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高新區(qū)外國語小學一(4)班 沙衍
陽光,它是讓花朵綻放的新生之源泉;是讓候鳥歸來的溫柔之動力,是讓積雪化春水的輕快之交響。鳥兒在陽光下歡樂翱翔,花兒在陽光下盡情開放,而我們也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2015年5月13日是個陽光燦爛的好天氣。我們高新區(qū)外國語小學的科技文化節(jié)又迎來了第二站——走進河南工業(yè)大學糧食博物館。
下午3點整,集合完畢。我們一年級三班和一年級四班的同學們,在老師和志愿家長的帶領(lǐng)下,浩浩蕩蕩地向河南工業(yè)大學出發(fā)了!
驕陽似火,剛出發(fā),很多同學就已經(jīng)熱得汗水直流了,但這些并沒有影響到我們激動的心情。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很快就走到了工業(yè)大學糧食博物館。
到達博物館之后,我們受到了博物館的張館長及工大王老師的熱情接待。張館長還熱情洋溢地給我們介紹了糧食博物館發(fā)起、組建經(jīng)過。聽著張館長的介紹,我們早就迫不及待想看看其中的奧秘啦!
在張館長的帶領(lǐng)下,我們首先進入了8號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生動美麗的展示沙盤,它復原了原始人從糧食種植到豐收,所要經(jīng)歷的全過程。沙盤制作得栩栩如生,太漂亮了,同學們看著都不想離開。
接著我們來到一幅立體中國版圖前,這上面怎么亮著這么多小小的燈泡呢?哦,原來這里標示了中國區(qū)域糧食的生長、分布與傳播。哈哈,真有意思!原來土豆和紅薯不是生長在一個地方的,糧食也分南北。順著往前走,我們還看到了糧食發(fā)展知識的展板,看到了儲藏糧食的糧倉模型,看到了好多各種各樣的裝糧食的斗、筐等,真讓我們大開眼界。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專題陳展廳,觀看了河南工業(yè)大學自制的專題電影《糧食》,這個電影廳怎么和我們以前看到的屏幕不同呢?是圓弧形的,很大很長,哦!原來是3D的!好了,電影開始了,我們也安靜地觀看起來。從電影中我們知道,原來幾億年前,沒有人類的時候,糧食也都是野生的,有了原始人類,剛開始原始人還不知道吃糧食,后來才發(fā)現(xiàn)可以吃的野生糧食,慢慢才演變?yōu)榉N植。原來歷史的文明也是隨著人類的進步一點點發(fā)展起來的。這其中人類還經(jīng)歷了因糧食缺乏的災(zāi)荒年代,正如古詩《鋤禾》中所說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部電影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珍惜糧食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次科技之旅,我們了解了更多關(guān)于糧食的知識,明白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還拓展了我們的生活常識。真的是一次非常精彩的社會實踐課程!
我們現(xiàn)在還小,了解的歷史還很少很少,如滄海一粟。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人類經(jīng)歷了滄桑巨變才換來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正是有了歷史厚重的鋪墊,現(xiàn)在的我們才可以在陽光下自由自在成長、歡笑。
我就像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樹苗,父母的撫育,老師的關(guān)切,同學的關(guān)心就像是雨露哺育著我,陽光照耀著我,年年月月,我成長在幸福的環(huán)境中。
陽光是溫暖的,陽光是滋潤的,陽光是閃爍的。我喜歡那陽光,我在陽光下成長!
點評:全文流暢自然,遣詞用句貼切精準,又將自己在博物館學到的小知識穿插其中,增加了文章的科學性和趣味性。讓讀者在欣賞美文的同時還能學到不少知識,是一篇游記和科普兼有的好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