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寧
摘 要: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和不斷深入,各種教學策略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與方法。以“簡諧運動”為例,闡述“選點預設,互動生成”教學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內涵,為高效課堂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選點預設;互動生成;簡諧運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5)7-0050-2
全國各地課堂教學改革都在深入推行,各門課程教學方法和策略也都發(fā)生很大變化。尤其高中物理,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這對高中物理教師提出了新一輪挑戰(zhàn),課堂高效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筆者以“簡諧運動”課堂教學為例,談談運用“選點預設,互動生成”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效率的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 選點預設,互動生成的核心思想和內涵
所謂“選點預設,互動生成”就是根據(jù)上課內容以及學情,確定本節(jié)課需要討論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展示探究成果并總結歸納,生成新的知識結構。
首先,選點是基于教師很好地掌握上課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以及重難點。“簡諧運動”是人教版物理教材選修3-4第十二章機械振動中第一節(jié)的內容。《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jié)內容作了這樣的要求:通過觀察和分析,理解簡諧運動的位移與時間圖像是一條正弦曲線。經(jīng)歷對簡諧運動運動學特征的探究過程,加深領悟用圖像描繪運動的方法。本課內容主要根據(jù)運用已掌握的運動學知識——質點運動位移與時間圖像來建構簡諧運動這一新知識。
其次,預設是教師預先設置討論問題。知識的建構需要有序性,教師要了解學情,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了解學生在建構新知識時的困難之處,預設問題,引導學生建構新的知識。高二學生在高中物理必修1中已經(jīng)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這是具有恒定加速度的運動,而且加速度和速度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在高中物理必修2中,學習了拋體運動,這也是具有恒定加速度的運動,但加速度和初速度不是在一條直線上。還學習了勻速圓周運動,這是一種具有變化加速度的運動,但加速度大小不變,只是方向變化。本節(jié)課簡諧運動是一種較前面所學運動形式更為復雜的一種運動形式。針對這個難題,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學策略是設置運動學的問題引入和定義機械振動,運用前知識結構探究和認識簡諧運動位移與圖像的規(guī)律并定義簡諧運動。這種做法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的思維難度,既有思維含量,賦予課堂對話以思維價值,又給思維呼吸的機會和舒展的空間,讓學生能認識新知識,掌握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進一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再次,互動是學生之間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建立在一定知識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的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與自我評價,形成的有感情投入、有內在動力支持的有效自主學習的習慣。
最后,生成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總結。“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結尾同樣至關重要。課堂教學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節(jié)完整的物理課來說,課堂總結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它是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體現(xiàn)。因此,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以及常用的科學探究方法,提升學生物理思維高度。
依據(jù)“選點預設,互動生成”的核心思想與內涵,可以得到運用“選點預設,互動生成”建構新知識,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思路:分析教材,了解學情—設置情景,引入新課—設置問題,合作探究—交流總結,建構知識。
2 建構“簡諧運動”概念的教學實施
下面就以“簡諧運動”為例,說明運用“選點預設,互動生成”建構“簡諧運動”的教學思路。
2.1 觀察現(xiàn)象,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音叉、吊镲、春風中的柳枝、地震),讓學生體會物體水平振動,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引入新課。
預設1:視頻中的物體做什么樣的運動?
預設2:這些物體的運動各不相同,運動方向有水平的、豎直的。他們的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
由生活現(xiàn)象引出振動概念,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身邊就存在許多物理知識。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圍繞周圍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科學地展開思考,從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2 問題導引,模型建立
模型是人們?yōu)榱四撤N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是科學研究中對復雜事物的一種簡單的描述方法。物理學規(guī)律的探究就是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其中需要模型的建構。
預設3:請大家回顧以前我們學過哪些理想模型?
預設4:物體做水平振動,為什么會停下來?
預設5:在不考慮空氣阻力情況下,物體振動將會怎樣?
學生通過以上問題的引導,自然而然建立彈簧振子模型。
2.3 問題輔助,喚醒知識
預設6:請大家再回顧以前我們學過哪些理想模型?
預設7:在研究質點做直線運動的時候,我們研究了哪些物理量?為了方便研究, 我們建立了什么圖像?其中哪個圖像研究物體位置變化更簡單方便。
教師通過問題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為運用已有知識結構建構新知識做鋪墊。
2.4 自主探究、建構新知識
本課的自主探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設計了一個小活動,這個活動目的是為建立彈簧振子位移與時間圖像做鋪墊。第二部分為分組討論,讓學生在小活動的基礎上思維遷移,討論設計出一個探究彈簧振子振動位移與時間圖像的方案,學生按照討論方案進行實驗探究。第三部分為猜想與驗證,讓學生對打出的彈簧振子位移與時間圖像進行猜想并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驗證。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建立和發(fā)現(xiàn)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技能,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變?yōu)閷W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預設活動1:在A4白紙中間平行于長邊畫一條橫線,一位同學用筆在紙上以橫線某一端點為起點,在垂直橫線方向來回振動,另一位同學勻速拉動白紙。
預設8:在中間這條線上標上刻度,這條線能不能表示白紙運動的位移?
預設9:這條線能不能表示時間軸呢?為什么?
預設10:這個圖像是不是筆尖的振動軌跡呢?如果不是,筆尖的振動軌跡應該是什么樣的?
預設活動2:小組討論,設計一個探究彈簧振子振動位移與時間圖像的方案,然后按照方案進行實驗得出彈簧振子振動位移與時間圖像。
預設活動3:對所得圖像猜想符合什么函數(shù)關系,討論驗證方案,按照方案進行驗證。
2.5 討論總結,思維提升
預設11:學生分組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以及常用的科學探究方法。
3 感 悟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教科書內容不再被視為預先建構好的現(xiàn)成知識,它只是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基本的信息,教科書成為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媒介和工具,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資源和手段。教師要發(fā)揮自己潛能,選好“點”,預設好問題,引導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真正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獲得知識體驗成功樂趣的同時也提高課堂效率。
(欄目編輯 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