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龍
(河北省圍場縣山灣子學區(qū)中心校)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通過體驗、感悟而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過程,這個過程教師是無法代替的,也不是單純通過教師的講授就能達到的。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所以,語文教學要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diào)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強調(diào)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等語文實踐活動中,依據(jù)文本并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經(jīng)驗,通過自讀自悟,去發(fā)現(xiàn)、探索、感受、體驗文本的意蘊,實現(xiàn)與文本的有效對話。
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為主,將詞句段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的語文綜合訓練。因此,閱讀教學的重心在一個“讀”字上?!皶x百遍,其義自見?!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是古圣賢們早已總結出來的語文學習之道。讀是語文學習之精髓,是攝取語文素養(yǎng)之捷徑,我們不能把它束之高閣,另辟路徑,去搞花樣翻新。語文課就應該抓住讀書這個根本,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反復地去讀、去背,口誦心惟,從讀中擴大識字量,從讀中品味詞語的語境義,從讀中發(fā)掘句子的言外意,從讀中體會選材的匠心,從讀中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從讀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從讀中領悟行文的真諦,從讀中汲取人文的養(yǎng)料。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是把一個個文字符號瞬間變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狀態(tài)、有聲或無聲的語言的過程。通過朗讀,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為立體的聲音,使文字所表達的內(nèi)容具體可感。讀既是實踐,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體驗;既有語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規(guī)范語言的內(nèi)化過程,又是心靈世界凈化的過程。不僅如此,在學生反復的朗讀過程中,文章的風采格調(diào)、邏輯脈絡、語言表達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就要變瑣碎的分析為導讀,以讀為本,讓課堂書聲瑯瑯。要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讀書的機會,創(chuàng)設各種讀書的情境,保證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課堂上,要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充分地讀,有感情地讀。在教師的指導和示范下,學生在讀書實踐中逐步讀出情(情感),讀出形(形象),讀出意(意境),讀出神(神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品析語言,在讀中積累、運用語言,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陶冶。朗讀是語言訓練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們提倡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正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語文教學自身的基本規(guī)律。
朗讀時要求學生讀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須做到:揣摩詞句,領會意境,見景生情,情景交融。在記憶中喚起已有的類似生活經(jīng)驗,具體感知和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經(jīng)常做到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領略作品的氣勢和文法,探索語言內(nèi)在的含義、情味和形態(tài),理解言外之意,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煙,如霧,如塵”,寫出了被風吹散的水珠飛揚的神態(tài)。為了讓學生更加感受瀑布在風中的美,可以先讓學生按頓號和逗號兩種不同標點去讀,進行比較,體會出作者無限入神的樣子,再讓學生隨優(yōu)美的音樂感情朗讀,這樣就會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縹緲、朦朧。
理解是認識,朗讀是技能。有時,學生能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卻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應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使學生知道停頓、輕重、語氣等在朗讀中要如何隨著表達的需要而變化,從而提高朗讀的感染力、表現(xiàn)力,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一般情況下,描寫突然發(fā)生變化、著急、遇到危險情況的句子,常讀得快些、急促些;表現(xiàn)高興、興奮、夸獎的句子,讀時音調(diào)略高;表示悲痛、沮喪的語句可讀得低沉些、緩慢些。
“聽其聲,視其形”,教師都知道評析學生朗讀的好壞,不僅要聽學生讀,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tài)。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先請幾位小朋友表演。設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學生將小壁虎的天真可愛的神態(tài)以及當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借不到尾巴時心里很難過和后來看到自己長出一條新尾巴時異常高興的樣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表演小魚、老黃牛、燕子及壁虎媽媽的學生,也將大人對小孩說話的神態(tài)、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地領略文章的情感,但針對他們的模仿力很強的特點,教師何不適時充當演員,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范讀,而后進行分角色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呢?實踐證明,運用這種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標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背晒Φ男睦眢w驗是繼續(xù)學習的強大動力,教師對學生的每一次朗讀作出鼓勵性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喜悅,保持他們參與朗讀的激情和動力。因此,教師在指名朗讀后,不能馬上提問學生“他剛才哪里讀錯了?哪里讀得不好?有沒有讀出感情”等只找缺點的話,因為這種提問會令學生產(chǎn)生挫折感和失敗的心理體驗,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參與朗讀的積極性。相反,教師如能提出“他的朗讀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之類的,先找優(yōu)點與進步,再尋差距的問題,不但能給學生表揚與鼓勵,強化成功的心理體驗,還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有了學習的動力,加上平時積累的朗讀經(jīng)驗,學生通過朗讀去領悟課文內(nèi)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閱讀教學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變教師的包辦代替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基石,進行比較、品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活動,以達到思有所悟,學有所得。加大“讀”的力度,重視“讀”的訓練,讓學生運用朗讀去積累,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讓學生從親自實踐中品嘗到朗讀的樂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