,例如,對跟催要求高的訂單或首次合作的工廠,可適當增加催單的次數;若發(fā)現進度落后情況,要及時查找原因,妥善解決。例如,文章前述的某服裝外貿公司2015年一季度的訂單,由于輔料(拉鏈)沒有提前到位,導致工廠半工半停滯狀態(tài)生產了近半個月,該例中外貿公司跟單員及時發(fā)現了情況,并了解到輔料沒有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工廠確認好輔料明細(主要是拉鏈尺寸等)后下單給拉鏈廠時已近過年,拉鏈廠工人回家過年導致了拉鏈未及時生產。由于發(fā)現得早,跟催及時,后期輔料到位比較快,這個訂單最終沒有延誤交期,實現了安全走貨。
3.要充分了解工廠訂單是否再發(fā)包并及時跟進。外貿跟單員要警惕工廠再外包情況的發(fā)生,一方面可以在生產合同中列明“不可轉包”或“外包需提前告知”等條款;另一方面則是在出現進度落后情況時,多加留意工廠的再外發(fā)行為。若出現工廠必定要外包的情形,則要對外發(fā)廠做緊密跟蹤,尤其注意由于外發(fā)廠生產質量不到位導致最終無法按時交貨的情況發(fā)生。最保險的做法是,要求工廠先小部分試單,對外包廠滿意后,再增加訂單數量,例如,一個1萬數量的外包單,可以第一批1000件,送到工廠檢驗沒問題后,逐步增加外發(fā)數量。這樣可以較好地控制風險。
4.要注意催單時溝通的有效性。外貿公司與工廠之間,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上下級關系。因此,外貿跟單員在催單溝通過程中,首先要注意溝通角度,要與工廠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命令工廠按照我們的要求做。其次,跟單員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只有對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熟悉,才能與工廠無縫交流,促成有效催單。最后,要有意識地學習、鍛煉與使用溝通技巧,例如,溝通時先傾聽后發(fā)表意見;同樣的話試著換個角度說;借助現代化通訊手段“潤物細無聲”地拉近與工廠聯系人之間的距離等等。
二、生產質量跟蹤
產品生產過程中,外貿跟單員還需根據外商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跟蹤產品生產質量。
(一)容易出現的問題
1.產品工藝單描述不清晰或有錯誤。產品進入生產環(huán)節(jié),跟單員首先要將工藝單翻譯成中文發(fā)給工廠,產品工藝單描述是否準確、清晰,將直接影響產品的生產質量。以服裝為例,服裝工藝單上一般會有款式結構圖、面輔料詳情、服裝規(guī)格尺寸信息、各工序工藝要求(如裁剪、縫紉、整燙等工藝的要求)等。由于細節(jié)較多,很容易出錯,諸如:(1)服裝主料(面料)涉及到品種、紗支、結構、克重、顏色等的描述是否清晰,顏色上要尤其注意特殊色,是否有特別要求,比如磨毛、絲光,防靜電、防皺等處理等;(2)服裝輔料涉及種類很多,包括拉鏈、繩、紐扣、雞眼、人字帶、花邊、丈巾(松緊帶)、羅紋、主嘜、洗水嘜、成份嘜、旗嘜、吊牌、袋牌、裝飾牌等。任何一個輔料都要注意,不能忽略,如拉鏈是否指定(如YKK),拉鏈尺寸是否正確,梭織布有無說明是否需要染色等。
2.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產品原材料有主、輔料之分,其中任何一個原材料,即便是很小的、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一個輔料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產品不符合要求。以服裝為例,服裝的主料為面料,有可能會出現面料廠出大貨時偷工減料,或者混進次品面料的情況。而服裝的輔料多而雜,有些輔料往往容易被忽略,更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包括:(1)染色問題,有些輔料,如人字帶、花邊、拉鏈布帶的色牢出現問題或用了禁用染料;(2)水洗標問題,外商要求水洗標用編織工藝包邊,有的工廠為節(jié)約成本用了切割邊;(3)吊牌標貼問題,有些外商要求吊牌背面粘貼一個用來表示貨號、產地、顏色和條形碼的標貼,標貼的形狀和材質容易出現錯誤。
3.某道生產工序出現問題。產品生產一般都要經過多道工序,其中任何一個工序出錯都會影響產品質量。以針織服裝為例,在織貨時有可能出現粗幼毛、走字碼、針路、污漬、單毛、漏針、爛孔、扭骨等問題;在縫盤方面,容易出現縫毛顏色、膊帶配色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在洗水方面,容易出現洗水后色差較大、烘干后手感不符合要求、動物毛類洗水后出現異味等問題;燙衣工序則有可能出現極光、坑條織物燙得過開、光絲物燙后扭骨不對稱等問題,打鈕工序中打鈕線及鈕門線配色出現問題等。這里涉及的專業(yè)術語較多,跟單員若對生產工序不求甚解,就很難準確發(fā)現問題,也便無法有效跟蹤生產質量了。
