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道
英山,古為皋陶部落,漢屬英布封疆。山因人得名,縣由山而彰。素有吳楚咽喉之譽,亦顯江淮要塞之強。群峰起舞,綿延千山百嶺;兩河逶迤,流貫八鎮(zhèn)三鄉(xiāng)。山清水秀,霞蔚云妝。
或曰荊揚大道,鄂皖通衢,大別仙境腹地;又言兵要雄關,鐘靈毓秀,紅色天地之邦。大宋畢昇造字,宣化寰宇;如今農(nóng)院桑蠶,遠播重洋;文昌棋布,作家疊出;經(jīng)濟繁榮,遍地寶藏。藥材珍玩,入編要典;茶霧經(jīng)年,飲之馨香。
英山古有八景,今為生態(tài)旅游良壤。倘若有閑,何必舍近求遠,跋涉千里徒看虛名鬧市;抑或倦怠,真可攜妻將雛或邀朋呼友,一洗浮華,吸天然氧氣,品綠色佳肴,賞山水之光!
噫兮,英山人如山,柔情若水,山如人,篤厚如鋼。烏云朱跡,見證貞婦美德;溫泉春景,領略華清池湯。雞鳴效靈,佑護寒窗學子;九峰晴嵐,助威虎榜兒郎。
英山本色,人才輩出,風物宜量。清泉潺潺花香小徑;飛瀑嘡嘡巖變石廊。二龍戲珠西河之畔;羊角嵯峨東川之上。十里桃溪驚擾踏青春夢;龍?zhí)逗庸葢讶崮吓晌洚?。森林公園入境即是,新農(nóng)村建設位居省榜。
余生有幸,生于此地,享造物之厚遇,得民風之浸染,修大山般之堅毅,綠水似善良。勤而好學,勉而向上,保持英山人之本色,感恩家鄉(xiāng)之育養(yǎng)。是以為記,時作鞭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