4.工廠因趕工降低產品質量。有些工廠因為交期臨近,在加緊生產的同時,產品質量有所下降。特別是文章前面提到的生產再外發(fā)時,這樣的情況極有可能出現。有些跟單員為避免因交期延誤出現的麻煩,會默許工廠這么做,允許產品質量出現一定的偏差。但這樣做的后果往往很嚴重,雖然保證了交期,但外商對產品質量的質疑會影響公司的信譽,直接影響長期合作。
5.外商親自查貨過程中出現問題。外商查貨一般會分中期查貨和尾期查貨。以服裝為例,中期查貨一般安排在有30%-40%成衣出來的時候進行,主要查驗織法、字碼、尺寸等;而尾期必須80%,甚至部分要求嚴格的客戶要100%裝箱后,進行抽箱開箱拆袋查驗,主要針對尺寸、重量、顏色、洗燙、輔料、包裝等的查驗。無論是中期查貨,還是尾期查貨,若查貨出現問題,都會影響交貨時間及交貨質量。外商查貨過程中可能出現以下問題:(1)跟單員沒有積極協助查驗工作,例如沒有與外商溝通好看貨日期,沒有提前準備好相關產品或資料,給外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出現外商拒絕查貨的情況;(2)跟單員陪同查貨時,一問三不知,對產品或生產不甚了解;(3)跟單員沒有及時通知與監(jiān)督相關部門,糾正外商查貨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
(二)跟單策略選擇
要做好質量跟蹤,外貿跟單員需要多到車間學習,不僅要熟悉產品,還要熟悉生產的每一道工序,這是質量跟蹤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參考以下建議。
1.要準確傳達外商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生產前要把外商對產品及其生產的要求準確傳達給工廠,其中尤其注意工藝單問題。對于外方提供的工藝單,一要準確譯出客人的原意;二要對照往年相似工藝單進行核對(尤其是老客戶),看是否有新的變化或者是有不對的地方,著重看一下有無特殊要求;三要遇到任何不清之處必須積極與外商溝通,例如服裝尺寸方面,有時會出現由于外商提供的跳檔尺寸不合理,制版時變形的情況,那就需要和外商溝通調整。如外商有說不明白的地方可按照訂單常規(guī)操作要求處理,切忌自以為是,亂做主張。
2.要嚴格地規(guī)避原材料出現質量問題。首先要注意主料、輔料一視同仁,都需嚴格把關;其次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積累與匯總輔料易出錯點,以免重復犯錯;再次,在打樣時,就考慮找一些好做、好找的輔料,減少大貨生產不必要的麻煩;最后,輔料尋找出現困難或問題時,及時與外商溝通解決。
3. 要全面跟蹤生產過程,保證產品質量。外貿跟單員首先要記住“產品質量是訂單的生命”,生產過程中無論出現何種情況,都不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例如,決不能允許工廠出現為趕工而降低產品品質的情況,質量跟交期比起來,永遠是第一,其他亦是如此。同時,跟單員需從生產工序跟蹤、半成品檢查、成品檢查等方面著手,全面跟蹤生產質量。例如,前述的針織服裝,需要對織貨、縫盤、洗水等各道工序及其半成品、成品進行跟蹤與檢查。
4.要與工廠一起做好外商查貨工作。若外商有親自查貨要求,外貿跟單員要與工廠一起積極配合:首先,外商查驗之前,要先了解貨品的生產進度,提前與外商溝通好看貨日期,尤其是尾期檢查,更是要注意外商的查驗時間要求。其次,中期檢查時要注意提前準備好齊色齊碼,洗燙好;尾期查貨之前確認包裝進度,并注意成衣包裝正確與否。再次,外商檢查之前,先做好自我檢查,掌握生產具體情況,若外商查貨發(fā)現問題,外貿跟單員需與工廠一起積極解決問題,例如,中期查貨后要將外商的更正要求及時通知生產部,盡快改正前期生產中的不足之處;尾期查驗完之后需要返工的盡快返工等。
三、包裝跟蹤
產品包裝是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裝一般由工廠負責采購,并在工廠完成包裝作業(yè),包裝跟蹤是外貿跟單員跟蹤產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組成。
(一)容易出現的問題
1. 包裝材料或規(guī)格不符合要求。產品包裝分為銷售包裝和運輸包裝。從材質看,又分為紙包裝、塑料包裝、木包裝、金屬包裝等。以服裝為例,其包裝一般以“膠袋+紙箱”為主。其中,膠袋為內包裝(銷售包裝),紙箱為外包裝(運輸包裝)。服裝內外包裝的材料或規(guī)格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1)膠袋用材錯誤,例如外商要求用PE膠袋,工廠卻使用了OPP膠袋;(2)紙箱要求為三瓦楞(七層)紙箱,工廠卻用了三層瓦楞紙箱;(3)膠袋或紙箱尺寸沒有按照要求采購;(4)紙箱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如使用了覆膜、涂臘的瓦楞紙板等。包裝用材或規(guī)格不符合要求可能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被外商拒收,以紙箱尺寸問題為例,某牛仔褲訂單,外貿公司在外商尾查后準備裝箱出運時,發(fā)現立方數遠大于訂艙時的體積,經核實是工廠更改紙箱實際規(guī)格(尺寸)后未通知外貿公司,而外貿公司是根據原始箱單數據訂艙的,當時是臨近報關前一天,貨代根本沒時間再去找柜子,又是外商規(guī)定的走貨時間,外貿公司只好連夜與外商溝通,外商最后同意抽出一個款式延遲一周出運,否則多出的款式全部走空運的話,損失就很大了。
2.包裝上印刷或標貼的內容有誤。內外包裝上一般都有各自的印刷或標貼內容,以服裝為例,其內包裝(膠袋)上一般印有環(huán)保標志、警示語、品牌印字等內容,并可能貼有尺碼貼、配比貼等標貼。其中環(huán)保標志是在三個箭頭組成的循環(huán)三角形中間加上數字的標志(數字1-7)。數字表示膠袋材質,例如常用的服裝PE膠袋用數字4表示。警示語內容一般為:“WARNING- THIS BAG IS NOT A TOY. TO AVOID DANGER OF SUFFOCATION, KEEP AWAY FROM BABIES AND CHILDREN. DO NOT USE IN CRIBS, BEDS, CARRIAGES OR PLAY PENS.”。大意是膠袋不是玩具,為防止窒息危險,不要給小孩玩等。品牌印字、尺碼貼、配比貼內容根據外商要求印制。內包裝上的內容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是警示語,主要是出現印刷位置、顏色、字體、字號、所用語言、邊框要求等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對于服裝而言,一般只印有運輸標志(嘜頭),無指示性標志及警告性標志。運輸標志包括正嘜和側嘜,其內容要嚴格按照外商要求寫,并在外商確認后印刷,一般不會出錯。比較容易出錯的是印刷未使用環(huán)保型油墨。
3.包裝作業(yè)錯誤。包裝作業(yè)要注意符合外商要求,這一工作看似簡單,卻有可能出現諸多問題。以服裝的裝箱作業(yè)為例,可能出現的問題有:(1)包裝時拷貝紙、吊牌貼紙、掛卡、配比貼、膠釘或膠索等的位置不正確;(2)未按外商要求裝箱,例如,合同要求一件衣服一個(小)膠袋,每個配比一個大膠袋,獨色混碼裝,即裝箱時同一個紙箱內裝一個顏色、尺碼齊全的衣服;(3)同一包裝內同顏色衣服的色差問題。有些服裝的染色工藝很難控制每件衣服的顏色都一致,外商一般也允許一定的染色差距范圍(缸差),尤其是獨色混碼裝,必須要保證一個配比里的衣服顏色要一致。
4. 封箱作業(yè)不符合外商要求。服裝的封箱作業(yè)以透明膠帶黏合為主,不同的國家有時會有不同的要求。比較容易忽略的是同一個外商、同一類產品的訂單,封箱要求有時也會有差異。例如某服裝外貿公司2015年1月29日同時接到一Danmark(丹麥)客戶的三個訂單,訂單產品大部分相同,分發(fā)到不同的區(qū)域。三個訂單中兩個訂單對封箱無特殊要求,其中一個訂單內對封箱作業(yè)做了如下要求:PLEASE USE YELLOW TAPE TO CLOSE THE CARTONS. PLEASE MAKE SURE THAT THE YELLOW TAPE IS VISIBLE ON ALL SIDES OF THE CARTONS,意思是“請使用黃色膠帶封箱,并確保紙箱各個側面均見黃色膠條”。
(二)跟單策略選擇
包裝環(huán)節(jié)的跟單對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準確傳達外商要求,有示意圖的給示意圖,沒圖的文字要具體清晰;二是一切嚴格按照外商要求包裝與檢查,包括:包裝材料、包裝規(guī)格、包裝標志、包裝作業(yè)、封箱操作,以及環(huán)保要求等,不忽視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方巧云.外貿跟單業(yè)務[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09.
[2]祝麗杰.論出口跟單的要素及風險防范[J].對外經貿實務,2013(10).
[3]柳昊,柳仕超. 論出口跟單的要素及相互關系[J]. 對外經貿,2012(2).
[4] 張中啟. 皮服企業(yè)外貿跟單員專業(yè)知識與業(yè)務能力分析[J].西部皮革,2013(10).
[5] 于春陽,樓亞芳. 服裝外貿跟單流程與現狀及其人才要求的分析與探討[J].山東紡織經濟,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